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化變遷與适應

文化變遷與适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3:37:50

文化變遷與适應?一、年的由來在我國傳說的“年是一種怪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從深海中出來上岸傷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化變遷與适應?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化變遷與适應(漸行漸遠的年文化)1

文化變遷與适應

一、年的由來

在我國傳說的“年是一種怪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從深海中出來上岸傷人。

二、過年的由來

因為年這種怪獸每到除夕晚上會從海裡上岸傷人,于是人們就會在除夕晚上離家上山躲避“年”的傷害,這也是最初過年的由來。

有一年除夕晚上,莊上來了一位胡子長長的仙人,他告訴大家:“年”這種獸害怕紅色和鞭炮,于是在除夕人們就在家裡的門上貼上對聯、窗戶中貼上紅色的挂廊并在深夜燃放鞭炮,吓走了“年”。這也是過年貼對聯、放鞭炮的由來,并作為一種文化流承下來。

三、逐漸豐富的年文化

我不知道,年文化是怎麼豐富起來的,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記事的我,記得人們一進入臘月,就開始逐漸忙年了,也就是為過年做準備了。

我們小時候,進入臘月,就開始利用放學時間,開始到堆題上撿拾從樹上挂下來的枯枝,甚至爬上樹去扳枯枝,然後帶回家堆放在一起,以備蒸包子和淌米糕用。

到了臘月初八,早上起來,要煮臘八粥。

再往後過了月半,各家就開始洗被子,大掃除(俗稱掃塵,代表掃除過去一年的不順),掃塵工作必須在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完成,也就是在過小年之前完成。因為過小年這一天也是送竈老爺上天,希望他把家裡的一切不順告訴玉皇大帝,乞求他為家裡帶來上帝的好運。

再往後,就是各家蒸包子、淌米糕,此項工作,一般都是安排在晚上9點之後進行,一方面是害怕白天蒸,容易招來人吃(因為那時人們還不富裕,各家都沒有吃的,能混過肚兒圓就不錯了),另外,還怕蒸包子時,小孩不懂事,會亂說。我記得那時不能說沒了,隻能說滿了。

一切準備就緒了,到了除夕前一天和除夕上午半天,家裡人都要去澡堂洗一把澡,或者在家裡支起一個浴帳,燒水洗澡。

到了除夕了下午,家裡人就會在家炒一些葵花、花生等備過年來人時嗑嗑。

除夕晚上,一家可以在一起守着,說着一些好話,祈禱一些祝福到深夜,後來條件好了,一定家人守着電視,看春晚到12點燃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第二天,大家相互串門,互相拜年,相互祝福。

同時村裡也有一些民間藝人,表演一些節目,如踩高跷、打花鼓、玩花船、唱大戲。在一些大的房間内放電影(要花錢看的,最初是五分錢一張票可以看半天,再後來是一角錢看半天,再後來五角錢看半天),後來由于電視普及,逐漸沒有了市場。

初二開始,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拜年,整個拜年活動一般一直到正月十五。

四、漸行漸遠的年文化。

随着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和物質的逐年豐富。過年前,人們不再向過去那樣了,沒有掃塵,沒有忙年蒸包子了(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是上街上的包子鋪買包子過年了,少了一個蒸包子蒸蒸日上的涵義了)。

現在沒有了民間藝人的表演了,過年了,人們更多的是沉浸在牌桌上,沒有了文化表演。現在的對聯也是買現成的了,沒有人們過去那種寫對聯的了。

再加上現在,又禁放煙花鞭炮,更沒有了一種過年的喜慶。

總之,我在現在的過年中,再也沒有一種過去兒時的快樂,總是有一種年味不足,年的傳統文化在漸行漸遠。

我想,我們提倡文化自信,是不是可以在生活水準和物質豐富的今天,能否再逐步恢複傳統文化,使年有年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