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老人拾畫筆

老人拾畫筆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9 17:24:17

解放碑、人民大禮堂,磁器口……從耳熟能詳的重慶地标,到大江南北的名勝古迹,上千件造型精緻,微縮比例标準的滴塑作品,皆脫胎于耄耋老人之手。受燕子銜泥的啟發,他以滴筆為工具,用手中的自制水泥,一點一點澆築出自己的“滴塑王國”,也滴出了一個與家人的夢想家園。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

滴塑作品 龔灘古鎮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2

滴塑作品 重慶人民大禮堂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3

滴塑作品 雲中古樓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4

于士華制作滴塑

2009年7月,“于氏滴塑”被列為大渡口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8年後,老人留下遺願去世:“申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想捐獻作品回報社會。”

近日,于家人成功将作品捐獻給三峽博物館、大渡口區博物館館藏。這個願望,在今年清明終于實現。

滴出的獨創技藝 最大遺憾沒傳人

4月7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來到于家,原先擺放滴塑作品的三層展架早已不見蹤影,但父親于士華曾站在展架旁,神采飛揚的解說聲,卻尤在于亞利耳旁。“先構思,再畫圖,平面圖要在立體圖之後。” 68歲的于亞利是長女,自于士華2017年病逝後,她自言最遺憾的事情莫過于于氏滴塑沒有傳人。“我們三兄妹沒時間學,父親多次想找人繼承手藝,挑的學生要麼年齡太小得上學,要麼半途而廢。”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5

于士華制作滴塑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6

于士華和夫人緒海珍一起制作解放碑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7

緒海珍和女兒于亞利翻看于氏滴塑紀念冊

“年輕人覺得苦。”

苦是自然。滴塑由一滴一滴的水泥塑造成型,一滴就有一滴的難。“天氣太熱了不行,水泥幹得快;太冷了就幹得慢,得等。”于亞利說,光是耐心就築起了門檻。門檻過了,才有從底座開始的第一步。

底座會因作品不同而改變質地,常用的就是花崗石、陶瓷甚至木料。接着要把透水磚放于底座之上,再蓋上一層吸水布吸水.....于亞利笑稱自己“紙上談兵”,但這也并不妨礙她把制作流程講得頭頭是道。“像門、窗這種預制件需要提前做成統一大小,滴塑是一邊滴,一邊安門窗,如果大小不一,會影響整體的尺寸美觀。”

“亞利啊,你實在不學就算了,但别人問你流程,你要講得出來喲。”想起一旦有人前來參觀,父親常因熱情講解得面紅耳赤,心疼不已的女兒便把父親這句話暗暗地記在了心裡。

打夯、測平、 碼磉、上梁、飛瓦……一系列流程之後便用錘扁的銅絲做柱,水泥做瓦,人字紙闆定型。天壇巍然屹立,天安門莊嚴肅穆,江南小鎮古樸優雅,北國民居雪積屋梁……25年中,千件滴塑題材廣泛,中西古今皆有之。中式庭院、歐式城堡,雕梁畫棟、高牆圓頂間的每一處細節皆傾注心血。城堡的吊橋可以收拉,民居的大門可關合,甚至别墅中的遊泳池也能倒水不漏……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8

于士華送給夫人緒海珍60歲的生日禮物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9

于士華生前收集的廢品材料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0

預制件窗戶分好幾種

作品爛熟于心 細節勾起思念

90歲的續海珍靜靜地坐在一旁,不時插言補充。“他沒學過建築,連制圖和設計都是做滴塑後學的。” 續海珍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她其實最佩服老伴“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你猜這個城堡的欄杆、民居的外牆是什麼材料?”話音未落,她自問自答:“外牆是冰糕棍,欄杆是一次性筷子。”猜不到的還有口服液瓶蓋,紐扣,壞表帶,經于士華的一番精心設計,不經意間就能變成滴塑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廢棄物品轉眼可成亭台樓閣,哪怕再不起眼的生活物品,隻要靈感觸發,都能使用得恰到好處。“像作品天壇中的階梯,就是易拉罐殼做的……”于亞利的介紹話音未落,反駁聲響起。“你記錯了!那個是黑水泥凝的。”似乎為了印證自己所說,續海珍快速地翻動着畫冊。不到10秒,核實工作便有了進展。“你看35頁,巴渝民居的藍色階梯才是易拉罐殼!”

