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是一種觀賞性極高的花卉,自古以來就備受贊賞,哲人以蘭修身、畫家以蘭達意、詩人以蘭抒情。蘭花在中華民族的心目中,是道德的典範、感情的寄托和美好的象征,很多人把蘭花推崇為“花中君子”。
蘭早先僅生長于幽谷和水邊,帶了一股幽然之氣。我本山中來,到底是誰發揚了蘭?小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淵遠的中華文化中關于蘭的最早記錄是《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蘭”,意思是同心協力的人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緻的意見,其說服力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一樣容易使人接受。可見人們對蘭的認識源于其花的芳香,關于這點在《詩經》之中也得到了證實。《詩經》作為第一部詩歌集描寫了大量的花草,尤其對蘭做了大量的描寫,贊其為“處幽境而吐香”。甚至在《鄭風溱洧》中“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青年男女間以蘭互相授受,可見當時民風,蘭直接變成了傳達愛情以及表達愛慕的信物,認為其香味殊靈,有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除此之外,《禮記》中“蘭芷之類,古人皆以為佩也”也可以證明蘭之奇香,古人佩蘭,包含了“有蘭香于身,可乞得天将神靈庇護”的期望。
蘭被賦予君子的品性也始于《詩經》,《詩經》多處贊蘭有“處幽境而吐香,不與百花争妍”高潔品質,《孔子家語》中有“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直接把蘭的品質和君子之行聯系起來。而真正借助蘭來強調自身的德行品性的第一人則是屈原。我們都知道,屈原作《離騷》,言蘭者十,屈原把自己世人皆濁我獨清的氣節和對精神清白執着追求的堅貞完全通過蘭表達了出來,于是蘭便成了屈原的精神象征,一代代的文人也開始不斷地圍繞着蘭的高潔、隐逸、與世無争進行贊賞,蘭的精神内核也得到不斷地豐富。
有關蘭的種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曾種蘭于渚山,還有了後來的“蘭渚山”、“蘭亭”等,小編覺的勾踐愛的不是蘭之香、蘭之幽或者蘭之高雅和蘭之君子德行,他欣賞的是蘭“不畏霜雪欺淩,堅韌不拔”的剛毅氣質,以蘭來自诩。蘭作為盆栽花卉始于唐,興于宋。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杜牧建有相當規模的蘭圃.宋代的《王氏蘭譜》對蘭的品種和栽植方式也做了非常詳細的記載。明、清兩代蘭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
那麼如何來養蘭呢?所謂冬去春來,萬物複蘇,春天是蘭花生長的關鍵時期,至于如何能在春季養好蘭花,古又有雲“養蘭一點通,澆水十年功”,可見養蘭更是一門藝術。
當然,親,想了解更多園藝的相關知識或有植物養護的相關問題,可關注小編喲!O(∩_∩)O哈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