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之源
審視張仲景近70年的人生曆程,作為醫中聖人,除了為人類健康事業折射出厚重的中國醫藥文化光輝之外,還集衆多東方人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于一身,諸如儒文化、哲文化、佛文化、德文化、官文化、善文化、社會文化、民俗文化、農業文化、軍事文化、水文化、天文曆法文化、地質物侯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預言文化、醫史文化、中醫師承文化、健康養生文化、導引娛樂文化等等。
1860餘年前,在科技落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戰事頻仍、社會動蕩等衆多不利因素的前提下,一位集衆多文化元素于一身的偉大人物何以在伏牛、桐柏、秦嶺等大山纏繞的古老南陽崛起?迄至當代,始終是一個讓不少史學家、醫學家深感困惑的不解謎團。
漢·《傷寒雜病論·序》、晉·《金匮玉函經》、晉·《皇甫谧傳》、晉·張仲景墓碑、晉·《肘後備急方》、晉·《針灸甲乙經·序》、隋·《經籍志》、唐·《名醫錄》、宋·《太平禦覽》、宋·《曆代名醫蒙求》、宋·《醫林列傳》、宋·《神仙通鑒》及明、清《李濂醫史》、《長沙府志》、《南陽府志》、《襄陽府志》、《河南通志》、《湖南通志》、《南陽縣志》、《鄧州志》、《南陽人物志》等醫書,地方志、野史、雜記、人物傳記等雖對仲景其人其事其業其術均有片言隻語或零星記載;晉·王叔和、皇甫谧、隋·巢元方、唐·孫思邈、王焘、宋·王懷隐、高保衡、林億、孫奇、金元·成無己、王好古等,明清李濂、張介賓、方有執、陳修園、張志聰、柯琴、吳謙、喻嘉言等,當代傷寒大家黃竹齋、任應秋、劉渡舟、陳亦仁、杜雨茂、李金庸、廖國玉、李浩鵬等雖對仲景生平均進行過一番考證和杜撰,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證據,仍使不少醫者對仲景其人和《傷寒雜病論》原著等持懷疑或否定态度,這對于發展仲景醫學事業和弘揚仲景學術思想無疑會帶來負面影響。
1、從《講經圖》看張仲景與南陽儒文化
劉秀光複漢室之後大興教育之風,班固在《東都賦》中寫道:“四海之内,學校如林。”南陽為“帝鄉”,又是全國的中心大城市,其學校更多于它郡。永平十年,漢明帝出巡南陽,還“專招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禦埙箎和之,以娛嘉賓。”(《後漢書·明帝記》)。和帝永元年間,鮑德任南陽太守,張衡為主薄時,又重修郡學,宴會諸儒,振興學業。當世之時,仕進做官,一是大官特聘,二是郡國選舉孝廉,三是逐級升遷。走這三條仕途的人,多是通經學韻的名士大儒。張仲景是南陽名門望族子弟,深受當時社會背景之影響,靈帝時被舉為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定為通今達古的飽學之士,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寫道:“孔子雲:‘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餘宿尚方術,請事斯語。”南陽的儒文化對張仲景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南陽漢畫中一幅《講經圖》即是當時儒文化傳授形式的縮影。
2、從《馴象圖》看張仲景與南陽佛文化
據曆史學家考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默認或接受了南陽人張骞從西域帶回的佛學思想,從此,佛文化在南陽逐漸傳播開來。不少文人志士,對佛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并加以研究和接納。“馴象”就是在這一時期從印度傳進中國的,大象被譽為“神獸”,在佛經傳播中起護經作用。早于張仲景誕生71年的我國科學史上的偉大先驅者南陽人張衡,在《西京賦》中就曾引用“桑門”、“舍利”、“白象”等佛教用語。對于善學博引的張仲景來說,在當時文化大背景下,佛學理念自然會對他産生深刻影響。在他為民衆救疾扶厄的生涯中,處處彰顯着“慈悲為懷,普度衆生”的佛學情懷。在他撰著的《傷寒雜病論》醫學寶典中,也曾先後擇錄了《阿含經》中諸如“地水火風”、“六識閉塞”、“四百四病”、“一百一病”等佛學用語。但作為唯物主義醫學家,仲景一生學佛、用佛而不信佛。
3、從《星象圖》看張仲景與南陽曆法文化
