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是古人贊美安濟橋的詩句。安濟橋就是蜚聲中外的趙州橋,它建于隋開皇十一至十九年間(591——599 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了。
唐中書令張嘉貞《趙州大石橋銘》載:“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迹也。”唐代宗永泰初年(765年)前,在趙州城西門外冶河(即清水河)上建造永通橋後,因與趙郡洨河石橋在結構、藝術風格上極其相似,但體積較小,南北相距隻有3公裡,為區别兩座敞肩石拱橋,永通橋稱“趙州小石橋”,趙郡洨河石橋稱“趙州大石橋”。哪個時候趙州橋還沒有“安濟橋”這個名字。
問題出來了:趙州橋的标準稱謂“安濟橋”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大中學教科書,以及《河北地名詞典》《河北名勝志》《辭源》《辭海》等工具書中,大都釋為:“安濟橋即趙州橋”,或曰“安濟橋俗稱趙州大石橋”。均未說出其所以然。
趙縣文史工作者終于在明抄本周煇的《涵芬樓藏版.說郛.北轅錄)54卷、清善本《宛委山堂藏版.說郛.北轅錄》8函56冊中,找到了根據。
文中曰:“未至城五裡,渡洨河石橋,石橋從空架起,工極堅,南北長十一丈,闊四之一,實隋匠李春所造。元祐間賜名安濟,有張果老驢迹... ...”由此可知,北宋哲宗趙煦皇帝北巡時,途經趙州石橋,于元祐年間(1086——1094年)賜名趙郡洨河石橋為“安濟橋”。此名寓“利貫金石,通濟利涉,安全渡過,萬民以福”之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