其實,對續海珍來說,老伴的每一件作品都深深地刻鑿在了心裡。若要表現在外,便是關于滴塑作品的細枝末節,她都如數家珍。“(作品)紅岩村,紅岩兩個字是從‘紅岩牌’墨水上摳下來的标簽,布達拉宮的窗戶是取材于檀香扇的扇骨,磁器口的屋檐原先是白水泥,别人提意見說黑色會更好,他回來就立馬換成了黑色……”

絮絮叨叨的話如同日日夜夜的念,看見母親的眼角隐有濕意,于亞利趕緊轉移話題,“媽媽,你還記不記得老爺子送了多少作品出去?”“怎麼不記得?他當年眉飛色舞地跟我講,因為收到滴塑贈禮的人遍布全國,作品也跟着走向大江南北了!”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1

巴渝民居為收官之作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2

“築夢樂園”是博物館工作人員所取,于士華作為門球愛好者,為自己做了一個“門球場地”。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3

續海珍示意作品龔灘古鎮中很多細節惟妙惟肖

離世,和滴塑分不開

于士華有個癖好,他愛送人“房子”。親人過生日,外孫女喬遷,哪怕是鄰居結石手術出院,他都用親手制作的滴塑,表達着自己的祝福。“他倔得很,作品不賣!有人出了一萬塊想買磁器口作品,他都斷然拒絕了。”

匠之大者,莫過于以心守護。對于士華而言,工作室是他的滴塑王國,方寸天地卻飽藏無窮快樂。“醉心于将房子如何做得既精緻又堅固,他嘗試出銅絲做架;如何讓水泥不幹又不濕,他研究了比例;白色水泥太單調,他又自制了紅黃藍粉的彩色水泥……”

回憶起點滴,平日裡樂觀開朗、臉上總挂着笑的老太太,此時卻皺緊了眉頭。“做滴塑要‘坐’,他的前列腺癌就和久坐分不開關系。” 續海珍數度哽咽,“坐久了容易血脈不通,他又廢寝忘食,經常憋尿。他臨走的前一年,都還插着尿袋在做滴塑!”

這件名叫巴渝民居的作品成為了于士華留下的收官之作。和作品一同留下的,還有一句遺言。于亞利潸然淚下,“父親臨走前心心念念着他的滴塑,他說作品來源于生活,他想回報社會,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

滴塑作品、非遺證書,甚至是工作台,經家人合議後被全部捐贈。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4

二位老人60年鑽石婚的紀念禮物 “别墅泳池”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5

于士華整理了厚厚一本有關緒海珍遊泳的報道

遺作全部捐獻 唯獨幾件難舍

捐贈、送人,面前這棟小小的兩層歐式房子成了目前留在家裡的兩件滴塑作品之一。它的結構并不複雜,跳棋、筆尖做的屋頂、紐扣做的裝飾,相比後來氣勢恢宏的長城、解放碑、人民大禮堂等精美作品,有點“不夠看”。

“海珍六十壽辰紀念”的标簽貼在底座,道出來曆,也解釋了續海珍愛若珍寶的原因。“這是他親手為我做的生日禮物,他那時手藝可沒有後來這麼好,不過我還是喜歡得緊。”如今續海珍年過九旬,身體卻格外硬朗,歲月寬容,30年的時間似乎隻在由白轉黃的建築表面留下了痕迹。略帶灰塵的小房子此刻被捧在手上,一遍遍地摸,附帶着主人一次次地想。

“2009年是我倆的鑽石婚,他不露口風,每天忙碌到深夜為我制作了一棟三進帶泳池的‘别墅’。”說起“于士華式”的浪漫,續海珍會害羞,會笑得像個孩子,時間仿佛也隻踱步于愛人不曾失去的那一刻。“海珍呀,你高不高興?你這麼喜歡遊泳,我就專門做了個有泳池的房子給你。”續海珍模仿着老伴當年的興奮語氣,“你看,我修的泳池還可以加水進去嘞!”

