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酥皮點心燙面好還是涼水和面好

酥皮點心燙面好還是涼水和面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3 11:03:27

酥皮點心燙面好還是涼水和面好(面點常識-水面層酥面坯與水油層酥面坯的區别)1

​層酥制品可分為擘酥(即廣式酥皮)和酥皮(即淮揚酥皮)兩大面皮。本文重點讨論一下酥皮(即淮揚酥皮)的制作及其關鍵。

  層酥面團是由兩塊面團組合而成的:即酥面、面皮。  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面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面一般選用低筋面粉。酥面中面粉與油脂的比例一般為2:1,即500克面粉,250克豬油,用折疊法(用掌跟一層層向前推擦,擦完一層再滾回來,再重複前述動作),擦至無顆粒,面粉與油脂充分黏合成團。  操作關鍵:1、制作酥面的油必須為冷油,以熟豬油為佳;2、面粉一定要與油脂搓揉均勻,尤其在用豬油時,多擦多揉才會使凝固的油在面粉中分布均勻;3、如果是炸制品,酥面中的面粉一般為生粉,如果是烤制品,有時也用熟粉(放在盤子中封保鮮膜上籠約10-15分鐘蒸熟),由于熟粉的蛋白質變性,失去形成面筋的能力,起酥的效果會更好;4、由于現在很多都用的是桶裝或罐裝經提煉過的熟豬油,其質地會因品質的不同而偏硬,所以在擦制酥面時可加大豬油的量,500克面粉可加250-500克不等;5、制作好的酥面需靜置片刻(視工作間溫度和氣溫,或冷藏或置于工作溫度下),待用時再次搓揉均勻成團;6、酥面中的含油量一般烤制品要比炸制品的用油量大。  面皮的制作可分為四類:1、水油面皮:即以500克面粉、70-130克油脂、230-1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指炸制品,如果夏天天熱,還可用略低于30度的溫水)或是80度左右的熱水(對烤制品而言)調制而成。此種皮最為常見,也是酥皮中最為重要的面皮;2、糖、油面皮:即以面粉、饴糖、油脂、水調制而成的(如蘇式月餅所用的面皮);3、發酵面皮:即以酵面來代替水油面,用燙酵來制作面皮。如上海傳統點心“蟹殼黃”的面皮:A、100克面粉,5克酵母(即依士粉),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調制而成,待其充分饧發。B、400克面粉,加入150克左右80度的開水,成燙面皮,散盡熱氣後與A搓揉拌和均勻,再次饧發即成面皮;4、雞蛋面皮:在面皮中原有的原料中再加入适量的雞蛋,一般以500克面粉加1隻雞蛋,此種用于廣式面皮中較多(即擘酥)。  這裡着重講一下普通水油面皮的制作過程(其餘的3種基本相同):取所需量的面粉倒在案闆上,在其上面做一凹塘,入油脂、2/3量的水,用手及刮闆抄拌成葡萄面(即略顯松散的一塊塊小面團),随後倒入另1/3量的水,搓揉均勻并上勁。  操作關鍵:1、水油皮中的水溫應随氣候及所制産品的不同而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30-80度。氣溫高時水溫可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産品的水溫一般高于油炸類産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松香脆;2、水油皮中水、油脂、面粉的比例必須正确,調制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适當,否則成品易産生裂縫;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濕布以防風幹,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  按酥皮制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  明酥又可分為圓酥、直酥(排酥)。  圓酥:即将起酥後的胚皮(面皮包入酥面,擀開折疊三層,再擀開)卷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将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内至外(或是由外至内),擀成圓形皮。再将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複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直酥:即将起酥後的坯皮卷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将刀切面向案闆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蔔絲酥餅。  操作關鍵:1、酥面的含量較其他制品要略少一點,這樣在炸制時層次才顯分明,如酥面過多則容易松散、穿餡;2、對于炸制時易飛酥、走層(即層次不清晰)的酥制品,如确實無法掌握好酥面與面皮的比例,在炸制時可适當升高油溫,使之盡快定型,以防“飛酥”。  排酥:有兩種方法:1、将起酥後的坯皮切下若幹所需大小的面片,然後重疊在一起。由右端用快刀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刀切面向上,用擀棒順直酥條紋擀開,包餡即可。2、面皮及酥面分别放置于平底盤内,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藏時間視兩塊皮的軟硬度情況而定,油酥按下去已經發硬按不動了,面皮按下去會有淺淺的手指印即可),取出,将酥面攤放于面皮之上或是面皮攤放于酥面之上(兩塊皮的大小需一緻),反複折疊三次(即按3,3,3來折疊),然後用刀斜切,擀開,包餡即可。前者适于制作量少、要求精緻的點心,如“杏片花瓶酥”,而後者則适于量多、出品快的點心。  操作關鍵:1、起酥時兩手用力須均勻,使酥面能在面皮内分布均勻,胚皮厚薄一緻,以确保重疊在一起的面片厚薄一緻;2、疊加在一起的面片一般不用任何粘連液(如蛋液等),除非油量大的制品因難以疊加可在其每一層沾上少量水;3、疊起後如過軟可置于冰箱冷藏片刻(至切下的劑子不變形即可取出);4、順直紋擀開後正反兩面都可以按成品需要顯露在外面(正反兩面所顯示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試試便知),而在另一面(也就是包餡的一面),需刷上雞蛋液再包餡,以防脫殼、漏餡。

