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有點“野火燒不盡”的感覺,先來說澳洲野火,從2019年的9月份一直持續燒到2020年的3月份,總過火面積達1100萬公頃(11萬平方公裡)。
其次是美國的加州野火,從2019年7月中下旬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沒有被撲滅,而且燃燒面積已經達到了1.25萬平方公裡,按照目前的情況,極有可能要燒到明年4月份了。
然而禍不單行,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北極圈,也正在發生着一場大火。
在正常情況下北極應該都是凍土結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樣氣候寒冷的北極圈内竟然也正在發生一場前所未見的大火,并且與澳洲山火和美國加州野火不同的是,北極圈内的這場大火屬于“僵屍”火。
在我們的印象裡,北極所處的緯度較高,太陽高度角也較小,獲得的太陽輻射相對較少,所以溫度較低,常常被冰雪覆蓋。
其實不然,随着全球氣候變暖,在今年的6月下旬北極地區就出現了38度的高溫,幾乎與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三伏天差不多,創下了北極地區的曆史記錄新高,而這對于長期生活在寒冷地區的生物來說,更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再加上在北極圈内并不隻是有冰雪,還有面積廣闊的苔原帶和高寒針葉林帶,于是在高溫、幹燥和大風條件下,含油脂較多的針葉林很容易會發生自燃,另外雷暴天氣的助攻,火災就更容易形成了。
因此每年北極圈内火災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但是今年北極圈内的火災似乎提前了,因為往年最嚴重的火災一般都是出現在7月和8月間,而今年直接從5月一直持續到了10月份,明顯有點反常。
根據往年數據以及衛星圖數據顯示,目前的許多野火其實是去年休眠在北極圈地下的“僵屍大火”。
由于氣候原因,當遇到雷暴天氣、或者人為的零星火種,就會迅速在幹燥的山林或草地裡引發山火,這就是野火,而野火被熄滅時,一些火種并沒有被完全熄滅,會在地下燃燒着,當冰雪消融,幹燥天氣重新到來後,這些野火會大面積地死灰複燃,形成“僵屍野火”。
科學家之所以對北極圈内的火災這麼緊張,不僅僅是北極圈的野火複燃,而是這場火災已經觸及到了北極苔原的雷區:泥炭層。
泥炭層是由一類層層緩慢分解的植物所組成的泥土,是一種含碳量非常高的土壤層,一次雷擊就可以被點燃,是地球上碳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統。
盡管燃燒起來的熱度比不上正經的石油煤炭,但是與普通的幹燥木材還是可以一比的。據統計,全世界共有約4264億噸泥炭,而北極擁有地球最多的泥炭地。
有研究表明,泥炭層的悶燒一般集中在地表以下10-30厘米,不過科學家們也在地表以下 50 厘米甚至更深的泥炭地發現過悶燒。
“北極僵屍野火”可以在泥炭和其他有機物中燃燒數月甚至數年,由于泥炭層是在地表下的,一旦被引燃的話,就會在整個泥炭層蔓延。
再加上看不見,潛藏在地下又并不明顯,所以這些僵屍火很難被發現,另外它們又深藏在地下,因此燃燒起來也很難被撲滅。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僵屍火引發野火,野火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易燃氣體甲烷;甲烷可以加劇北極的火勢,釋放出更多溫室氣體到大氣中。
最終引發更嚴重的氣候變暖和永凍層融化,更多的泥炭土解凍,引發出更多的野火,釋放出大量的碳以及易燃氣體甲烷,然後這些野火會轉入地下,變成僵屍火,再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曾經發生過僵屍火,比如曾經的印度加利亞煤層大火就燃燒了上百年,還有我國也發生過僵屍火事件,燒了最久的一次是燒了129年。
事實上,北極地區“僵屍野火”的異常與全球變暖是有着很大關系的,這将會對地球造成一定的破壞。
不僅如此,近些年來有關北極海冰消失、北極熊“無家可歸”、南極冰架崩塌、喜馬拉雅山變綠等等現象都已經在向人類抗議。
而這些現象也在呼籲我們要保護地球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貫徹執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如果我們繼續不為所動下去的話,最後隻會自食惡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