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射洪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
一件新衣服,
總要打過幾次補丁,換過幾回拉鍊,
才能算是完成了它的“使命”。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新衣服随時都能買了,
縫補衣服越來越少,
但如果衣服掉粒紐扣,
卻連買的地方都可能找不到。
還好,在射洪有一家開了幾十年的紐扣店。一間小小的門面,蜷縮在子昂城水西門右邊城門洞裡,由于采光不好,總給人一種昏暗的感覺。
然而,就是這間不起眼的小屋,不僅吸引了周圍居民的光顧,就連郊區、外地都有人來着這兒購買紐扣。
/01/
“便宜”
“我們做生意三十多年了,當時兩個娃兒還小,要讀書,要用錢,朋友就介紹做點小生意。最早我們在前面巷子裡人家屋檐下擺地攤,投資很少,就賣點扣子、針線、拉鍊,那時候的人很少買新衣服,家家屋裡都有針線盒,穿破了就自己補,我們賣的東西算是生活必需品,生意也還可以。”老闆娘杜亭會說。
随着生意漸漸做上手,杜大姐發現拉鍊是自家東西裡賣得最好的,就和家裡人商量,開始加大拉鍊的進貨量,在零售的同時也做小批發。慢慢地,當時射洪的好多縫紉店都知道水西門有家賣紐扣拉鍊的在做批發,種類多、價格低。
“本來這些東西就很便宜,縫紉店補衣服的老闆利潤也薄,他們在我這兒進貨能便宜一兩分錢,自己就能多掙這幾分錢,時間長了,越來越多的縫紉店就都到我這兒來買東西,我也不斷增加紐扣樣式,各種大小,各種顔色,我這兒都有。”
紐扣種類越來越多,拉鍊數量也不斷地增加,地攤開始擺放不下了。杜大姐決定,還是要有一個固定的店鋪。
子昂城修好之後,杜大姐在水西門城門洞下租了一個門面。
“這邊的租金比較便宜,原來是幾千,現在是一萬多。雖說門面比較小,但把店開在這兒,是最合适的。”
水西門位于湧金門後,早年間,這裡幾乎整條街都在做布匹生意,射洪賣布的,做衣服的,都聚集在這條街上。對于那時候的射洪人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布料庫,不管男女老少,總有一件衣服是來自于水西門的某一家店鋪。
/02/
“原來”和“現在”
物質基礎的問題解決了,人們開始追求花樣與新潮。
紐扣店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賬本上的收入數值一點點增加,杜大姐開始往其他小物件上投資。紐扣拉鍊照樣批發零售,各種配飾開始擺上貨架,各色的花邊,各式的絲帶,還有梳子、膠水、松緊、四合扣,紐扣店越擺越滿,東西也越來越齊全。
△不同樣式的紐扣
△其它部分商品
幾平米的門面逐漸容納不下日益增多的小物件了,但想要換一個更寬敞的地方,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東西堆放不到了,我們就自己在上面搭了一個小木樓,特别矮,平時用來放置一些庫存和用不上的東西。”
“原來我們店的顧客主要是中年人和做縫紉的,周末的時候還會有父母帶着小朋友來買紐扣。那時候的小孩子就有自己的審美和主見了,要自己挑選喜歡的扣子,有時候相中的扣子沒貨了,還要賴在店門口難過好一會。”杜大姐一邊回憶,一邊笑着給我們講述道。
“現在小朋友們都長大了,我們也慢慢老了。但來店裡的年輕人還是不少,經常會有年輕人到我們店裡來買那種立體感強、有個性的扣子,一買就是六七顆,這種情況,基本上就都是拆了新衣服的扣子,買自己喜歡的扣子拿回去改。”
/03/
“不調換”
中午十二點,忙完生意的老闆許中志坐在櫃台邊,開始玩手機。
“我是吃完午飯過來的,換你杜大姐回家吃飯。”
聊到吃,許大哥滔滔不絕起來。
“我一直都習慣自己在家做飯吃,自己做飯更合口味。就算有時候和朋友在外面吃飯,我也要自己調味,不管啥子菜,隻要一聞,我就曉得差哪些味道!”
對飲食講究的杜大哥,做起生意,也絕不含糊。
“我們店唯一的原則就是不調換,差不多從開店起,我們就一直不做調換生意。”
門口的紅色大字随着年月的更替已經褪色,脫落的标簽紙在白牆上留下了淡黃的印記,“不調換”三個字,已經滲透進小小門面的每一個角落。
“其實我們這兒的紐扣都不貴,便宜點的一兩毛,稍微貴點的一兩塊。原來會有顧客要求調換,換過一兩次,就開始有三四次,這樣來來回回總是一個麻煩的事情。後來我們就直接聲明不調換了,最開始會有顧客不安逸,也會發生一些争吵,但總的來說大家都理解,也都很配合。”
“做我們這個生意需要和顧客交涉,有時候不可避免會産生一些矛盾。但我們自始至終還是堅持這個原則,可能沒辦法達到每個人都滿意,但是我們還是有自己的堅持。”
/04/
“洪城扣子大師”
老顧客楊姐帶着朋友到店裡買線,今天上午隻有許大哥在。
“他這個店裡各種線都有,不同粗細,各種顔色,幾十種!拉鍊、扣子齊全得很,這些小物件隻有在這兒才買得到!”楊姐一邊給朋友介紹,一邊順手拿起一卷黑色細線。
“他現在是洪城扣子大師哦,洋得很!”“哪有你洋哦,你姓楊還夠不洋啊!”說笑過後,許大哥嚴肅起來,認真給楊姐找零。
“原來射洪有三家專賣紐扣的,北門有一家,新市場有一家,但這個生意的确不好做,現在北門那家已經關門了,據我了解,新市場火災過後,裡面那家紐扣店也沒有開了。”
“我們最初開店隻是為了生計,沒有想過要把這個店做多大、做多久。雖說利潤薄,但那時候也夠維持生活了。不知不覺三十多年就過去了,這是我也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對于很多老射洪人來說,當初為了生存而選擇的工作,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初心。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間,他們就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了幾十年。
“之前有顧客給我們提過,希望紐扣店一直開下去,說要是我們不做了,大家買粒扣子、買根拉鍊什麼的都不方便。我們也一直是這樣打算的,即便是沒有顧客的期盼,我們也會把這家店一直開下去。”
對于夫妻倆,這家紐扣店是他們謀生的手段,
對于射洪人,這間小門面是我們城市的記憶。
一粒小紐扣,扣上我們的衣襟,
也扣緊了我們與射洪的回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