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素心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臨近年底,關于“催婚催育”的文章多了起來,很多大齡單身女性發布的視頻也熱了起來。
與此相關的文章大都是宣傳“不婚不育”怎麼好的,包括今天我剛看到一篇發布在自媒體大号上的文章,也是在告訴我們,要不要結婚是自己的課題,無關父母和他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而那些大齡單身女性發布的視頻,更是通過視覺沖擊的方式給這些觀點增加了強有力的論據。因為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沒有家庭和孩子羁絆的獨身女性要比同齡的女性更顯年輕、潇灑和自信。
于是乎,網上鋪天蓋地都是鼓吹女性要獨立,還是單身好的言論。可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這些觀點雖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過猶不及,太多了就有些過了,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我們不否認,單身有單身的好處。現在的女性不像以前,“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結婚主要是為了生存,所以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自然都在男性之下。現在的我們,賺錢的能力不亞于男性,甚至很多還高于他們,當然沒有必要委屈自己。
尤其是有些家庭還非常“傳統”,認為家務就是女人應該幹的,孩子就是女人應該看的,因為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分工的,全然忽視了女人和男人同樣在外面奔波勞累了一天,同樣承擔着家裡的房貸和車貸。
我婆婆就曾對我講過類似的道理,她說一個男人在外面如果穿得邋邋遢遢,人家不會笑話那個男人,隻會笑話他背後的女人。我當時也年輕,一句話就怼了回去,憑什麼?誰賺錢多誰在家有地位。因為我的工資一直比老公高,所以婆婆臉色很難看地閉了嘴。
更不要臉的是那些家暴男,仗着男人先天的生理優勢,惡意侮辱和毆打那個為他生兒育女,看孩子做家務,讓他在外面工作後顧無憂的女人。還理直氣壯地認為女人靠他養着,就該像條聽話的哈巴狗,恭順地匍匐在他腳下。卻不曾稍微動動腦子想一想,女人為什麼不出去工作?是沒有工作能力嗎?
凡此種種,讓很多未婚女性還沒步入婚姻就對婚姻産生了恐懼。明明可以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明明可以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玩,明明可以一個人過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為什麼非要把自己套進婚姻的枷鎖裡呢?
說實話,去年的時候,我還曾經很羨慕那些單身女性的生活,常常一個接一個地刷她們拍的小視頻。可是現在我的想法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豐富,讓我看待問題能夠更加客觀和中性。
任何事情都存在兩面性,單身有單身的好,可是結婚也有結婚的好。婚後雖有一地雞毛,但是也有很多細碎的美好,單身雖有一時的自由,但是也有很多無奈和煩惱。所以我們不能因為網上關于單身好的文章多,就都傾向于單身好,有些事情得辯證着去看。
也許結了婚的女人,看到自己喜歡的口紅和包包,經過幾番思量還是決定不買,可是回到家,看到愛人已經做好飯等着自己了,吃飯的時候還會把好吃的統統留給自己,那份感動和幸福遠不是一支口紅或者一個包包能夠替代的。
也許生了娃的女人,每天灰頭土臉,晚上連個囫囵覺都睡不成,但是看到懷裡那個正在咿咿呀呀說話的奶娃娃,瞬間就被萌化了,母愛就像即将噴發的熔岩,叽裡咕噜冒着泡泡,炙熱又有力量。
别看很多給單身女性點贊留言的都是已婚已育的女性,但是假如一切真的可以重來,我敢打賭,至少90%的女性還會做相同的選擇。就像那天我關注了一個三胎媽媽的自媒體帳号,她一邊吐槽自己當初怎麼會頭腦一熱生了三個娃,一邊享受着三個孩子給予她的幸福和快樂。其實哪有什麼頭腦一熱,不過都是源于愛罷了。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隻有冷暖自知。婚姻就像腳上的鞋子,合不合适,穿一穿才知道。不能因為對于未知的恐懼,就不敢去嘗試。要知道,每個人都是在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人生短短幾十載,臨了的時候都會留下遺憾,而我們需要努力去做的不是避免遺憾,而是想辦法減少遺憾。
央視著名主持人康輝屬于丁克一族,而他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滿足父母想抱孫子的願望,他在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不是祭文的祭文》裡面,充滿了自責:“十幾年了,媽媽已越來越少提及想抱孫子、孫女的事情,仿佛心有不甘,可又回天無力,就這樣接受了我選擇丁克的事實。可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遂她的願。”
雖說丁克是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可是我們畢竟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中國是一個重視家庭和傳承的民族,所以我覺得,人還是不要活得太自私的好,除非我們無父無母,否則總要顧及一下他們的處境和感受。
當然,婚姻是關系着我們一輩子的大事,萬萬不可因為别人的催促就盲目嫁人,畢竟世間沒有一種模式适合于所有人。所以,不恐懼,也不排斥,順其自然就好,你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