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3:20:18

“顧客就是上帝”,是如何火起來的?從“同志”到“上帝”,稱呼變了,顧客真的就是上帝嗎?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1

有句俗話,叫“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意思是,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人民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

國家要興旺,社會要繁榮,工、農、商的發展,缺一不可。商業活動在國人的經濟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傳統的中國商人,遵循誠信經營,講究和氣生财,确實富裕了不少人。曆史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顧客就是上帝”的經營理念(口号)又大火了一把。

“顧客就是上帝”這個口号之所以會在國内大火,也是有其曆史原因的。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2

年齡稍長的朋友都知道,在顧客變身“上帝”之前,商業活動的參與者,一律都是被稱為“同志”的。那時,由于消滅了私有制經濟,長期實行計劃經濟,所有的服務行業都是公營,吃大鍋飯,加之物質極度匮乏的實情,就給了服務行業從業者以高高在上的資本與勇氣。

在那個時代,營業員對顧客大多是愛理不理,所有的服務行業幾乎都是一張冷臉。東西就那麼多,話語權在我們手上,你愛賣不賣,純粹的買方市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市場放開了,經營者向公衆開放,誰都不能一家獨大。為了抓住客戶,各種營銷手段開始被普遍使用,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微笑服務”。而“顧客就是上帝”的口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其實,“顧客就是上帝”并不是中國商人的發明,而是源自十九世紀一個美國商人的經營理念。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3

那個美國商人,就是出生于1834年的馬歇爾·菲爾德。美國内戰期間,馬歇爾·菲爾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馬歇爾百貨公司。與其他百貨公司不同的是,馬歇爾·菲爾德發明了一套獨特的銷售理念,就是把顧客置于工作中心的服務思路。

這種思路在現在看來,是理所當然,但是,在19世紀那個現代服務業還不甚發達的時代,這種營銷手段自然大獲成功,甚至被服務業所接納成為一種新的準則。

因此,馬歇爾·菲爾德提出了自己的顧客觀,那就是“顧客永遠是對的”。

同時,為了讓顧客有着非常舒适的購物體驗,馬歇爾百貨公司還将零售業當時所奉行的顧客自慎,即商品一旦出售概不負責的原則,改為無條件退貨。并且,他們還在商店設置凳子等便民設施,讓那些在購貨時猶豫不決的顧客坐一坐,并建立了休息區,供過于疲勞或者興奮的顧客稍事休息以便有精力繼續采購。這就是現代超市的雛形。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4

美國内戰期間創立的馬歇爾百貨公司,如今遍布全美有700多家門店,是人類曆史上的巨富。參考學者估測,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他的财富峰值相當于今天的661億美元。

“顧客永遠是對的”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國人所熟悉的“顧客就是上帝”的呢?這點與從事服務業的商人無關,而是與一個日本歌手有關——它最早出自日本歌手三波春夫之口。

三波春夫1923年7月出生于日本新瀉縣三島郡越路町,紅白歌會上的浪曲名人、東京奧運會主題歌《東京五輪音頭》的演唱者、34歲出道的大器晚成者。與長谷川一夫、美空雲雀并列日本演藝界三大棟梁人之一。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5

“顧客就是上帝”就是三波春夫于1961年的時候提出的。三波春夫的原話如果直接翻譯,應該譯作“顧客就是神”。三波春夫此言一出,即惹來争議,媒體将這句話列為“暴發戶的拜金主義”的典型。為此三波春夫曾多次解釋,說自己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自己對觀衆唱歌的時候,就好像是在對神明祈禱一般。

這樣的說辭,也被國内的一些相聲演員常常挂在嘴邊,那就是“觀衆是衣食父母”說。所以,演出中,人們經常會說出“向我的衣食父母緻敬”這樣的台詞。

三波春夫的“顧客就是神”,不管本意如何,這句話迅速被服務業追捧成為口号,而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中國式意譯,“顧客就是上帝”這個說法就産生了。

“上帝”也好,“同志”也罷,名稱雖然變了,但是,顧客的身份卻永遠沒變。所以,有些“上帝”會說,自己并沒有真正成為上帝,自己的這個上帝當得有點委屈。

口号雖然跟上了,但是有些商家其實并沒有真正學會尊重消費者,這套話語的轉變仍然缺少尊重。一味地喊“上帝就是對的”恰恰體現了一種“有錢的就是大爺”的拜金風潮。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6

當然,随着口号的提出,也還真有人把自己當“大爺”的。比如有個名叫趙顯娥的韓國女子,就在飛機上扮演了一回上帝。

2014年12月9日,趙顯娥乘坐從紐約肯尼迪機場飛往仁川的大韓航空班機,在飛機駛向跑道還未起飛時,趙顯娥發現空乘人員給她提供的堅果,沒有按規定放在盤子裡,而是裝在袋子裡。她高聲喊叫并要求機長将飛機掉頭開回登機口,且讓該乘務工作負責人下機。”

通常情況下,面對這種唯我獨尊、無理取鬧的乘客,機務人員都會加以寬慰與安撫,絕不會聽之任之,耽誤其他乘客的行程。然而這一次,飛機果真返航降落了,無條件地服從了“上帝”趙顯娥的無理要求。

趙顯娥的無理要求之所以能被滿足,并不僅僅因為她是“上帝”,更重要的是,她還有另外一個特殊身份——她是韓國物流企業韓進集團會長、大韓航空會長兼行政總裁趙亮鎬的女兒,她本人亦是大韓航空的副社長。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7

沒承想,趙顯娥此舉引發衆怒,很快被“啪啪打臉”。兩個月後,趙顯娥被韓國法院以違反航路變更及妨礙業務等罪嫌,判處以一年有期徒刑。

服務業對一些過火的舉動表現出一種大度、寬容是職業守則與道德修養,但這并不意味着“上帝們”的過火舉動就當然具有合理性。

服務業出售的隻是服務,而不是個人的尊嚴。雖然每個人的職業千差萬别,但人與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上帝”并不比服務人員更高貴。

尊重是相互的,任何交易的前提,都要遵循法律和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這一準則。所以,做個理性的“上帝”,才是素質與修養的完美體現。

為什麼顧客就是上帝(從同志到)8

“顧客就是上帝”是一種挺好的服務理念,但這更應該體現在追求服務質量的完美,而非僅僅是低眉順眼的遷就。

“上帝”們也需要有“人人平等'觀念,即便真拿自己當“上帝”也要做一個有素質的“上帝”,大家都有平和、尊重他人的心态,才能營造出“天堂”的和諧。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