仲景時代,在宿命論及鬼神思想尚十分盛行的大背景下,南陽人張衡為揭示天體運行的自然奧秘,就天文曆法的研究與應用開啟了新的篇章,達到了極高水準,取得了輝煌成就。曆法廣泛應用于當時南陽的政治、經濟、醫藥、農業等各個方面,對南陽人的生活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漢顯皇帝制28宿星象圖以追獎前世有功之臣,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戰船”,農民運用天文曆法指導農業生産等。這對仲景學說的形成,産生了非常積極而深刻的影響。縱觀《傷寒雜病論》全卷,仲景不僅以曆法立論、曆法開篇、曆法名篇、曆法識症、曆法辨證、曆法診病、曆法治病、曆法組方、曆法用藥,而且以曆法測知發病趨向,判斷病證預後轉歸及病後将息調養、飲食禁忌等方方面面。
4、從《紡織流程圖》、《稻谷種植收獲流程圖》看張仲景與南陽農文化
南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農業和種植業十分發達。張衡在其《南都賦》中記載:“若其園圃,則有蓼蕺蘘荷,薯蔗姜(韭番),菥蓂芋瓜。乃有櫻梅山柿,侯桃梨栗。春卵夏筍,秋韭冬菁蘇蔱紫姜,拂徹膻腥。”從漢畫《紡織流程圖》、《稻谷種植收獲流程圖》即反映了南陽農業、紡織業的規範程度。張仲景作為一名長年生活在民間的醫學家,對農業及紡織業非常熟識,所以在《傷寒雜病論》中用漿線的清漿水煎煮枳實栀子湯。
5、從《長袖舞》、《折腰舞》看張仲景與南陽娛樂文化
漢代之前,人們模仿動物飛行和跳躍的姿态,編排出了很多姿式美妙、動作流暢的舞蹈曲目,每逢狩獵前後或勞動收獲之餘盡情歌舞一番,一則鼓舞士氣,分享歡樂,二則解除疲勞,強身健體,甚至連身上的很多病痛症狀也會有所減輕乃至消失。如:《長袖舞》、《折腰舞》、《巾舞》、《槃舞》等。張仲景在《金匮要略·藏腑經絡先後病篇》中指出,“四肢才覺重滞,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将導引術作為“未病先防”的第一措施。直到現在,對養生學仍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6、從《宴飲圖》、《投壺圖》看張仲景與南陽酒文化
據曆史記載,南陽酒業始于夏,興于漢,盛于明清。南陽漢畫館中,有一組與酒相關的圖畫—《釀酒圖》、《投壺圖》和《宴飲圖》。三幅圖畫從側面反映出漢代南陽酒文化的興盛程度。這對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方藥中水酒同煮、以酒代水、以酒送服丸(散)、以酒洗藥、以酒浸藥、以酒煮丸等無不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7、從《朱雀圖》、《白虎圖》看張仲景與南陽民俗文化
東漢末年,封建迷信十分盛行,傳說中朱雀、白虎、青龍、玄武、麒麟五神掌管天地自然,張仲景作為唯物主義醫學家,不但沒有被當時鬼神思想所迷惑,反而,還用傳說中的五方神名稱,命名他獨創的方藥名稱,着實難能可貴。如:大、小青龍湯、白虎湯、朱雀湯、玄武湯、理中湯等。
二、從《野史》、《雜記》及《傷寒》、《金匮》原文探析南陽區域文化對仲景及仲景醫學體系的影響
1、張仲景與南陽官文化
東漢複興時期,南陽出了個皇帝劉秀,從此南陽稱為“帝鄉”。在朝廷中,公候将相近侍權臣,多為南陽豪強。據《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南陽府志》等記載,光武34年中南陽人在京位居三公(大司馬,大司圖,大司空)的10人,封候的21人。永平中,漢顯宗帝制28宿星象圖以追獎前世有功之臣,就是人們俗稱的“二十八宿”,南陽就占了16人。東漢195年間,君太守以上的著名官員共200餘人,家居南陽的就有100多人。[1]
漢武帝罷黜諸家、獨尊儒術之後,儒文化始終占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3],儒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崇尚官文化的文化,張仲景作為名士大儒和名門之後,深受官文化影響,從“總角造颙(尋求人生運道)”到四十餘歲被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從側面反映出仲景一心向往仕途的思想。[2]但身居高官之後,對官場腐敗、堕落的醜惡現象深惡痛絕,不僅創造了大堂行醫的千古美談,辭官歸裡,與疫情抗争,挽救深居厄地的苦難百姓,更表現出了一代偉大醫家的高風亮節。
2、張仲景與南陽醫文化
唐·《名醫錄》:“張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居長沙太守,始受術于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南陽《人物志》記載:“張機,又得楊勵公之傳,精與治療。”
