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位于江西省中部、贛江中下遊,鄱陽湖盆地南端。
豐城于東漢建安十五年置縣,時名富城縣,晉太康元年,移治豐水西,改名豐城縣。
豐城原為幹将、莫邪寶劍藏地,又名“劍邑”。這座縣城從劍城、劍江、劍池,到劍光中學、劍邑廣場、劍西菜市場等,甚至還有劍邑融資擔保公司,簡直就是一座“無名不劍”、被劍文化深深浸潤的城市。
劍是這座縣城的圖騰,也是這座縣城的精神。豐城是全國主要糧食超級生産基地,江西省煤炭生産重要基地,江西省重點能源基地,享有“煤海糧倉金豐城”之稱。去年,這裡的糧食生産20.4億斤,實現十六連豐,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列第68位。
傳說中幹将、莫邪得瓯越玄鐵,曆盡千辛萬苦鑄成“龍淵”“太阿”雙劍。橫空出世的兩把神劍,被秦始皇以“鎮壓楚地王氣”的名義埋藏在豐城。西晉時期,雙劍重現天下,引發武林争鬥,最終寶劍不知去向。神州大地從此便有了豐城劍氣之說。
這座縣城裡人們的一切,仿佛都與劍文化息息相關。據戶籍部門統計,豐城人姓名當中帶“劍”音的,幾乎接近7萬人,這就意味着每20個豐城人當中就有一位“劍俠”。
每一位豐城人,幾乎都是“劍”的化身。豐城雖然是一座小縣城,卻有1 位奧運冠軍,7位院士,10多位将軍,20多位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和工藝美術大師。去年高考中,這座縣城有11位學子被北大清華錄取,一本上線人數突破2000,二本上線人數突破5500,均創曆史新高。
豐城的大英雄鄧子龍将軍,一生出生入死,經曆福建抗倭、廣東剿匪、江西捕寇、湘黔平叛、出境禦緬、雲南戍邊,沖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塵飛戰鼓急,風交征旆揚。将軍可謂無役不與。
本持身許國,況複武力彰。會令千載後,流譽滿旗常。鄧子龍将軍最後參加了援朝抗倭,壯烈殉國。現在韓國露梁津海戰遺址公園,有鄧子龍将軍紀念館和雕像。
少小别劍邑,負劍遠行遊。去鄉三十載。複得還舊丘。豐城的白馬商幫,曾笑傲江湖,領袖群倫。現在這裡的白馬寨古建築群,就是當時白馬商幫楊氏一族的靈魂脈搏。
當地民諺說:“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白馬寨漢子赤手空拳出去,滿滿當當歸來,建起深宅大院,從此有了千年古鎮的傳奇。
白馬寨布局中,有巷道64條,暗含卦象之意。高高的風火牆掩藏了一幢幢宅院的心事,樸實中有着各種小小的奢華。植物在建築的身軀上自由成長,佐證了一座村莊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心房的堅強。
白馬寨匾額之多、内容之豐富,堪為一絕。這裡幾乎家家有一座雕刻精湛的大門,家家有一塊精緻玲珑的匾額。據說,白馬寨人對大門的打造幾近苛刻,一座門的成本甚至可以建造一棟宅子。
這些古建築的大門形式多樣,有一字門、八字門、拱券門、貼壁垂花門、牌樓式門和複合式門。白馬寨現存的126塊匾額,或顯示主人身份,或取自名人詩詞,或體現倫理,字體涵蓋隸、行、楷、魏、篆書和鐘鼎文。一塊“愛朝曦處”匾額,足以抵得洋洋萬言。
劍氣縱橫的同時,豐城也有着柔情和妩媚的一面,去年這裡的愛情花卉小鎮獲批首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上塘鎮榮獲“國家衛生鄉鎮”,梅林鎮獲評“江西省衛生鄉鎮”,麗村鎮成功創建省級旅遊風情小鎮。
一随往化滅,安用空名揚?豐城的仙姑嶺,是距豐城市最近的一處風景區,山勢呈東西走向,蜿蜒十餘裡。山上古樹參天,寺廟靜幽,戰壕道道,松樹獵獵,景色秀麗。
仙姑嶺上有歸雲寺,為禅宗祖師道場。歸雲寺旁側石碑上刻有“曆劫千年”“傳燈百輩”的贊語,其中禅意可謂頗深。
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豐城三尺龍泉,也并非勢不可擋。這裡經濟社會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項目建設速度不快,産業層次不清晰、鍊條不長,導緻城市經濟不夠活躍,城市闆塊缺乏特色。農業也是大而不強,叫得響、拿得出的涉農品牌不多,農村人居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
當前,昌吉贛高鐵豐城站竣工通車,豐城正探索推進黨校以西、高鐵廣場、商貿物流城等片區特色小鎮開發,積極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同時加大老城區“三街七巷”等老建築、老街巷保護力度,以實際行動弘揚劍邑文化,留住城市靈魂。
你知道的這座縣城,還有哪些痕迹,請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