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怎麼看待年輕人做網格員

怎麼看待年輕人做網格員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20:01:13

博士後去社區做社工,會不會大材小用?

至少童文平覺得不會。

41歲的武漢人童文平已經在杭州慶豐社區幹了一年半社工。之前,他在武漢大學碩博連讀,在上海、杭州科研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後,又回武漢大學做了6年的博士後研究。

“當時癡迷于接觸到的課題,一心想探索下去。”6月18日,童文平告訴記者,他學的是生命科學專業,29歲博士畢業,2011年在杭州做助理研究員時接觸到基因測序相關課題,越做越興奮,于是進入武大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我感覺自己在挖礦,一個富礦,越挖越想繼續,一呆就是六年”。

2017年課題結束,童文平來到杭州,向西湖大學投了簡曆,但沒下文。在轉黨組織關系時,他碰到西湖區在招社工,“科研這條路,該嘗試的我都嘗試了,高校、科研機構都呆過,感興趣的課題也盡全力探索過。我想是不是可以換條跑道,就去應聘了。”

“筆試面試沒想象的簡單,很多題有專業技巧在裡面。”童文平說,錄取4個人,應聘的有10多個,他的總分排第七,并沒被錄取。

“沒想到,過了一兩個月接到電話,問還願不願意去做社工?”童文平當時就答應了。2018年12月,他被補錄為靈隐街道慶豐社區社工,具體負責就業管理,還是社區網格員。

怎麼看待年輕人做網格員(武漢大學博士後在社區做網格員)1

童文平(右一)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童文平告訴記者,到社區工作其實學到很多,徹底改變了之前對基層治理的看法,“社區工作看上去很繁瑣,但如何做得細緻到位、如何在矛盾中避免沖突,不僅要耐心,更需要技巧、智慧。觀察、分析、判斷、質疑、共享——這些科學精神的要素,再小的事也适用。”

今年3月,童文平就曾憑着自己的判斷救下一名八旬老人。3月12日,他去上門了解居民情況,但在獨居的斯大爺家門前,敲門很久沒反應,電話也不接。在電話征得斯大爺女兒同意後,他翻進一樓院子,發現後門也被反鎖,立即撥打110、119,消防隊員打開門,發現老人摔倒在衛生間,醫生現場判斷是中風。

“那天的種種迹象讓我不安,所以采取了後面的一系列行動。”童文平說,老人後來被搶救過來,目前在養老機構康複,已經可以坐起來了,他女兒常給童文平發老人的視頻。

怎麼看待年輕人做網格員(武漢大學博士後在社區做網格員)2

複工複産複商期間,童文平在社區進行安全檢查。受訪者供圖

慶豐社區吳書記告訴記者,社區有11個社工,童文平是學曆最高的,開始擔心留不住他,但看他很喜歡和社區居民打交道,也就放了心。童文平說,他很享受社工工作,會繼續幹下去,“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自己快樂就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