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曾發文稱“腰痛正在變成流行病”,一旦發病,讓人覺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恨不得掄個錘子狠狠捶幾下。其實,很多腰痛都是腰椎疾病誘發的,有數據顯示,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病率高達18%,而且在不斷增加。從前患者多為30~60歲的中老年人,但目前20~40歲的患者占到了64%以上。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談談“為什麼會得腰椎間盤突出?”
上線大醫生:方月龍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複醫院
骨傷康複科南少林骨傷學術流派傳承人
今日探讨:為什麼會得腰椎間盤突出?
而我們常說的椎間盤突出,常見的有腰椎、頸椎,兩者有共通的地方。
椎間盤是什麼?
這就是椎間盤,它是屬于沒有血供的組織,一旦受損,就幾乎不能自我修複。(推也推不回去)
椎間盤外面的部分叫纖維環,裡面的叫髓核,髓核屬于是人體僅有的兩種自身抗原之一,會引起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也就是炎症。
當脊柱的穩定性比較弱時,在有外力刺激的情況下,腰椎間盤很容易就被破壞,從而導緻髓核組織突出或脫出。神經根受刺激就讓你産生難以忍受的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什麼病?
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後方或椎管内。這其實隻是一種病理改變,或影像學表現,幾乎是人類衰老過程中并不可少的變化,就像臉上出現皺紋,頭發發白一樣平常,這并不是一種疾病。
根據文獻報道,無症狀的人群中,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很高。
另外有長期随訪研究發現,這些存在椎間盤突出的志願者與後續是否出現腰痛以及腰痛的持續時間并沒有相關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間盤突出一樣嗎?
不一樣。腰椎間盤突出僅僅隻是一個病理現象,當纖維環破裂時,髓核掉出來,就稱為「椎間盤突出」,無腰痛等臨床症狀;當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神經根,并出現腰部疼痛或下肢疼痛等臨床表現時,才能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腰椎間盤突出症?
(1)職業:腰椎間盤突出症可見于各行各業,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無明顯差别。重體力勞動者比輕體力勞動者容易得,純腦力勞動者比輕體力、腦體力混合型的勞動者高;
(2)年齡:本病一般發生在 20 ~ 40 歲的青壯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
(3)體型:一般過于肥胖的或過于瘦弱的人易緻腰椎間盤突出症;
(4)工作環境:寒冷潮濕的工作、生活環境易導緻腰椎間盤出症;
(5)遺傳:家族中有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發病率比家族中沒有疾病的人發病率高幾倍;
(6)發育:有發育異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會影響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給腰部肌群增加額外的負荷,易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
(7)身體素質: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時身體素質比較好,在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見病。
腰椎間盤突出的預防
日常生活中拖地、掃地或者用吸塵器吸地等勞動要小心,盡量保持身體直立。
從地上撿東西時,最好保持腰部以上身體直立的姿勢先蹲下,而不要直接大幅度彎腰去撿。
從高處拿東西時,嚴禁身體向後仰,要保持直立。
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避免過度勞累,工作一段時間後稍作運動。
一種鍛煉腰椎的簡單方法:坐在椅子上,雙手交叉抱頸,向前挺腹,向後仰頭,堅持 2~3 分鐘然後放松,工作間隙,重複做以上動作三五次,對頸椎、腰椎都有很好的拉伸作用。
大 醫 生 介 紹
方 月 龍
醫學碩士,主治醫師,南少林骨傷學術流派傳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南少林骨傷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及海峽南少林手法醫學協會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流派傳承分會青年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骨質疏松共同體委員。參與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南少林理筋整脊康複手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圖譜》、《南少林骨傷秘方驗案》。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國家自然基金課題一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行業專項課題一項,省級課題二項,發表學術論文八篇。主要緻力于應用手法治療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病,骨科術後的綜合康複以及其他骨科常見疾病的診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