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娛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截止到2020年,全世界人口75億,乘以5是375億,平均每個人看了5遍《楚喬傳》……
曾做過《鐵齒銅牙紀曉岚》編劇的汪海林,在類似“脫口秀”的個人視頻裡談到了幾個很吸睛的話題:流量明星、數據造假、大IP……
标題是:數據造假演技堪憂,我為什麼說“肖戰式”流量明星模式快到頭了?
标題有肖戰,裡面卻着重點了《楚喬傳》的名。
400億這個點擊量是怎麼算出來的呢?确實如汪海林所說,含有大量水分。
在前幾年,平台播放量是按照點擊算的,即是你點進去一下,就算一次數據。那麼反複點,就能得到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真有400億的播放量,全世界的人都認識趙麗穎和林更新了。
大家都明白這個數據是不對的,但廣告方喜歡啊。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2017年上半年的時候《孤芳不自賞》都有170多億的點擊量呢,《擇天記》據說還賣到了國外……
說起《楚喬傳》,墨君也是一肚子氣。
嚴格來說《楚喬傳》也是汪海林口中所說的IP劇,根據爆火的網文作品改編,也符合IP 流量的定律。
但IP劇不能一棒子打死,好題材是值得去挖掘的。
當時的趙麗穎隻能算是流量明星,且正是流量頂峰的時期,大批粉絲慕名而來就是為了看趙麗穎飾演的大女主楚喬。
記得當初墨君寫《楚喬傳》的劇情分析經常會有爆文,可見熱度是真的高,也确實有好多人在追。
這部劇吸引大家的是哪些呢?除了主演的流量之外,“脫離了傻白甜套路,逆境成長”、“格局大,不拘泥于小情小愛”就是最大的看點。
在2017年前後,玄幻題材、傻白甜女主盛行的作品中,《楚喬傳》确實可以稱之為一股清流。
但追着追着,我就覺得不對味了。
主線不完整,支線處處坑,結局變太監,劇方遛粉絲,說的就是《楚喬傳》。
有人說《權力的遊戲》是這樣的:
我覺得《楚喬傳》是這樣的:
别謝我,我是靈魂畫手。
在秀麗軍被滅得幾乎全軍覆沒的時候,鏡頭一轉,他們又全副武裝滿血複活在另一個山坡上。
水中的大船,飄得六親不認。
這個後期做得比我的業餘水平還差。
我不知道這位觀衆是真瞎還是反諷。比保齡球還圓潤的山石滾落下來,居然能在原地蹦跶好幾下。真有彈性啊!
說是從景觀公園裡摳來的石頭我都不信,這玩意兒估計是健身房裡找來僞裝的。
當時粉絲對1毛特效視而不見,反倒是列隊來噴我,并且舉出即将破400億的數據來吓唬我。
趙麗穎林更新窦骁鄧倫哪怕是坐在一起聊50集的天,我都樂意看……?
話說,特效和劇情bug的鍋當然不能扣在演員身上。
在未知作品最後效果之前,趙麗穎和其他演員也隻能拼了命的去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泥沙中打滾,拉扯,也受過一點皮外傷,曾被媒體大肆報道。
但有一說一,趙麗穎在對待演員職業的态度上,是非常敬業的,并不能因為她的傷很小,又被瘋狂報道就否定她的努力。
她的背後有個凸起的包,是拍攝《陸貞傳奇》時留下的舊傷,在穿露背裝的時候需要臨時貼上紋身來掩蓋。
演員隻要有騎馬、打戲,就沒幾個不受傷的,這說明不了演技問題,隻能說敬業态度值得肯定。
有些人連文戲都要找替身的,當然就不會有受傷機會了。
《楚喬傳》裡,她的演技又是怎樣的呢?
比《花千骨》時有了一點進步,但更得益于這個角色本身的爆發力。
多接不同的角色,對演員是有助力的。
所以在後來接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她所飾演的盛明蘭就獲得了廣泛好評,因為這個角色層次感更強,需要更多的微表情撐住内心戲。
《楚喬傳》當時的爆火,帶紅了好幾個配角,包括窦骁、鄧倫都吃到了流量紅利。
但我仍然要說這是一部現象級爛劇。
它不同于《孤芳不自賞》和《雲中歌》,一開始就用主演的演技勸退觀衆。它的前奏是不錯的,演員也基本用了心。
結果把觀衆都騙進來之後,挖坑就地掩埋。
各種假人替身、侮辱智商的道具充斥全劇。
每一集都重複8分鐘以上,再去掉片尾,正劇比情景劇都短。總集數67集,賺足了廣告費。
想棄劇不忍心,那麼多坑還沒有填,後面或許有驚喜?
想多了,最後一集宇文玥沉湖,楚喬背後的彼岸花覺醒,咔嚓,就這樣沒了。
到最後都沒有交代清楚楚喬的身世,長期積累的怨氣,讓觀衆恨不得把家裡所有的刀子都寄給導演。
在原著裡,沉湖是一個大轉折,更精彩的在後半段。
于是好多人心心念念的呼籲第二部,劇方、欄目方也“有意無意”的遛起了粉絲。為的是把話題再炒得熱一點,再多增加一些播放點擊率。
花絮、幕後采訪什麼的,還能再賺一波。
直到現在,還有人在用《楚喬傳2》來遛粉……
沒有一個是有官方實錘的。
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得到,當年拍攝《楚喬傳》的時候,就是奔着IP 流量模式去的,過了那個村就沒這個店,那種一毛特效的糟爛劇情,全靠演員們的賣力表演和粉絲濾鏡去掩蓋,再做第二部,這種模式還能吃香嗎?
再說了,演員還敢接嗎?
更何況,這部劇還有個抹不掉的黑點——小說涉嫌抄襲,作者自己也承認了。
改編後的劇本,也不可避免的要接這口鍋。
事情都鬧到後期配音改台詞的地步,導緻口型都對不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可能看到第二部。
400億時代已經過去了,趙麗穎林更新等人,也曾是這個浮誇漩渦裡不能自主的一員。
她并不完全無辜,數據造假也有水軍的功勞,而作為宣傳最大的噱頭,她不可能置身事外。
有人依然沉浸在流量美夢裡不肯出來,有的人已經在積極尋求改變。
《楚喬傳》爆紅現象就是流量時代的一個縮影,你承不承認都好,都無法改變這部劇口碑與流量成反比的結局。
正如汪海林所說,通過造假兌換廣告已經行不通,流量模式即将進入拐點,如趙麗穎這樣的演員已經在轉型途中,那麼肖戰這樣的流量現象又會是怎樣的走勢呢?#頭條影視檔案館#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