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國慶節簡單愛國句子

國慶節簡單愛國句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5:18:03

歌曲《國家》中唱道:“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平實的歌詞唱出了人民對國家的熱愛與眷戀。

每個人都有拳拳愛國之情。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在字典上,愛國就是愛自己的國家,簡單的幾個字就給愛國下了定義,而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是愛國、該怎樣去做才算是愛國?讓我們從“國”字說起。

國慶節簡單愛國句子(國慶節從國)1

古漢字中,“國(國)”字的組成有外面一個大“囗”和裡面一個小“口”,這兩個口,意思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裡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則表示土地;此外,還要執有“戈”矛的軍隊來保衛國家的土地、人口和邊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還有“戈”等元素,構成了國家的幾個基本要素——土地、人口、國界、軍隊等,表達了古人造字時對“國”概念的認識,對于我們今天如何愛國仍然有所啟示。

“國”字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國家、祖國等含義,但在古代,國的概念是随着社會發展而逐漸變化的。殷商時期沒有“國”的概念,國即城邑,是人們聚居的地方;春秋時期,國多指代諸侯國,如齊、楚、燕、趙等。後來,國又引申為國都,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說到“去國懷鄉”,“去國”即離開京都。此外,國還可作地域、地方講,如王維在《相思》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其中南國即指嶺南地區。

從古至今,國字的寫法、含義雖在不斷變化,但始終保留了代表土地的元素。的确,一個國家的國土山河,不隻是自然風光,更是國家主權、财富,是民族發展和進步的基礎。因此,熱愛祖國首先是從熱愛國土開始,每一個愛國者都必須像愛惜身體發膚那樣愛惜每一寸山河。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裡,秦國人民在抵抗西戎入侵時就豪邁地唱起了《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誰說軍備不足?我願與你同披一件戰袍,共赴戰場、共赴國殇;漢唐時期,戍邊的将士們常常一邊在戍客思歸、于邊關苦寒中思念家園,又一邊在保家衛國、于孤城萬仞下守衛家園,“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長風萬裡,吹不滅熱血激昂,征戰年年,征不盡壯志淩雲;近代以來,面對國家的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陳天華心痛悲憤“好個江山忍送人”,黃遵憲仰天長問“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國之心首先就根植在本土的大地上,愛國就從愛腳下的國土開始,把維護祖國領土的完整和統一,作為自己神聖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邦畿千裡,維民所止”,一山一地、一城一池,都是人民的居住地——一個國家中比土地更重要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是組成這個國家的廣大人民。《大學》中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國,是為護民而存在,沒有人的存在,何來土的必要?“上下同欲者勝”,其實這不僅指軍隊内部的上下一心,更是指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和衷共濟。擁有這樣的力量,國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正是意識到民之于國的重要,《管子》才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尚書》亦言“民為邦本,本固邦甯”,實實在在的民衆幸福是最重要的,讓生活在這片國土上的人民能過得幸福安康,就是我們最根本的奮鬥目标——愛國,是愛土地,更是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同胞手足。

除了山河國土與廣大人民,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财富,就是文化——“國”字的演變本身就是漢字文化的體現。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詩人黃雍廉曾在《唐人街》裡寫道:

“曾經也窮困過典當過手頭的軟細

就是不肯典當從祖國帶過來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賣的古董

而是一盞會帶來幸福的神燈”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豪地傳承古今,是精神富足地走向未來。在實踐愛國的道路上,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内容,沒有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沒有領悟傳統文化的精神,這樣的愛國是脆弱的,是貧乏的,是不堪一擊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這是我們每個人的一份“守土有責”——守文化的根基不斷、守精神的土壤不腐,用我們個體的文化修養,構築中國文化這道萬裡長城的綿延不絕。

愛國,不隻是一個定義,而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它根植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愛我們的國土、愛我們的人民、愛我們的文化,這是一種毋庸置疑的天性,也是一種人人有責的豪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