敦煌、酒泉,甘肅省的最西邊的兩個小城,地處沙漠邊陲,名符其實的荒涼之地。然而,它們有着悠久的曆史脈絡和顯著的戰略地位,自漢朝設置河西四郡開始,敦煌和酒泉就有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之後的政治舞台上,一直都是後世王朝經略西域的戰略要地。這兩個如今看來并不起眼的地方,曾是一國之都城,也曾孕育出燦爛的敦煌文化和繁榮的李氏王朝。
李暠,字玄盛,西涼大姓,漢将李廣之後。博古通今、武藝超群、精通兵法,是個文武全才,稱王前為北涼國敦煌太守。公元400年十一月起兵反叛北涼,擁兵自立,建立西涼國,以敦煌為都城,改元庚子。
李暠畫像
稱王後的李暠迅速休養生息,擴大地盤,廣召外逃百姓,在玉門關、陽關等地屯田戍邊,大力發展農業生産,同時,他還重用文人、廣開言路。一時間,衆多文人名流齊集敦煌,群英荟萃,形成了以敦煌為中心空前興盛的“五涼文化”。李暠本人也是文學大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和《大酒容賦》等賦體文章。
公元402年,休養生息初見成效的李暠決定消滅張掖的北涼國,鑒于都城敦煌離北涼都城張掖較遠,為了更迅速地向北涼發起進攻,經過三年的籌備,公元405年他帶領文武百官将都城從敦煌遷往酒泉。然而,這一番努力并沒有換來他想要的北涼地盤,求勝心切的西涼國終究還是敗給了北涼國,後主李歆被殺!
我想,西涼國之衰敗,大體有兩個原因,根本原因是急于吞并北涼國,求勝心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接納了北涼叛軍梁中庸的投誠,後來的事實證明梁中庸不過是北涼國安插在西涼國的探子!
舊唐書殘卷
若幹年後,遠在長安的大唐李氏追尊西涼李暠為先祖,自此,以敦煌為中心的五涼文化再次走向了繁榮,并深遠的影響着大唐王朝及後來的宋王朝。
如今遍布全國的佛文化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