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的詩詞風格和内容很明顯地分為兩種。第一種有點熱切的報國之心,畢竟他少年成名,20歲就高中進士,未來之路顯然一片光明。所以在很多的詩詞當中,他也非常的慶幸自己這麼高就中進士,尤其是兩邊勸後人參加科舉的時候,其中不乏得意。
但是出道即巅峰,20歲的蘇轼高中進士,但此後他的官職卻越來越小,離京城甚至還越來越遠。後來遭遇烏台詩案,還險些面臨殺身之禍。其中的悲苦人生,隻有詞人自己才能體會得到。所以他開始在詩詞中追求曠達,這也是他詩詞的第二種風格。
所以在他的詩詞當中實時反思自己,如何在建功立業和歸隐之間尋得一種平衡,是他詩詞當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不,蘇轼在一個秋日的清晨,剛看到秋日早晨美景,就寫出了幾分感慨。
秋池閣。風傍曉庭簾幕。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
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
這首詩詞就是宋代蘇轼的《谒金門·秋興》,寫這首宋詞的時候,蘇轼擔任杭州通判。将近40歲的他已經在官場經曆多年,對于其中的壓力感同身受。就個人最真實的體驗來說,對于仕途的未來,他也沒有太高的期望。所以在這首宋詞的最後12個字,他才會寫出“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我的一片懶心可不思世事,一雙懶腳可不奔波人情,好讓它們閑置起來。
顯然已經表現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詩詞的上片是蘇轼看到秋月清晨的美麗景色。“秋池閣”指的是秋天裡的花園樓閣,也就是蘇轼在當地修建的亭台樓閣。他也是在這個樓閣之上才看到了美麗的景色。“風傍曉庭簾幕”風伴随着晨光吹開了庭院的窗簾,他看到了什麼呢?“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風霜打過的樹葉還沒有凋落,風吹也不落下,微微的驚醒了在樹上沉睡栖息的烏鴉和喜鵲。
上片的風景帶給人一種閑适之感,此時的蘇轼也感覺到這樣的氛圍非常惬意。但是想到自己陷于官場之中,無法真正安心,無法真正掙脫各種羁絆,就不禁感慨“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所以他想到那名利似浮雲,那情意似薄紙,有何追逐的價值,因為追名逐利,人情冷漠,導緻“與世人疏略”的窘境。
最後一句是他故作曠達的一種心境,也隐含着自己退居隐居追求平淡生活的情操。“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看上去蘇轼要收心了,要隐居了,要讓他的“心”和“腳”都“閑處著”。
但是在他一生當中都沒有一次沒有任何的時間處于隐居的狀态,可以看得出他對仕途還是有幾分貪戀的。即便是在這裡說要讓自己的心和腳閑起來,但顯然他遠沒有陶淵明那樣真正做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