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在廣西涠洲島附近海域,一群布氏鲸在捕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廣西科學院供圖)
新華社曼谷6月8日電 通訊:跨越山海的“鲸”喜——中泰兩國科研人員攜手保護布氏鲸
新華社記者黃耀滕 王騰 任芊
每年在島上近100天、出海超過200次,累計拍攝布氏鲸圖片和視頻資料超過6TB。從2016年開始,到涠洲島對布氏鲸進行調查和研究,成為廣西科學院副研究員、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負責人陳默主要的工作内容。
涠洲島位于中國廣西北部灣海域中部,陸地面積約25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著名景區。
2016年,了解到涠洲島附近海域有布氏鲸群活動的信息,廣西科學院、北部灣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始着手對這個鲸群展開研究,陳默帶着廣西科學院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到涠洲島上建立研究基地。
“2016年到2018年,我們識别這個布氏鲸群體個體隻有10頭左右,現在已經接近50頭,而且數量還在增加。”陳默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研究團隊已連續幾年在涠洲島附近海域發現母鲸帶幼鲸捕食的場景,還有成年布氏鲸的交配行為,涠洲島海域應該就是布氏鲸捕食和繁衍的重要場所之一。
這是2021年2月3日在廣西涠洲島附近海域拍攝的兩頭布氏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廣西科學院供圖)
豐富的餌料、保護較完好的海洋生态系統……在與廣西北部灣直線距離超過一千公裡的泰國灣,相似的環境也讓布氏鲸成為泰國灣最常見的大型鲸類之一。
為攜手研究保護布氏鲸這個近岸大型鲸類,在中泰兩國有關海洋合作項目的推動下,廣西科學院等中國科研機構與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局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9年4月一個在泰國灣做布氏鲸調查研究的泰國團隊來到廣西,與我們在涠洲島附近海域做了7天聯合調查。同年10月我們去泰國回訪,跟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局在泰國灣做了類似的聯合調查,這開啟了我們跟泰國在布氏鲸和海洋哺乳動物領域的合作。”陳默說,雙方确定了每兩年進行一次布氏鲸聯合調查的合作意向。
在聯合調查過程中,中泰兩國科研人員圍繞布氏鲸調查技術、調查方法以及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研究和數據處理方法進行了交流與合作。經過聯合的個體識别,明确了北部灣與泰國灣的布氏鲸不是同一個群體。
2019年10月25日,中泰兩國科研人員在泰國灣對布氏鲸進行聯合調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廣西科學院供圖)
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局漁業研究專家帕查拉朋說,泰中兩國建立合作關系非常重要,雙方的交流合作可以讓共享的信息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專家會通過先進科技來分享與珍稀海洋動物相關的知識與信息,讓觀測過程更快速、簡單。中國科研團隊的做法與模式值得學習,我們也很想在泰國應用。”帕查拉朋說。
布氏鲸保護是中泰兩國科研人員合作的重要領域。“鲸魚是随食物遷徙的海洋生物,保護好它們的捕食場所對它們的生存至關重要。”陳默說。
為保護好涠洲島及其周邊海域,2018年廣西北海市實施《北海市涠洲島生态環境保護條例》,條例明确禁止在涠洲島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膜等物品,規定涠洲島及斜陽島海岸線向外6公裡海域為永久禁漁範圍。
在泰國,科研人員除了研究珍稀海洋生物,也加大了對海洋垃圾處理的研究,旨在讓泰國灣的海洋環境變得更好。帕查拉朋說,保護布氏鲸并不是單純隻保護這一物種,也是保護其他海洋資源的過程,布氏鲸生活的海洋生态環境和海岸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盡管新冠疫情讓兩國科研人員聯合實地調查觀測暫停,但雙方線上交流和研究的步伐并未停止。鲸魚擱淺如何救援、個體發生病變如何處置等重要文件和資料的線上交流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内容,也讓兩國保護珍稀海洋動物的合作變得更加可持續。
“布氏鲸是全世界的寶貴财産,需要我們用心愛護。”帕查拉朋說。
2022年3月8日,在廣西涠洲島附近海域,一頭布氏鲸浮出海面呼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廣西科學院供圖)
5月11日,一頭布氏鲸在泰國灣浮出海面。新華社記者 王騰 攝
5月11日,一名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局工作人員在泰國灣搜尋布氏鲸。新華社記者 王騰 攝
5月11日,一頭布氏鲸在泰國灣浮出海面。新華社記者 王騰 攝
5月11日,一頭布氏鲸在泰國灣浮出海面。新華社記者 王騰 攝
5月11日,一名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局工作人員在泰國灣提取水樣。新華社記者 王騰 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