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預警:本文較長,約需5-10分鐘。
五一小長假,節假日之前關于雲南旅遊的新聞又漸漸多了起來,這似乎已經成了定律。
這些年,雲南在旅遊行業治理力度不可謂不大,重視程度高,處罰力度大,應該說對旅遊行業監管強度很大的,但為什麼負面新聞還是屢禁不絕呢?
很多人也做了分析。“一輩子不入雲南”,“本來想去雲南,被吓不敢去”此類偏激說法且放一邊,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問題其實在于低價(零價)團,雲南旅遊部門也早就發布了旅遊團最低限價,但為什麼屢禁不絕呢?
我從下邊幾方面給大家分析:
屢禁不絕原因一:管轄權。旅行社一般分接團和地接,就是說一個旅行社不可能在全國都有分支,那怎麼辦?旅行社之間就形成了合作關系,資源互補。比如(舉例,請勿對号入座),一個廣東的旅行社接到雲南西雙版納的2人團怎麼辦?這個廣東的旅行社肯定不可能陪同你到雲南,那你到雲南的一切都是雲南本地旅行社重新組團接待,在接待過程中如果出現投訴,按雲南現在的力度,這個旅行社和導遊肯定會受到處罰,導遊本人可能還會永久失去導遊資格,但是,因為管轄權的原因,在廣東的接團社肯定不會受到任何處罰,廣東接團社仍然會接到雲南西雙版納的散團,大不了重新找個雲南的地接社。
屢禁不絕原因二:獲客機制。由于旅遊行業準入門檻不高,旅行社數目衆多,沒有哪個旅行社能同時具有壟斷性獲客能力和旅遊資源提供能力。因此,旅行社要獲客,必須向其他旅行社獲得IP,由于散客是從各種旅行社(甚至抖音廣告)成團的,到了具體的地接社就形成了入團團費高低不一問題,就是說,你的入團費并不等于地接社收到的團費,甚至地接社每一個團員都需要向其他旅行社購買,形成了負團費,一旦形成負團費,那你心目中美好行程,入團社給你的百般承諾都将變成泡影。而這一切都還沒完,比如你是在廣東報的團,遊玩的是昆明大理麗江,那基本上每換一個導遊就意味着你被轉手了一次,而每轉手一次,你就又參加了一次強制購物團,這樣的行程,旅遊體驗可想而知。
屢禁不絕原因三:心理博弈。這些年,自由行、定制旅遊逐漸成為大家出行的首選,絕大多數人也明白,團費連交通費都不能覆蓋的旅行團肯定是購物團,但就是有僥幸心理,認為我肯定不買任何東西,肯定不會被忽悠,雖然旅遊體驗差,但我到此一遊了不是麼?不是明顯占便宜了麼?更有甚者,有些人更是打着揭露“黑幕”的幌子寫一些深度報道博人眼球。但是,你認為可以不被忽悠,旅行社卻認為你肯定會被忽悠。我也認為,旅行社是對的,因為在心理博弈這方面導遊會比你專業得多,因為大多數人連簡單的話術都抵禦不了。試舉一二:暗示法:“這個翡翠平安扣是在禅宗祖庭迦葉道場雞足山加持的,上次有個遊客買了一個送給他爸爸,他爸爸幾十年的高血壓就好了,逢人就誇他孝順,去年事業也順,一年就掙了幾百萬”;賣慘法:“這裡青山綠水保持不容易,老百姓就靠賣些商品活着,這裡是賣得貴些,但你不也為青山綠水做貢獻了嗎?”;恐吓法:“這裡少數民族脾氣差得狠,不買點東西,我們自己都出不了門”;直言不諱法:“我們導遊是沒有工資的,你們要是不買東西,我就沒工資,每個人都有老有小,你們自己看着辦”;激将法:“一看就是窮鬼,窮鬼出來玩什麼旅遊?我看你500元都掏不出來”。不一而足,總之我是不相信真有人能在這些話術攻勢面前保持心理平靜繃住面子的,旅遊糾紛自然産生!
綜上,低價團隻可能因為旅遊文化變化而消亡,不可能因為監管而消失。報團遊,除非是本省大旅行社,除此之外跨省旅行社,網上旅行社踩坑幾率極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