酥皮點心燙面好還是涼水和面好(面點常識-水面層酥面坯與水油層酥面坯的區别)2

​  暗酥:即在成品表面不見層次,隻在其側面或是剖析面才可看得見。按起酥方法又可分為疊酥、卷酥。  疊酥:即将起酥後的胚皮反複折疊而起,再用快刀切成所需坯皮形狀,或圓或方,包餡即可,如君子蘭酥。  卷酥:即将起酥後的坯皮卷起,由右側切下一段,将刀切面向兩側,按扁,擀開,光面向外包餡成型即可。如白皮酥。  操作關鍵:酥面的含量要比明酥中酥面的含量大(明酥中一般為6:4)。特别是烤制品,面皮中的含油量也要适當增加。  半暗酥:即将起酥後的坯皮卷成圓筒形,由右側切下一段,将刀切面向兩側,在光面沿45度角斜切。切面向下,輕輕擀開,包餡即可。如桃酥。  操作關鍵:因此酥皮類制品較特殊,僅有一部分酥層外露,經炸制後受熱膨脹性較強,如果開皮時出現大小面,炸出後錯層就更厲害,因此應嚴格掌握生坯的大小比例。  以上所說的開酥都可稱之為大包酥。用這種方法制作速度快,但層次相對小包酥而言不易起得均勻、清晰。  所謂小包酥,即用一張面皮包一張酥面,一次隻擀制少量的胚皮(最多4張)。先将酥面包入面皮内,擀長、卷起,再順長折疊三層(或是卷起)。然後再按需要制作所需坯皮。其速度慢,效率低,但擀制方便,層次易起得清晰。  不管按哪類方法起酥,有幾個共同點是值得注意的:1、制作時面皮與酥面的軟硬度必須一緻;2、制作方法都是以面皮包住酥面,即面皮在外酥面在内,其比例一般為6:4(面皮:酥面),但烤制品的酥面含量可略加多一些;如果是易“飛酥”的炸制品,比例可适當調到7:3,減少一點油酥的含量。3、工作間溫度太高時可将面皮及酥面入冰箱冷藏片刻後再使用,這樣可确保成品的層次分明,尤其是制作明酥類産品;4、幹粉盡量少用或不用,否則易脫殼發硬,并引起拼酥造成層次不清;5、無論起酥的坯子還是制好的生坯,放置在外的時間都不可過長(盡管可用保鮮膜或是半濕布加以覆蓋),否則表面易結皮。6、切坯皮的刀一定要鋒利,否則會在酥層上有劃痕,炸或烤出來後酥層就會不清晰;7、擀皮時需注意不宜擀太薄,一般為中間略厚,四周略薄一些(尤其是圓酥、暗酥);8、将起酥後坯皮卷起時一定要卷緊,卷後隻能向使筒變緊方向搓滾,不可反向,防止松散;9、包制生胚時需注意雙手靈活包捏,速度快、成型準,雙手用力均勻,不可過重。  一款出色的酥皮(這裡還是指淮揚酥皮)類點心,單就其外皮而言,不論是炸是烤,其成品标準應是香、酥、松、脆,含油量一定要少,而不是幹硬、軟膩。最後想說一下,要制作出一款味美型靓且富有創意的酥皮類點心,還是需要多實踐,多總結。  起層酥面團由水油面團和幹油酥面團構成(也稱面皮和酥面)。  水油面團主要是以水、油、面粉為原料調制而成的面團,根據制品的要求和用途可添加雞蛋、牛奶、糖等,面團具有一定的筋性、良好的可塑性和延伸性;幹油酥面團則是全部用油脂和面粉調制而成的面團,沒有筋力、酥性良好。水油面與油酥面相疊,經過起酥,形成二者層層相隔的組織結構,成熟後制品自然分層,體積膨脹,口感酥松。 制作油酥制品在調制面團時要求水油面與油酥面軟硬要一緻。  水油面的面粉必須是低筋面粉,或是加少許高筋面粉,油脂必須是冷油;在投料标準上,配比要适當合理,一般水油面與油酥面的配比是6:4或5:5;在起酥方法上要求手法幹淨利落,用力均勻,厚薄一緻;在成型方法上,要求大小一緻,包口嚴密,美觀工整;在成熟方法上要求火候掌握靈活,油溫要求控制在先低後高、先浸炸後上火炸;在質量上要求酥松香脆、層次清晰明朗、色澤豔麗美觀、不含油、不起焦、不變形。 制作起層酥皮的方法主要有大包酥與小包酥兩種。  