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自2018年開始,微信公衆号關閉了“留言”功能,許多人深表遺憾。而就在前幾天,公衆号上線了一個類似“留言”的功能:“快捷私信”。該功能可以讓已關注的用戶,在文章底部快捷私信内容給作者。本文将從産品角度思考,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維度去探讨。
5月6日,公衆号上線了一個新功能,即在公衆号底部增加了一個【發消息】的入口。難道是留言功能回歸了嗎?然而經過自己體驗過後,并不是。這個新消息僅是關注者和作者進行私信,類似給公衆号後台發新消息,隻是将入口前置了而已。不過,作為一個現在擁有12億用戶的微信,每一次的功能上新,都引起大家廣泛的讨論,我想這件事情恐怕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于是自己去深究了一下。
一、新功能是什麼1. 功能定位
是一個快捷私信的功能,為無留言功能的公衆号,提供一個便捷的互動交流方式。可以說是留言功能的替代方案,如下圖所示。
目的是幫助作者獲取關注者的聲音和釋放關注者發表觀點和想法欲望。從而起到促進雙方互動交流,提升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公衆号的活躍度的作用。
2. 目标用戶
無留言功能公衆号的作者以及關注者。
3. 産品邏輯
私信時,會引用該篇文章的鍊接。這點我想的是以便于作者知曉是哪一篇文章,好開啟話題。
支持公衆号關鍵詞回複,類似于在公衆号後台回複。可以說就是公衆号後台私信功能入口前置了。新消息和留言隻能設置一個。
這是為什麼呢?
從産品設計角度上講:有一個奧卡姆剃刀原理:“指不必要的元素會降低設計的效率,而且增加未預期後果發生的概率”,簡單來說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又稱簡單有效原理。放到這個事情上就是過多的選項,反而增加思考時間,幹擾用戶選擇。
從産品邏輯上講:新消息和留言功能有沖突。消息隻有已關注的用戶才可以發消息,而留言可以設置所有用戶都可以留言。若兩者都開啟,那麼就會出現未關注者可以留言但不能發消息的場景。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不能讓未關注的用戶可以使用新消息的功能呢?上面我也講過,這個功能有前身的就是後台私信,若改規則就要增加開發量,還可能費力不讨好。
從功能定位上講:新消息的功能本身的定位主要是給無留言功能的公衆号提供的功能,他們隻有這一個選擇。對于有留言功能的公衆号,相比較體驗更好留言功能,不會輕易選擇新消息功能的。若都可以開啟,就會出現有留言功能的公衆号文章底部可以留言和發消息,而無留言功能的就隻有一個發消息,這不就亂套了嗎?
隻有已經關注的用戶可從文章内快捷發私信。
隻能在編輯器中文章設置中進行開啟,不能在文章發布後開啟,即事後開啟。
二、與留言的區别是什麼?使用權限不一樣:留言可以設置看到此文章的所有用戶(不論是否關注)都可以留言。而快捷私信隻能關注者。功能流程不一樣:用戶留言後,作者可以對其回複和進行精選(即公開),流程為留言-回複-精選。而消息則隻有私信-回複。
開啟入口不一樣:留言不僅可以編輯中開啟,也可以在文章發布後開啟,即事後開啟;消息則隻能在編輯中開啟。
終端不一樣:留言微信電腦端可以支持留言,而消息暫時還不支持。相信後面會考慮在電腦端顯示的。
引導輿論效果差:相比較留言可以将其精選(公開),新消息隻能與作者私聊,作者無法引導輿論風向的,即僅精選支持和友善讨論的聲音。
……
三、為什麼出現此功能?這就需要我們探讨一下留言功能為什麼被禁止了?網上有不少猜測,說是為了提高做公衆号的門檻,更好地保護原創作者的權益。我想沒那麼簡單,應該是政策限制了。于是找到公衆号客服咨詢,果然是政策。
政策要求就是硬性要求,作為産品經理不論功能做得如何優秀,面對硬性要求,功能隻能砍掉。
為什麼監管部門會禁止公衆号留言功能?
這點我查閱了許久的資料并沒有找到具體的政策文件以及觸發的事件。我想應該是有某件事或者多件事情觸發了監管部門,需要對公衆号進行監管。
追究其原因可能是約束公衆号的輿論,減少那些輿論裹挾、訴諸情緒而非理性以及虛假、謠言和欺詐類的公衆号。
所采取的方式要麼減少現存量(通過封号等形式),要麼降低輸入量(通過禁止留言,提高創作門檻)。
四、為什麼現在才出現此功能?從2018-2022年四年多的時間,不知道誕生了多少個公衆号,有多少位作者渴望留言功能再次開通。在這四年裡也随之誕生以開通留言功能為業務之一的企業。那麼,為什麼現在微信官方才出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1. 用戶的反饋意見形成一定規模。
自2018年留言功能被禁止,至今誕生了多少衆号?
有研究數據表明:公衆号數量2019年新增98.1萬(同比增長38.36),2020年新增162萬(同比增長65.14%),按照每年增長100萬來算,也有400多萬新增公衆号,他們幾乎都沒有留言功能。
此外,我知乎上發現了一個提問:你認為微信公衆号最應該增加的一個功能是?共有43個回答,其中有30多個回答中有留言功能,近70%。
所以,這個也表明了用戶的呼聲很高,用戶意見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2. 是真實的用戶需求,有具體的用戶場景。
講一個我經曆的場景:我上一篇寫《五一重慶訪友:是拜訪也是學習》,在發了朋友圈後的第二天,就有陌生的朋友私信我咨詢問題。
就我粉絲少的可憐的公衆号,都有人私信咨詢,更别說那些粉絲多的公衆号了。
3. 解決方案早有,但時機不成熟。
為什麼?首先是微信屬于大體量平台(至2021年12月,微信有12億活躍用戶),産生的效應難以估量,在發布新功能之前不得不謹慎小心。
其次是作為微信的産品經理早就想到了此類的方法,但時機還不成熟。若是政策剛發布,公衆号就來了個替代留言的方案,這不是跟政府對着幹嗎?
最後是在這四年裡微信官方陸陸續續做了不少規範措施:
- 封了大量違規賬号。
- 個人主體注冊公衆号數量上限由5個調整為1個,而組織類主體注冊公衆号數量上限由50個調整為5個。
- 個人公衆号支持個人認證。
- 以及最近的熱搜,賬号IP屬地。
微信官方一方面要面對用戶的呼聲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微信公衆号環境烏煙瘴氣降低、網絡空間更加晴朗,是時候做出了此功能了。
五、留言功能會回歸嗎?我的判斷是會回歸。快捷私信就是留言功能回歸的征兆。快捷私信終究是留言功能方案的替代品,或者說是過渡品,是不能完全代表留言功能。相信随着公衆号環境越來越透明和規範,微信官方也将擁有與監管部門議價的空間,留言功能的回歸是遲早的事。
本文由 @草木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