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元宵節那天黃昏時節,一對青年男女在這美好的夜晚約會場景。
古人最淺白的話,卻寫出最有意境的詞來;言有窮,而意無窮,令人回味,這就是古詩詞美。那這首詞出自哪,究竟又是誰的呢?先來欣賞原詞: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這首詩作者大多認為蘇轼所寫,我個人更傾向于朱淑真所寫。因為蘇轼的詞風大多豪放,他宦海浮沉一生,經過了無數風波,形成了他曠達的人生态度,說到底就沒有他看不清的事,看不慣的人。
即使他寫過《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凄婉的婉約詞,這樣的詞畢竟是少見,也隻是寫他的亡妻王弗才會有的,不會寫那些無關痛癢的婉約詞。
而我們再看南宋著名的女詞人朱淑真,一生坎坷,她号幽栖居士,與李清照齊名,生世也要近,也正印那了那句:曾是天涯淪落人。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郁郁不得志。
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郁早逝,令人不勝噓唏。所以,無論是從這首詞的詞風還是内容來看,都應看作是她所寫。
但大家不願意承認是她所寫,畢竟涉及她的操行,過去女人要講究三從四德,因為閨閣婦女自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按當時的說法,無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詞,要比李清照被後人指責:“闾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來得更為嚴重。
所以明代的楊慎在《詞品》裡一本正經地斥責朱淑真為“不貞”。
所以,後來大都認為這是蘇轼寫的是懷念第二任妻子楊氏。但我倒不相信蘇轼是這樣見一個愛一個之人,而且每次都能愛得都那麼深沉又是那麼的熱烈。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相信他也不會寫出《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樣的詞,這正因為他的心還始終還在第一任妻子王弗身上,又怎麼可能再寫出這樣情意綿綿的詞來呢?
這首詞寫于一年元宵節,全詞可分為兩個部分,上片是美好的追憶,意思是說:去年元宵節晚上街上,華燈初上,遊人如織,繁華似錦,那重重疊疊的花燈把天都快照亮了;
就在那天月亮剛剛爬上了樹梢,我跟心愛的人相約在這黃昏下,當時情話綿綿,天長地久,山盟海誓。
詞中沒有具體寫見面時的情景,但是通過十個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樣環境與時間的渲染,我們也能想象出他們見面時的美好。
否則作者不會對此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就詩詞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
下片寫實,已是物是人非:今年元宵夜,月亮還是那個月亮,花燈還是那些花燈,但卻看不到了去年意中人,不由得讓我淚如雨下,竟然濕透了衣服。
這讓我想起了陸遊那首《沈園二首》裡的那句經典: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千古傷心人,都寫出一樣的傷心詞,此恨不關風與月,但此恨綿綿無絕期。
通篇詞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寫得意境最好也最為傳神,已經變為青年男女傳情示愛的象征。
但即使已是耄耋老人,他們也會清晰地記得那年”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緊張、期盼、怦然心動的感覺。而現在年輕人,他們也時刻期盼着這一天這一刻的到來!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光冉冉,這首詞已經跨越千年,但看到今天的月,就想起古人的詞,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古今一也。
我想不管這首詞倒底是誰的,這已經無關重要,最關鍵的是讓我們領略了古詩詞之美,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我輩當學習之,傳承之,發揚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