大包酥即是一次性多數量的開酥方法,其方法是将大團水油面按一定比例包入油酥面,再擀成大面片,經一次或幾次折疊,最後擀成長寬的大面片,再卷成筒切劑而成。  小包酥即是一次一個或兩三個開酥的方法,其方法是将小團面團包入小團開油酥,再用小擀棍将其擀成長條再卷成筒再按扁再擀開成長片,卷成筒即可。其特點是層次密薄,擀制容易,面片光滑,不易變形。 起層酥皮由于品種制品特色不同在制作上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三種。  1、明酥。  明酥是指制品酥層外露,層次清晰可見。在制作上不論是大包酥或小包酥,凡是用刀切成的面劑、刀口切口均能呈現酥層,有螺旋形或直紋形,前者稱圓酥,後者稱直酥,其特點是清晰明朗,層次如頁,形态美觀,入口酥化。 在制作明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酥表面要求整齊,在開酥時,推擀時用力要均勻一緻,以免厚薄不均勻而影響層次均勻,卷筒時面片表面不能沾有幹面粉,最好能用濕布将表面濕潤,卷筒時要均勻卷緊;(2)切劑時,刀要快要薄,切好件後,刀口朝上,按皮時要用力均勻适當,輕輕按扁,再用小擀棍輕輕擀開,擀制時,原則上刀口面向案闆,包餡時有酥紋的一面在外。(3)成型時,将清晰一面朝上,兩張合攏放好餡心後,在邊沿上要塗一層薄水或蛋清粘緊,索邊要用力均勻,尤其不能用長指甲索邊(比如做盒子酥)。(4)炸制成熟時,油溫一定要得當,先将油燒至五成熱(約140度),将油鍋離火,待降至110度左右,再放生坯下鍋,必先在火外浸炸至生坯離鍋底再開火或上火,火力一般要求不高,直至生坯基本上浮,層次清晰顯露時,再用中火将坯炸至轉淡黃色,定型後撈出,瀝去油。  明酥類點心常見的有三絲眉毛酥、松化蘿蔔酥、金牌鮑翅酥等,這類起層酥皮的制法如下: 原料:A、面粉500克,豬油100克,水200克。 B、面粉500克,豬油250克。 制作:A原料和成水油面,B原料和成油酥面;取水油面50克包入油酥面30克,封口捏緊壓扁,擀成長條,卷起,再擀成長條,卷起卷緊,呈圓筒狀。在制作眉毛酥和鮑翅酥時,可用刀将圓筒狀起酥面團切片,刀口處為螺旋形,再将其擀成圓皮即可;在制作蘿蔔酥時,應用刀将圓筒狀起酥面團破成兩瓣,刀口處出現直線酥紋,再将兩瓣各切兩段,再擀成薄皮(四邊分别往中間擀幾下擀薄),包制餡料時,有層次的一面朝外。 2、暗酥。  暗酥是指制成品的層次在裡面。在制作上起酥方法多數是将酥皮卷成筒再切成或揪成酥劑,兩邊切口折在中間再按扁,無縫的光面做面。暗酥制品在炸或烤時内部油酥受熱融化,氣體向外散發,因而使整個坯形脹發膨大,其特點是體積膨大、酥松化渣、内部層次清晰。 在制作暗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水油面團水溫稍熱(35度左右)、面團質地稍柔軟,卷筒時不需要卷筒過粗、過厚,以免産生闆酥;(2)包捏時要将兩端切(揪)口向搭縫處折入,再按扁。搭口處做裡;(3)浸炸時,下鍋油溫不宜過高,要離火下坯,先浸炸一會,再上火。 暗酥類點心常見的有雞仔酥、冬茸酥、黃橋燒餅等,其起層酥皮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A低筋面粉350克,高筋面粉150克,雞蛋1個,油75克,水225克。 B低筋面粉500克,油300克。 制作:(1)将A、B兩原料分别和成水油面和油酥面;  (2)雞仔酥、冬茸酥的皮制法:取15克水油面包入10克油酥面,壓扁擀成長條卷起,再擀成長條,兩端壓扁對折,擀成圓皮,即包入餡料。  擘酥又叫千層酥,“起酥”也稱“開面”,是廣點和西點常用的酥皮之一。