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暖濕氣流影響,氣溫回升了,然而水汽含量也逐漸加大了,大家感受到周圍彌漫着一股潮濕的氣息了嗎?
感覺衣服、被子沒有太幹爽,就連放在車裡的紙巾都有受潮的迹象。
早上打開辦公室,玻璃窗外一層厚厚的水霧,如珠簾一般。
對的,“回南天”又來了,本周到下周,大家的生活重點很可能是防潮。
抽濕成為每家每戶的常态,祛濕也成為大家的首選,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買點薏米來煲湯祛濕。
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人體的體内濕氣有很多種情況,祛濕要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方案。
如果沒有找對路子,不但對身體無益,反而會有副作用哈。
在回南天來臨之際,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傑輝醫生要來給大家講講怎麼正确祛濕。
1
咱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濕氣?
濕氣是中醫的一種概念,因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氣候原因,濕氣一旦進入人體,會成為百病之源,會導緻很多種疾病,基本是到哪個器官,哪個器官至少會被搞的亞健康。
特别是在回南天,内濕和外濕夾攻之下,人體濕氣會越來越重,這個時候祛濕就很有必要了。
2
濕氣侵犯人體是由表及裡的,所以濕氣分外濕和内濕。
● 外濕:
首先侵犯的是皮肉,直接導緻的後果就是皮膚濕氣重了,給細菌提供了很好的溫床,這樣很容易有濕疹等皮膚病。
濕氣進入肉裡,不用說,就是各種肌肉酸脹、關節酸重。這種皮肉層面的濕氣,統稱為外濕。
● 外濕的症狀:
如果出現了皮膚濕疹、肢體酸重,有時還伴有頭昏困乏等情況。那就說明有外濕。
● 外濕的治療:
需要解表祛濕,成傑輝醫生推薦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去買藿香用來泡茶,每次5克就好,非常管用。
濕氣進入人體皮肉層面後,很多人是不會注意的,于是濕氣會繼續内侵,進入五髒六腑,這其中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脾胃。
▌内濕:
在中醫理論中,脾髒有運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還能夠向上向外輸布營養精微物質,并且協助管理氣血的生成和統攝,然而它卻最容易被“濕”困住。這種到達五髒六腑的濕氣稱為内濕。
▌内濕的症狀:
可别小看了内濕,有時候一晚睡8個小時都覺得還是沒精神,做什麼事情都是生無可戀,有心無力的樣子,這就是内濕的影響。
内濕一旦影響脾胃,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食欲下降,大便塘薄,便質粘膩,便後沖水很難沖掉。有内濕的人很容易困乏、口臭。
一旦到達内濕層面,那就是不能隻解表祛濕了,要用别的辦法。
3
内濕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寒濕,一種是濕熱。
● 寒濕
回南天常在初春出現,其濕氣一般以寒濕多見。所謂寒濕就是除了有濕氣以外,還有寒證,如畏寒怕冷,兩者結合而成。
● 寒濕的治療:
如果是寒濕的話,成傑輝醫生給大家推薦兩款湯的方子,大家可以回去照此煲着喝。
1、胡椒鲫魚湯
材料:鲫魚250克,白胡椒5克,生姜3片,香蔥、香菜适量。
制法:鲫魚宰殺去鰓去内髒洗淨,胡椒壓碎,香蔥、香菜切碎。熱鍋下油,放入生姜和鲫魚煎至兩面微金黃,加入胡椒和适量水,大火煮開後,中小火續煮約20分鐘,放入蔥、香菜及适量鹽即可。
2、祛濕健骨湯
材料:黨參、幹姜、白術各10克,茯苓30克,紅棗3個去核,豬脊骨或排骨250克。
制法:豬骨洗淨斬塊,水焯撈起,然後與藥材一同放入湯煲,加水适量,大火煮開後小火續煮約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這些都是祛寒濕的湯,隻要有寒濕症狀,都可以适當多喝一點。
另外,在做菜烹肴方面,還可适當配以辣椒、生姜、茴香作調料,以加強溫陽化濕之效。飲食上也可用藿香、砂仁、蘇葉、茯苓、陳皮、山楂、麥芽等煲湯或煲水飲,健脾祛濕開胃。
除了喝湯之外,你還可以選擇艾灸。針對最怕寒濕侵犯的脾胃,我們可以灸任脈上的穴位,也就是你的肚臍上下一條直線上的穴位,中脘、神阙、關元、氣海均可。有風濕關節痛的人也可以用艾灸,灸相應的部位。
局部人體穴位圖
4
▌濕熱:
還有一種内濕是濕熱,濕熱一般多見于春末和夏季。濕熱顧名思義是,體内除了濕氣之外還有熱氣。
濕熱侵犯人體一般是兵分兩路,有的往上走,有的往下走。往上走的是上火,往下走的是下注。
凡濕熱者,不能使用祛寒濕的方法,比如本來就已經濕熱上火了,還吃幹姜或搞艾灸,隻會加重火氣。
濕熱的人除了祛濕之外,還要清熱。
▌濕熱上犯的:
一般是喉嚨痛、口腔潰瘍、臉上長痘痘。
這個時候使用的應該是清上焦的藥物,比如可以在湯茶裡放一點金銀花或蒲公英;
▌濕熱下注的:
一般是小便黃,小便的時候尿道有灼熱感,大便比較臭,肛門瘙癢或灼熱;女性表現為白帶增多,白帶呈黃色等。
這個時候,要使用的就是清下焦藥物,在湯茶裡放一些黃柏、白茅根。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濕熱證的清熱藥物多半是苦寒之物,喝起來很苦,而且苦寒傷胃,所以要飯後喝,且不能多喝,熱氣散去後,就要停止服用。
5
濕氣有這麼多名堂,讀者們或許會覺得麻煩。
有沒有那種通用方子,不管寒濕、濕熱、內濕、外濕、男女老少都可以用的湯呢?
還真有!
為了方便大家日常的調理,成傑輝醫生給大家準備了兩個通用的祛濕“配方”:
1、山藥薏仁芡實粥
材料:白米100克,淮山1根,薏仁30克,芡實30克。
制法:淮山洗淨後去皮切厚片備用。薏仁、芡實提前浸泡2小時,加水先煮薏仁、芡實,大火煮開後小火煮約30分鐘,加入白米、淮山繼續煮20分鐘,待米熟粥成即可。
2、陳皮茯苓茶
材料:陳皮3克,茯苓10克,普洱茶葉适量。
制法:陳皮、茯苓加水煎煮10分鐘,沖泡普洱茶葉。
【醫生名片】
成傑輝 主任中醫師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健康管理工作委員會常委
擅長:
亞健康狀态的中醫藥調養,秋冬季節膏方調補,中醫養生保健指導,尤其善于運用中醫體質辨識,指導日常健康調理及疾病預防調護。
來源:珠海健康人 醫哥
編輯:王軍飛 責編:宋莉萍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删除)
給我好看的人
越來越好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