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描寫兒童的詩,不得不提南宋詩人楊萬裡。他創造了大量語言淺近直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據傳達兩萬多首,傳世作品即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
他以小兒為題材的詩作更有特色,寫得拙樸悠然,童趣橫生,畫面感極強。
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是最有名的,是其中的兩首,孩提時差不多都能背誦下來。一首是《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是春天,孩子在油菜花田裡捕捉蝴蝶的情景,黃蝴蝶、黃菜花,倏忽之間尋不見了。另一首是《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這是初夏時節,小兒于柳蔭下撿拾柳花的畫面,成了百無聊賴的詩人貪看的風景。
還有其他生活方面的呢。關于放牛的詩有兩首。
有一童獨放的: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蔭正眠着,一牛吃過柳蔭西。
——《桑茶坑道中》
這個牧童獨自去牧牛,躺在柳蔭下睡夢正酣,一頭牛兒埋頭吃草,越走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邊他也不知道。
有群童共放的:
前兒牽牛渡溪水,後兒騎牛回問事。
一兒吹笛笠簪花,一牛載兒行引子。
春溪嫩水清無滓,春洲細草碧無瑕。
五牛遠去莫管他,隔溪便是群兒家。
忽然頭上數點雨,三笠四蓑趕将去。
——《安樂坊牧童》
這是一群孩子放牛嬉戲的情景,有牽牛渡水的,有騎牛引路的,有簪花吹笛的,天空驟然飄起了雨點兒,戴着鬥笠、身披蓑衣的孩童們紛紛吆趕牛群,找地方避雨去。
渡船上的情景再現,也有兩首。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舟過安仁》
這是兩小兒坐在漁船中,正當晴空萬裡這兩小兒卻采摘田田如蓋的荷葉擎起來,原來不是當作遮陽避雨之用,而是張傘代帆為使風呢,孩子的天真無邪、奇思妙想令人不由哂然。
另一首《過白沙竹枝歌·其一》:
東沿西泝浙江津,去去來來暮複晨。
上岸牽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認鄉人。
來來往往的漁船靠岸了,大人連忙讓孩子向鄰船的鄉親打招呼,孩子叔伯嬸娘清脆脆的叫聲,直讓人甜到心窩。
更有詩人童心煥發,戲弄兒童的樂事。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詩人在夏初的樹蔭裡看書,慵懶得沒有興緻,看到蓬頭稚子正在芭蕉樹下玩耍,萌動逗趣小兒一番的念想。老頑童詩人開始“使壞”了,他起身掬起一壺清泉水,往芭蕉葉上澆灌,淅淅瀝瀝的水流濺了孩子滿頭滿臉,這小兒連呼:“下雨啦!下雨啦!”慌慌地往屋裡跑,惹得“大忽悠”詩人哈哈大笑......
還有隆冬時節,孩子将盆裡的厚冰倒出來,當樂器敲打的趣事。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铮。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稚子弄冰》
這咚咚當當清脆悅耳的聲韻傳入了遠處的樹林,噼啪一聲“玉磬”像玻璃一樣落地碎了,驚起小兒一聲聲清亮亮的歡笑。
可以說,楊萬裡對農村生活體味最深,對鄉間孩童舉手投足觀察最細,實為寫兒童詩的大家。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