另據南陽民間傳說:仲景年輕時代,就醫技大長,譽滿宛城,當聽說襄陽同濟藥堂有個名醫王神仙,有治療搭背瘡的經驗時,便跋涉幾百裡拜王神仙為師。另據民間傳說:當張仲景知道茅山老道用五方神的名字命名的方子“青龍湯”、“白虎湯”、“朱雀湯”、“理中湯”、“真武湯”能治療許多疑難病症時,不遠千裡,赴茅山求教。再據仲景《傷寒雜病論》原序:“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及《太平禦覽》722卷記載:“衛汛好醫術,少師仲景,有才識。”《張仲景方論序》記載:“杜度,仲景弟子。”等等。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一是仲景時代南陽當地名醫輩出,仲景其人不恥下問,虛心求教,體現了他本人“勤求古訓,博采衆方”的人生哲言。二是中醫師傳授受(師帶徒式)的中醫傳承模式在仲景時代已非常盛行。
3、張仲景與南陽藥文化
南陽橫跨桐柏、伏牛兩大山脈,素有“天然藥庫”之美稱。據統計,南陽盛産中藥材2340多種,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共記載中藥365種,其中南陽藥材287種,占77.40%。南陽《人物志·古琴記》記載:“一日,入桐柏山采藥,遇一人求診,仲景曰:‘子之腕有獸脈,何也?’其人實告:‘吾乃峄山老猿也。’仲景以囊中丸藥與之,一服即愈。明日肩一巨木至,曰:此萬年桐也,聊以相報。仲景乃斫為二琴,一曰古猿,一曰萬年。”從這一記載可以看出,醫聖張仲景的崛起無不與南陽深厚的藥文化有密切的關系。
4、張仲景與南陽方言文化
在《傷寒》、《金匮》條文中,醫聖張仲景廣泛運用了南陽民間方言語,諸如:幾幾、中、不中、惡瘡、上撞、哕、不了了、不沾、不得等等。這些獨具南陽特色的方言俚語,充分說明了南陽當時的方言文化非常豐富。仲景作為一名長年生活在民間的中醫,南陽地方方言對他的影響自然會根深蒂固。因此,在編寫《傷寒雜病論》巨著時,引用了不少南陽方言俚語,當在情理之中。
5、張仲景與南陽水文化
南陽天降雨水充沛,地上江河縱橫。又據《漢史》記載:公元前48年,召信臣任南陽太守,“巡視水泉”“開通溝渠”,率民工修建了著名的馬仁陂水庫。至東漢初年,杜詩為南陽太守時,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内比窒殷足。”從召信臣到杜詩,南陽田園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打理,已是溝渠密布,湖塘井池遍及南陽區域。試想,若張仲景生活在百裡無水源的荒漠地區,又怎麼能在《傷寒》、《金匮》中選用甘瀾水、潦水、漿水、泉水、井花水等各種水料煎藥呢?
6、張仲景與南陽飲食文化
據《傷寒》、《金匮》記載:仲景時代南陽人所食物種包括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土裡長的,十分豐富。如:水果類:桃、梨、杏、梅、桔、棗、櫻、橙等;蔬菜類:木耳、蘑菇、野山芋、蔥、蒜、韭、姜、葵、荽、黃瓜、苦瓜、芹菜、蘿蔔、白菜等;肉食類:雞、鴨、魚、鵝、豬、犬、馬、驢、牛、羊等;面食類:麥、稻、黍、谷、豆(扁豆,紅小豆)、大麥等;酒類有:白酒、蜜酒、黃酒等;佐料有:醋、醬、蜂蜜等。由于當時食物種類繁多,食用方式多樣,因此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也非常普遍,所以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不僅在許多經方下專列食物禁忌,而且在《傷寒雜病論》原著之後列出“禽獸魚蟲禁忌并治”和“果實菜谷禁忌并治”專篇。
作者小傳:劉世恩,主任中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疑難病研究課題組研究員,河南中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南陽張仲景健康養生研究院院長。
文中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部分數據來自百度搜索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首發,版權屬博睿科技和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并附本文鍊接;歡迎對健康經濟有興趣的朋友關注公衆号:brainetD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