這個被命名為“别墅泳池”的作品,如今被放置在大渡口博物館展覽。和女兒于亞利那座“松鶴同春”的生日禮物一樣,僅供參觀,未作捐贈。“綠松點綴着假山,半邊亭置于其上。”于亞利說,松樹意為高潔,玄鶴代表長壽,是父親在我四十歲生日之際,給我的美好祝福。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6

于亞利40歲生日禮物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7

家中唯二的兩件滴塑,這一件欲送給親朋。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8

于士華送給夫人緒海珍60歲的生日禮物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19

于士華手稿

相戀相守六十八年 件件滴塑都是愛

子女言,父親是巧手,是百科全書;妻子言,丈夫是好脾氣,是最懂她的人。“我沒什麼藝術天賦,做不來他愛的滴塑;他也因為曾患中耳炎,無法和我一起遊泳。”就算這樣,兩位老人卻用不同的方式,互相支持着對方的愛好。

于士華在制作滴塑之餘,喜歡整理親手制作相冊,續海珍當仁不讓地成為主角。橫渡長江留念,日常遊泳集錦,相冊上絕大多數都是有關妻子遊泳的照片、報道,一點一滴,足足厚厚的5本。

而續海珍呢?面對一天和滴塑為伴,總嫌時間不夠用,哪裡也不愛去的丈夫,她想了個辦法。續海珍旅遊到哪裡,就拿起畫筆,掏出相機畫到哪裡,拍到哪裡。“我會有意為他積累滴塑素材,他看了我的畫,就可以原封不動地做出一個縮小版的滴塑作品。”三峽系列滴塑一共七個,各具特色;張飛廟惟妙惟肖,石寶寨照原比例複刻……這背後都離不開續海珍的功勞。

除了妻子之功,每一件滴塑作品實則都是“于家人”愛的凝聚。兩個兒子當“主力”:材料沒有了,底座用完了,兒子主動去買;孫子外孫女當“後勤”:“爺爺,我把玩具拿給你,你看看上面有沒有材料可以拆了用。”于氏滴塑的畫冊是兒子于亞林送給父親的90歲生日禮物,原先放置作品的置物架是于士華80歲生日所送。“當時很久沒有看見老爺子這麼高興,一個勁說自己的作品再也不用放在櫃子裡,可以重見天日。”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20

現藏于三峽博物館的布達拉宮滴塑,此作品在千件作品中耗時最長。

老人拾畫筆(以滴筆為工具用水泥築夢)21

于氏滴塑獲得非遺授牌

于氏滴塑辦展 市民可前往參觀

如今,這些作品已被三峽博物館與大渡口區博物館館藏,并不定時面向市民展覽,使滴塑真正地“重見天日”。面對于家人捐獻給大渡口區博物館的35件作品,大渡口區非遺中心主任陳擘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滴塑工藝在創作中融入了泥塑、盆景等藝術手法,是民間造型藝術的一種。“于老的非遺滴塑作品很多依據了重慶的山水景觀, 具有強烈的地方獨特性,觀賞性也很強。”

據大渡口區博物館館長李國洪介紹,目前大渡口區博物館正在舉辦“泥韻風華-于士華滴塑館藏作品展”,展期将持續到6月28日,屆時想親眼一睹滴塑風采的市民可自行前往參觀遊覽。李國洪透露,展期結束後,這些滴塑作品還将送到大渡口區中小學校進行巡回展覽。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荞 文/圖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