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的才華和有趣的靈魂非蘇轼莫屬,他的詞既有煙火氣的詩酒趁年華;有情深時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挫折時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寂寞時的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有豪邁氣概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有豁達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百感交集時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轼最經典的詩詞十二首,穿越近千年卻依然讓今人走心,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01
臨 江 仙·夜歸臨臯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複醒,醒了又飲。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家裡的童仆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反複敲門裡面全不回應,隻好獨自倚着藜杖傾聽江水微波蕩漾、舒緩撲退灘岸的隐約輕歎聲。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着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托餘生。
蘇轼因烏台詩案,谪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有時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蘇東坡乃真性情也!
02
和子由渑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岖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有一次蘇轼和其弟蘇轍路經池渑,路上馬死了,兩人騎着蹇驢到渑池一僧寺借宿,并在寺壁上題詩。後來子由寫了一首《渑池懷舊》的詩。東坡舊地重遊,當初全心全意接待他們的老僧卻已死,寺裡替老僧蓋了一座新塔,當年東坡兄弟題詩的廟壁也壞啦!再也見不到舊日的題詩啦,東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詩,感慨人生在世如飛鴻。
讓人感動淚目的,除了愛情還有兄弟情。
03
定 風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隻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詠長嘯從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騎馬還輕便,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隻要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順境不驕,逆境不懼,就會少些煩惱,多些甯靜和快樂。管它是風,管它是雨,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蘇東坡超越時代後的坦然與樂觀。
04
望 江 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台眺望,隻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着千家萬戶。 寒食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歎息,隻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詩酒趁年華,多麼美妙的一個句子。曾有多少人幻想過這樣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将其作為自己的“人生簽名”,在微信圈子裡,長傳不衰。
05
水 調 歌 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以月起興,寫給其弟蘇轍,表明七年未見之情,豁然大氣。以明月展開想象,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人生的哲理性追尋,展現了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落筆潇灑,舒卷自如,情景交融,思想深刻,充滿哲理,是千古佳作,流傳至今。
06
臨 江 仙·送錢穆父
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怅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京城一别我們已是三年未見,你總是遠涉天涯輾轉在人世間。相逢歡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你心始終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似秋天的竹竿。心中惆怅你連夜就要揚帆出發,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光淡淡。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過客。
蘇轼與錢穆父都是宦海沉浮,是人生的同行者,不要悲切,我們一路同行。難兄難弟,人生得知己足矣。
07
蔔 算 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彎彎的勾月懸挂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缥缈的身影。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遺憾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真正能駐足停留的又有幾個?生命是終将荒蕪的渡口,連我們自己都是過客。黃庭堅評價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08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
09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一日,宴飲時,蘇轼遇見來輕盈漫舞的王朝雲。待她躬身斟酒之時,蘇轼望着窗外脫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詩明寫西湖旖旎風光,暗處寄予了自己初遇小女子怦然心動的真情實感,說白了就是一首求愛詩。他的妻子總姓王,或許,他真的與王氏緣深。
10
江 城 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着黃狗,右手托着蒼鷹。随從的将士們頭戴華美豔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獵,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我的膽氣更加張揚。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麼關系呢?朝廷什麼時候才能派人拿着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出獵對于蘇轼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
11
念 奴 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邊亂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擊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小喬剛剛嫁給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發斑白。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烏台詩案”之後,蘇轼被貶到黃州。在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的某一天,他和兒子蘇過出門散步。走到知州衙門百步之外的一處赤色山崖,蘇轼想起當地人曾經說過,這裡曾是周瑜火燒赤壁的地方。盡管他心中不信,但是回想起三國那段曆史,寫下了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這樣寫道:
“我相信任何一個人如果和自然、四季、雨、雪、山、谷那麼接近,接受它的治療,一定不會心思閉塞,具有封閉的人生觀。”
一個人的人生觀,決定這個人旅途所見的風景。心有藩籬,天地狹小。胸襟放開,風月無邊。
12
江 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時過境遷,時事更叠,與妻子王弗的那十一年感情,慢慢被掩埋,不去掀開無傷,一旦拂開,便如潮水般湧來,讓人淚流滿面。唉,有些話或許隻能對着一個孤墳去說了。生死兩相離大概是人世間最遙遠的距離吧。
公元1075年(熙甯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蘇轼一生為情所重,讀《江 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讀破蘇轼一片心。或許時間是醫治心靈創傷最好的良藥。
有人說,李白像天仙,東坡如地仙。
李白,給人以潇灑飄渺的出塵之感,而蘇轼則給人以豁達堅韌的踏實之感。
品讀他的詩詞,可以在文字裡追尋他走過的路,遊過的山,望過的雲,看過的雨。 站在後人的角度回看蘇東坡的人生,盡管起起伏伏,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但是卻感謝命運給蘇仙的曆練,讓他内心提揀出那麼多樂天的良藥,品讀蘇東坡,人生觀更加豁達。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