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是花間詞派的鼻祖,他在詞壇上的地位極高,是将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關鍵人物。
他的很多詞作至今傳唱不衰,例如“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曾是熱播宮鬥劇《甄嬛傳》中的插曲,還有“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晖脈脈水悠悠”,是閨怨詞的代表作。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溫庭筠其實在詩歌上的造詣也絲毫不低。
“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雁聲遠過潇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都是出自他的筆下。
而他最為經典的一首詩當屬《商山早行》,其中10字妙絕千古,無人能超越。
全文如下: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
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
這首詩應該是他晚年所作,當時的他被貶為縣尉,在離開長安前往襄陽赴任的途中經過商山,寫下了這首詩。
那年的他已經是四十八歲了,在平均壽命不足半百的古代,到了這個年紀,可以說是大半生已過了。
但是此時的他卻被貶出京師,去擔任一個區區的縣蔚,心緒本就不平,再加上羁旅天涯,心中該是多麼苦悶。
詩歌首聯便道出了旅途的艱辛,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礎。
清晨剛剛醒來,驿站外便響起了車馬的鈴聲,漂泊在外的遊子,紛紛踏上了征途,可是心裡卻都想着千裡之外的故鄉。
這兩句不僅是當時詩人的真實寫照,也說出了很多遊子的心聲。
不像現在飛機動車,那時交通不便,短短的路程可能都要走很久。
道路險峻,前途未蔔,離家萬裡,所以遊子的心中通常都十分悲苦。
就像王勃的“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同樣是寫遊子的悲傷。
接着的颔聯兩句是最為人所稱道之處。
天還未大亮,遠處傳來一陣嘹亮的雞鳴聲,整個茅草店還沐浴在曉月的餘晖中;闆橋上覆蓋着薄薄的一層霜,橋上的足迹依稀可見。
這兩句到底有多絕妙呢?
這十字逐字拆開,便是十種意象,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又能拆解成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而合起來又是一幅完整的圖景,這樣的寫法當真是絕妙,至今無人能超越。
而且這些意象又暗合了标題中的“早行”,所以後世對這兩句評價極高,《曆代詩法》曾言“三四空微淡遠,非複人間煙火”。
接着的颔聯兩句依然是景物描寫。
枯敗脫落的槲葉鋪滿了荒僻的山路,淡白的枳花在驿站旁的泥牆邊綻放着。
這兩句看似寫景,其實還是為了渲染一種凄冷的氛圍。
這裡的“明”字用得最為巧妙,枳花是白色的,怎會照亮驿牆?
這說明天色尚早,所以白花才會那般顯眼,詩人真實無時無刻不在凸顯“早行”這二字。
而他一再強調“早行”不正突出了旅途的艱難嗎?
既然旅途這般艱辛,那麼他所要抒發的一種愁苦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後的尾聯寫的是他昨夜的夢,字裡行間流淌着他對家鄉的思念。
他忽然想起昨晚夢到杜陵的情景,夢裡一群群凫雁在池塘邊嬉戲追逐。
這是多麼生動的畫面,和他眼前的凄涼之景形成了對比。
如此鮮明的對比,怎能不勾起他的思鄉之情呢?
杜陵就是指長安,原本長安也不算他的家鄉,但是他在長安呆了幾十年,早已把那兒當成家,如今一朝被貶出京城,仕途的失意,離家的愁苦一下子湧上了心間。
全詩描繪了一幅寒冷凄清的早行圖,淋漓盡緻地抒發了作者的孤寂和思鄉之情,千年來打動無數人。
尤其是颔聯的“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這十字,妙絕千古,美得令人心醉,境界之高無人能超越。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溫庭筠?歡迎一起來讨論哦。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