擘酥一般使用特制的凝結闆豬油,或牛油、奶油和專用的起酥油,它是由多層折疊而成,調制制作過程中,經過冰凍結實并且由于它的油脂量較多,起發膨松的程度比一般酥皮都要大,各層的張開位比其他酥皮要寬要分明,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筋韌性,受熱時産生膨脹要大,而成為層次清晰分明的多層酥,其特點是特别松香酥化,入口即化渣。用擘酥并配上各種餡心可制成多種款式的高檔酥點。 在制作擘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  (1)必須使用特制的凝結純闆油或奶油、牛油等硬脂動物油; (2)油酥與水面不能凍得過硬或過軟,要槌得動,能折合,水皮有一定的韌性方可; (3)凍好後用棒槌槌時力度要輕要勻,槌出的厚薄一定要一緻。 常見的劈擘酥皮類點心有“掰酥雞粒角”,其起層酥皮的制作方法是: 原料:奶油500克,中筋面粉500克,雞蛋75克,水150克,糖25克。 制作:(1)取奶油50克與面粉300克、白糖、雞蛋、水一同拌合成團,成酥皮;剩餘奶油 與剩餘面粉拌合成油粉團成酥心; (2)将水油面和油酥面分别放在一個平底盤内,存放到冰箱裡冷藏,待酥心凝固, 取出用水油面包油酥面的方法将粉團擀成長方形,然後将頭、尾兩端折向正中 部位,再對稱一折,成四層折疊式酥皮,再放回冰箱裡冷藏,依此方法做第 二、第三擀皮,最後推擀成寬長薄片,再分割成小塊加工各需品種。  一、酥面的調制法  黃油250克,豬油250克,地瓜澱粉100克,低筋面粉600克。  操作方法:黃油、豬油搓勻加入澱粉,壓成闆形,放入盤内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凍4-6小時,凍到油脂發硬結實成塊即成酥面。  二、皮面的制法  豬油125克,雞蛋2隻,中筋粉800克。  操作方法:豬油、面粉、雞蛋加入适量的水,揉勻微軟,揉至面團光滑上勁為止,然後放入冰箱與酥面一起冷凍。  三、疊酥(其實這類作法還是稱之為“排酥”,隻是在用兩塊皮的用料配方及破酥制作過程中采用的是廣式“擘酥”的配料及方法。最終成型後的成品為“排酥”。這類制作方法現今是比較流行的。)  把冰硬的酥面取出,平放在案闆上,用擀面杖擀壓,壓平壓薄,再取出皮面,同樣擀壓成和酥面大小相同的扁塊,放在酥面上,對好對正,用擀面杖壓成日字形,将兩頭向中間折入,輕輕壓平,再折疊成四層,再用杖壓成日字形,按上面的方法折疊,然後進行第三次擀壓折疊,制成後再擀成扁闆形,切成大小相等的四條長條,用毛刷沾點水刷一下,四條相間隔疊起來,包上保鮮膜放冰箱冷凍30分鐘即成,使用時取出用刀斜切成0.5厘米的薄塊,稍微撒點幹粉,擀皮、包餡、油炸即可。  其特點是:酥層十分清晰,入口酥化,與酥皮不同處是油量較多,需經冷藏,而且是油包皮,冷藏後凍結成微細的脂肪球,分布在面粉顆粒周圍,加熱後滲入面粉顆粒内,阻止面粉顆相互粘結,面粉顆粒之間形成無數細孔因此層次分明酥化。  另外疊酥時還要注意:1、皮面與酥面軟硬要一緻,否則不易擀制,酥層不清晰、不整齊。2、皮面周圍薄厚均勻,酥面分布一緻。3、擀時手用力均勻,使皮子厚薄一緻。4、擀時撒少量幹粉,不要粘在案闆上。5、天熱時溫度高酥面易化,動作要快,必要時放冰箱凍一會。6、切成坯子後應馬上包成成品,因天熱很易化,如果暫時不能包就要蓋上濕布,防止起殼影響成形。

酥皮點心燙面好還是涼水和面好(面點常識-水面層酥面坯與水油層酥面坯的區别)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