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腳踏進2022,就有行業人士爆料,吉利正在與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目前處于盡職調查階段(評估與确認)。
對此傳聞,吉利表示『對傳聞不予置評,旗下星紀時代高端手機業務正在有序推進,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态夥伴關系』;魅族表示『感謝對魅族科技的關心,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
雙方不置可否的态度,恰恰說明這一傳聞極大可能成真。
就在事件被曝光前夕,前魅族CMO李楠在社交媒體表示:希望魅族能賣個好價錢。這似乎也在暗示其将要被收購的命運。
如果雙方能夠牽手成功,無論是對電子消費行業,還是汽車行業而言,都将是将是今年第一件重磅消息。
吉利最近不好過
最近,吉利的日子并不好過。
據吉利去年的半年報顯示,其2021年上半年淨利潤為23.8億元,雖然同比實現增長,但隻有3.67%的利潤增速和22.49%的營收增速。回想2019年同期,吉利曾實現40.1億元淨利潤,兩年後,利潤就近乎腰斬。
面對頹勢,吉利也在瘋狂尋求新的市場機會。...并購更多車企,推出飛行汽車,打造地軌衛星,李書福加速拓展版圖的樣子,似乎有點饑不擇食。
到2021年9月,李書福名下另一家公司『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官宣造手機。星紀時代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币,彙集了前中興通訊副總裁、手機研發副總裁、小米MIUI首席架構師等高端人才,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标直指高端手機市場。
在星紀時代的簽約儀式上,李書福直言:手機能鍊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态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
以手機為鑰匙,吉利試圖融合衛星互聯網與5G,連接移動終端、車聯網、衛星互聯網三者,形成全新商業生态。吉利努力求變。
可是,沒有手機經驗的吉利,要從頭開始打造一套手機研發、制造、銷售體系,成本實在太高,更别提超白熱化的手機供應鍊競争。所以吉利想快速上路,就隻能選擇兩條路:(1)尋求ODM廠商代工;(2)并購成熟手機廠商。
因此,魅族就成了吉利的目标。
魅族更不好過
對魅族來說,被收購或許也不是一件壞事。
因為珠海小廠的命運實在多舛。
據IDC發布的數據,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vivo、OPPO、小米、蘋果和榮耀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前88%,而魅族隻淪為Others中的Others,與其它品牌分享3%的占有率。
不知道新生的Z世代,有沒有聽過魅族的名字。放眼中國智能手機的發展史,魅族也曾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智能手機開荒的時代,魅族就已和蘋果沖鋒在第一線。
2003~2007年,魅族以MP3、MP4産品發展壯大;2007年,魅族轉型研發智能手機。兩年後,魅族M8上市。
魅族M8憑借與同期iPhone相差無幾的功能,卻低一半的價格,開始在嶄露頭角。僅僅兩個月,M8的銷量就已經達到10萬部;五個月,M8銷售額突破5億元,一戰成名。
在魅族的全盛時期,雷軍的口袋裡都放着一台M8,公開場合絲毫不吝啬對魅族的贊美。雷軍一度想投資魅族,但被創始人黃章拒絕後,隻能轉身成立小米,這個關鍵轉折,也為魅族的沒落埋下了種子。
此後的幾年裡,魅族繼續駛向快車道,銷量和市場份額不斷攀升。魅族也迎來又一高光時刻,在阿裡巴巴入股的刺激下,魅族成立主打千元機的子品牌魅藍,魅族迅速從“小衆”向“大廠”進擊,年出貨量一度突破2200萬部。
巅峰時期,魅族的估值曾達到129.7億元。但高速擴張的同時,成本也在持續增加,并因為專利費用問題,與芯片大廠高通交惡,加上公司高管經營不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魅族内部趨于混亂。銷量支撐魅藍也在這個過程中被砍。
魅族創始人黃章,一個非常有性格的人物,對于産品打磨似乎有某種潔癖,以至于過分強調小而美的工匠精神,對其它任何事情漠不關心,這也将魅族帶向了一個極端。漠視市場規律,錯過了市場的井噴時期,讓小米接下了大旗。
從小而美主動邁向大而全,再被迫退回小而不美。魅族的晚年,由于黃章幾進幾出,加上高管白永祥、楊顔、李楠的人事動蕩,品牌戰略極不穩定。
2019年,珠海國資委曾投資魅族,救魅族于命懸一線之時。但在這個内卷到令人發指的手機市場,魅族已經無力回天了。
以目前魅族的處境、市場、品牌、口碑、産品力,沒有新鮮的資本注入,别說重返主流,能否活下去都是一個問題。
面對困頓,或許被收購是最好的出路。
為什麼是魅族?
