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讴歌塞罕壩幾代造林人創造的生态奇迹,诠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于8月1日在央視黃金檔開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收視率最高時達到1.6,豆瓣評分高達8.0分,獲得了觀衆的交口贊譽和業界專家的高度評價。專家評價說,該劇為主旋律題材劇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與啟發,堪稱現實主義題材劇的裡程碑之作。
這部優秀的電視劇究竟在叙事邏輯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哪些示範性意義?又如何做到讓為家國事業奮鬥的偉大情懷深入人心、不懸浮空中?本報特别刊發專家評論文章,與讀者分享來自該劇的藝術思考與美學體驗。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近年來,現實題材創作在政策利好的形勢下迎來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也經受着粉絲經濟、大衆趣味與融媒邏輯的多重壓力。而《最美的青春》清新剛健的精神氣質是如此卓爾不群,如一股清凜的山泉滌蕩着廣大觀衆的心靈,是近兩年現實題材創作最美的收獲。
該劇表現承德地區第一代塞罕壩植樹人用汗水、淚水與熱血乃至生命創造的綠色奇迹,它不同于前些年“緻青春”類故事局限于小我情感的傷感懷舊,與網絡流行爽文及據此改編的大量影視劇一味沉迷于“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夢想故事更是判然有别,該劇展現的“最美的青春”是一曲大氣澎湃、深情隽永的青春奮鬥與奉獻之歌,這些造林人的奮鬥精神與意志品質也是我們全民族的寶貴精神财富。
在全球化時代,這一題材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也付出了環境與生态的代價。這一問題積累至今已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最美的青春》的出現恰逢其時。保護環境、植樹造林有别于改革等宏大叙事,也不同于家庭倫理、都市情感等私人情感叙事,而是帶有鮮明的公共事務、公共倫理特征,這正是當代社會發展、公共事務日益引起全社會乃至全人類高度重視的表現。生态環境的保護治理、公共資源的共享分配、公民意識的熏陶培養等内容大大延展了電視劇叙事表現及精神思考的公共屬性。然而,這方面的作品一直稀缺,也是現實題材創作亟待拓展的表現領域,從這個角度來審視《最美的青春》的精神探索與藝術價值,更顯可貴。作品中人物超前的環保理念以及對國家環境的憂患意識,有着重要的精神啟示作用,現實中塞罕壩建設者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的激勵與行動獎更是當之無愧的。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如何将植樹造林這樣一個人們習焉不察實際又不甚了了的“事理”進行形象化的轉化與藝術化表達,是很能見出創作者的藝術功力的。該劇的事理邏輯紮實有力,令人信服地表現了高寒荒漠地區種樹難的問題,是壩下育苗還是壩上育苗?是遮光育苗還是全光育苗?種子的培育、消毒、酸堿度等細節都被表現得生動形象,克服了專業性問題藝術轉化的生澀、隔膜、情理事理兩張皮等創作症結,巧妙有力地推動了人物塑造、叙事發展及戲劇情境的建構。
其次,優秀的電視劇創作,必然以成功的人物塑造為基礎,在這方面,《最美的青春》取得了令人贊歎的成就。該劇的主要人物形象生氣勃勃、個性十足,他們執着熱情,也有着各自的心結與遭遇,但這恰好給人物的性格、行為、情感選擇與成長軌迹提供了深厚紮實的生命史背景和真切可感的心理邏輯。主人公馮程從孤獨、倔強到逐漸融入集體、豁達開闊到成為先遣隊的靈魂人物都被表現得可愛可信可敬,也有力糾偏了當下某些現實題材創作中正面人物形象不及反面人物形象生動可愛、主要人物形象不及次要人物形象豐滿立體的審美偏差與不足。
劇中生動立體的人物群像同樣令人難忘,老領導于正來、軍人趙天山大隊長的形象氣質、言談舉止無不契合人物身份,表演自然生動;先遣隊中季秀榮、孟月、沈夢茵、那大奎、隋志超等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作品對每一對人物關系的情感發展的設計都處理得極為妥帖合理、鋪墊細膩準确。其他如理智強大、内心冰冷的利己主義者閻祥利,犯錯犯罪、但内心善良、充滿正義感的張福林,逐漸轉變看法、義無反顧保護馮程的政工幹部曲和……每個次要人物也都把握得生動到位,決不刻闆、更不概念化,避免了作品因過于幹淨簡單而喪失生活的豐富駁雜。該劇的細節設置尤見匠心,一個煙鬥、一堆吃剩的糧食、生死考驗面前一場披肝瀝膽的懇談、磨咖啡豆的小磨……都極形象傳神,對人物情感、人物關系的推進都發揮着恰到好處的審美功能,也有着深厚的審美意蘊。
《最美的青春》叙事上的成功離不開紮實的劇本,該劇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對生活的開掘深入有力,叙事緊湊、情節連貫、戲劇情境真實可感、一波三折卻又一氣呵成,讓人們在觀劇中每每欲罷不能。豐滿動人的作品更得益于詩意的影像表達。該劇影像的造型、構圖、布光、色彩如詩如畫,蒼茫荒漠下一人一狗,萬籁俱寂,畫面美到極緻、也無比蒼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又難掩主人公内心巨大的孤獨感;漫漫沙海中,一棵巍峨的大樹孤獨挺立在嗚咽的風中,如活化石般突兀,又帶給人絕路逢生的希望、震驚錯愕的極緻審美體驗。富于詩意的影像語言讓該劇營造出一種蒼涼厚重的美學品格與象征意蘊,它不是為唯美而唯美,而是紮根在塞罕壩人的生活和精神深處,也是第一代塞罕壩人感天動地的精神外化及審美表達。全劇的整體節奏一氣呵成、莊嚴凝重,但又不失诙諧。
當然,該劇也存在些微不足,如反面人物武延生的表演比較誇張、人物性格也有些漫畫化。但總體來看,該劇在精神内涵、藝術成就及制作水準上所達到的高度、所體現的現實主義精神都讓我們對未來現實題材創作的前景更加充滿信心,對主旋律創作的精神啟迪作用和感召力量更加笃信堅定。
(作者:戴清,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
内容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8月31日,原标題為《一曲内蘊隽永的青春頌歌》
本期編輯:常瑩 邢妍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