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百病之源,夏天雨季更是濕邪容易入侵的季節,生活中許多疾病都是因濕氣引起。這個時候祛濕除濕就很重要了。濕氣到底是什麼,怎樣辨證除濕,可以用什麼中藥材?
濕氣到底長啥樣?
“濕氣”就是身體裡水液、營養,因過剩或運行失常所産生的一種物質。
濕氣在人體裡泛濫,氣血運行就受阻,讓人産生乏力、困倦、肢體沉重的感覺。
濕氣注入脾胃,會腹脹、食欲不振;上犯頭目則頭暈困重;下注則小便渾濁,白帶增多……此外還會産生各種小毛病,如肥胖、出油及許多疑難雜症。
所以,濕氣的本質,其實是我們身體裡的水液和營養,隻是後來因故發生變化,轉化為濕氣。
這些濕氣是從何而來呢?
濕氣的産生,比較常見的有四種原因。
1.由于逐漸提高的生活水平,大家想吃嘛就買嘛,能吃肉就不吃菜,這種長期高熱量油膩的飲食習慣,超出了脾胃所能承受的範圍。
久而久之,這些無法被吸收的食物,在脾胃中越堆越多,逐漸就化為痰濕。
另外,酒是最易生濕的東西,長期、大量飲酒的人,幾乎個個濕氣重。
這一類人,也是現在濕氣重的人裡最常見的。
2.現在,人們普遍缺乏運動,肌肉得不到鍛煉。而脾主肌肉四肢,身體的慵懶,會令脾氣懈怠。
因此,長期慵懶使脾胃功能下降,而脾又主管食物吸收和水液代謝,久而久之,食物積存和廢水積存,就會生濕。
再加上缺少運動的人,氣血流動緩慢,水液代謝效率就低,廢水很容易積存下來化為濕。
3.很多女性好食寒涼食物,衣物能少穿就不多穿,但這種長期的不良習慣易傷陽氣,從而影響水液代謝 ,産生濕氣。
換句話說,這一類人就是消耗了太多能量,導緻身體代謝效率減緩,積存的水液化為濕。
4.跟生活習慣有關。在環境非常潮濕的地方生活,比如南方大部分地區,身體不能抵禦濕氣侵襲,濕氣就會存留在體内。
體内有濕氣的表現
1、舌頭邊緣有鋸齒,舌苔白厚;
2、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形,粘稠不易沖掉;
3、食欲差、精神狀态差、睡眠質量不好、容易胸悶;
4、頭發愛出油、早晨面部晦暗、眼皮浮腫、有黑眼圈;
5、易水腫、虛胖。如果你符合上面的幾種情況,那麼你就要注意身體是否有濕氣了。
濕氣的分類有哪些?
濕熱
濕氣在皮膚。開始是皮膚瘙癢,紅腫。嚴重了之後就有可能引起濕疹。我們知道濕疹非常頑固,除了治療之外,還要忌口辛辣、牛羊肉等食物。
寒濕
這種濕氣多淤積在髒腑肌肉,則有可能引發脾胃的虛寒、肩周炎、濕 性關節炎。天氣稍微變涼,就會出現酸脹疼痛等症狀。
痰濕
容易引發肥胖、三高、痛風等病症。而且你會發現, 這種肥胖體質, 非常難減肥,吃的再少體重也很難下降。
除濕推薦
如今,由于生活作息、環境,飲食等的一些原因導緻我們濕氣偏重,從而導緻我們脾胃不好,可以使用薏米仁來除濕。
中醫認為,薏米仁性涼,味甘,歸脾、肺、腎經,可利水、除濕、健脾,生薏米性偏涼,經常煮喝容易傷身體元氣,但炒薏米就溫和多了,将鍋用小火燒熱,鍋中無須放油,放入幹淨的薏米,全程小火翻炒至表皮微黃、鼓起時(差不多需要1個小時左右)取出,炒好放涼後裝入密封的容器内保存,熟薏米可以自己動手炒,也可以去中藥店買。
熟薏米泡水喝
做法:約15克炒薏米仁泡300毫升水,每晚睡前泡上,第二天早上起來加點開水,空腹喝下。
薏仁紅豆粥
薏 米 仁、紅豆是很常見的食材,但至少90%的人,并不知道如何食用才能幫助身體減少濕氣。這裡能夠祛濕的紅豆,是指赤小豆,而不是超市中常見的紅小豆;薏米,是指經過烘焙或者炒熟的熟薏米,将這兩種食材一同熬煮才能夠達到祛濕的效果。
材料:薏米、芡實、赤小豆、冰糖
做法:赤小豆、薏米仁、芡實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最後加入适量白砂糖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
這裡要提醒各位,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紅豆薏米粥,體内濁氣太多、腎髒性水腫、心髒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以及肥胖症等病症,備孕、懷孕婦女及經期的女性應該避免食用。
另外,也要注意薏米不能夠天天喝,一般一周吃3次左右,連續吃一個月;一次不要吃過量,否則容易導緻腹瀉;不宜空腹時食用,最好在上午時間段食用。
記住:要用熟薏米才有祛濕的效果,而且也不适宜長期食用,一般體質虛寒、月經不調、孕婦及經期女性最好不要食用。
除濕,您還可以做這些
除了食療藥膳調理的方法去除體内濕氣,其他方面也要注意,比如運動,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如果您濕氣重,就要注意别吃或者盡量少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忌口,因為“甜膩化濕”。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此外,濕氣重的人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闆,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闆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适量。
圖
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