本次合作,手握資本的吉利毫無疑問是主導方。
吉利選擇魅族,無疑包括以下幾點:
(1)魅族當下境況十分非常艱難,在退市和被收購之間,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吉利更有把握提出讓魅族無法拒絕的條件;
(2)雖然魅族現已落寞,但它作為國内最早一批成長起來的手機制造商,也曾輝煌過,還剩有一定的品牌與渠道價值;
(3)魅族在整合供應鍊、交互設計、軟件核心技術和軟硬件結合上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同時還有完整的手機團隊,甚至可以說有不少獨有優勢。
(4)由于銷量不佳,魅族這些年也已開始轉型IOT,推出過智能穿戴設備,這與準備開耕智能物聯網領域的吉利,志同道合。
魅族見吉利,就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議價權完全被吉利掌控在手裡。
李書福尋求的機會
智能汽車被視為繼電腦、手機之後的第三代智能移動終端,智能手機 智能汽車所構成的車機協同和互聯成了新的技術趨勢。
對吉利這樣的傳統車企來說,硬件生産沒問題、規模制造沒問題,但對軟件系統的開發和内容生态的運營還沒有足夠經驗。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這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對于車企來說,手機的關鍵價值在于可以獲取海量級的用戶數據。這就涉及到了兩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生态前哨站和利潤空間的拉扯。
(1)生态前哨站
智能生态,是被包裝之後賣點。
說白了,背後還是數據、流量、入口之争。
手機隻是移動終端的一種載體,技術和市場的發展方向表明,智能汽車将逐步搶占本屬于手機的流量入口。
流量與數據為什麼如此重要?
因為最大利潤的商業模式是預測性客戶分析,基于位置或基于用戶行為的推送服務。車企擁有了用戶行為數據,才能量身制定迎合消費者生活的需求,抓住消費、服務等一系列關鍵接觸點。
在這個邏輯之下,未來的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都是互聯互通的。那麼吉利跨界造手機,自然也是為了與汽車業務協同,打造汽車和手機的生态鍊。
這與各大手機廠商要造車的邏輯類似,也是智能終端閉環這一概念的初衷。
燃油車産業已遇到瓶頸,随着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戰略高地,同時也是所有人想要分一杯的大蛋糕。
(2)利潤空間的拉扯
汽車依舊是一件大宗消費品,車價居高不下,但是毛利并不高。各家車企的财報都在說明這一點。
新勢力們的出現,帶來了一種新玩法,即讓汽車從制造業滑向服務業。利潤也從硬件制造流向軟件和服務。
這一下就打開了局面,包括不限于自動駕駛輔助服務、充電補能服務、車機功能訂閱服務、消費推薦、廣告分發、付費内容等等,大幅拓展了收入的渠道。
汽車從簡單的出行設備,延伸到娛樂設備、通訊設備、社交工具、智能控制器等屬性,成為大數據收集的載體,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車企需要掌握軟件技術,不然隻能把這一切拱手讓人。
從目前吉利的在各個領域的布局來看,軟件能力還是個新手,這顯然與快速轉型的吉利發展不相符。吉利需要借助手機互聯技術,快速完成這塊重要拼圖。
燃油車企的老總們心裡都有一塊石頭:沒有智能技術的主機廠,到最後都會淪為科技公司的硬件代工廠。
造電動車隻是一小步,在李書福眼中,未來的智能終端不再是一座座的孤島,島嶼和島嶼之間會架起橋、修建公路,即如何構建一個智能物聯網生态。
錯位戰争
李書福曾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的沙發。如今,這個觀點可能要改變了,汽車或許是四個輪子的手機?
在國内造新能源車,在國内賣智能手機。吉利一腳踩一個,屬實地獄級難度。
智能手機行業,傳統汽車行業,已經都是絕對的紅海。面對已被極緻打磨的供應鍊,和過于嚴重的産品同質化問題,各家廠商擠破腦袋都在想獨家賣點,想到了之後還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才能脫穎而出。這是吉利和魅族都要面對的殘酷現實。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夠融合兩者,來一手『手機廠商中最會造車的、車企中最會造手機的』重新出牌,這何嘗不是一種新的田忌賽馬呢?
(圖/文/攝:皆電 唐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