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8:56:16

提到男女家庭角色的分工,人們通常都認為男人的家庭角色是在外建功立業,養家糊口;女人的家庭角色是在内相夫教子,侍候公婆;這便是中國傳統的家庭性别觀,這種觀點還有一個通俗的叫法為“男主外,女主内”。

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随着封建禮教的發展而逐漸深入人心的,早在奴隸社會末期和封建社會的初級階段,這種鮮明的家庭性别觀是尚未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的。如秦漢時期,女子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是較為平常的現象,她們既能相夫教子,也能養家糊口,并未受到後世所傳的“女子不可抛頭露面”之說的束縛。

我們将目光投至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試想一下,那時候的女性如果要步入職場,有哪些工作崗位可以選擇呢?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1

一、打破傳統“男耕女織”生活模式,漢代女性不一樣

漢代經濟發展迅速,繁榮富庶,國庫充裕,農業和手工業的水平都發展到了一個曆史新高峰,這也是漢代女性“就業率”很高的根本原因。在當時,盡管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更加傾向于女性從事紡織、執炊等工作,但漢代女性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此,她們的“就業面”十分寬廣,而且收入頗豐,實力展現了“女子撐起半邊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說,漢代究竟有哪些職位是可供女性選擇的呢?

01.符合女性性格及生理特點的刺繡與紡織工作

早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女性就開始從事紡織類工作,那個時候紡織便已經是中國古代女性的代表工作

在漢代,紡織作為重要的手工業成為齊魯一帶居民的家庭副業,當時紡織是家庭手工業的主要方式,凡為女性,十之八九都擅長紡織與刺繡。女子心思細膩,又很難承擔對體力要求大的工作,故而紡織刺繡這類工作是十分符合其生理特點和性格。名篇《孔雀東南飛》中便曾這樣提到過: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真實的記載了漢代女性從事紡織工作的普遍性

此時的“女績”水平較之前相比有了新的突破。當時的女性已經掌握制作服裝的基本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缫絲紡紗,而是能夠進行織造印染。有史料記載,長沙馬王堆曾出土過一件薄紗蟬衣,質量輕薄,薄如蟬翼。這充分說明當時的紡織業技術的高超。而且,漢代女性還能将絲麻織成各式各樣的绫錦,這些絲織品質量更加精美,種類更加繁多,花紋和色澤也十分豐富多彩。

“咱們這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這段豫劇唱段所言不虛。當時民間還有諺語說:“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意思是指如果有一個女子不織布,天下就會有一個人因此受凍,形象的描繪出當時紡織業在社會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說明,紡織報酬是漢代女子的重要經濟來源

這充分說明,漢代女性如果從事紡織工作,可謂是得心應手。專業對口,工作不累還高薪,我認為這應該是大部分漢代女性步入職場的不二選擇。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2

02.“女兒當自強”,漢代女性參加農業生産活動也一樣成績斐然

黃梅戲《天仙配》中有一段經典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描繪的是玉帝七女和凡人董永的田園生活,這正是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縮影

但事實上,男女的分工并非如戲中描述的這般明确,漢代的女性不僅僅隻負責織布,她們還是農業生産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從春種秋收,婦人都是功不可沒的存在。

這一說法在曆史上也是有考證的,如西漢大臣楊恽在失掉爵位後,回到家鄉後率領妻子兒女共同耕種灌溉,這便是中國古代夫妻共同在田間勞作的例子,而且這種現象在漢代尤其普遍。

有人可能會疑問,為什麼種個地要夫妻齊上陣呢?

原因有二

專業一點說呢,這種“夫妻齊上陣”的普遍現象,是生産工具變革後的适應途徑和當時的經濟形态的必然結果。

随着經濟的發展,不僅鐵犁牛耕的技術更加普遍,此時農業的生産工具也有了變革,出現了耧犁并在全國廣泛應用。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播種機,可以說它就是現代播種機的前身。在沒有出現耧時,農民耕地得先用鋤頭開溝再撒種,這種做法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十分容易造成播種不均,出現漏播多播的情況,此時耧的出現,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提高了生産效率。但是耧的應用,需要一人在前牽牛,一人在後扶犁,所以至少要有兩人才能耕種。再如藕耕,也是必須要兩人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

說過了需要兩個人共同耕耘的原因,再來解釋解釋為什麼是“夫妻齊上”,這個原因很簡單:我國古代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産組織一般以家庭為單位,除去黃發垂髫,婦人作為家中年輕的勞動力,在田間耕耘是不足為奇的。

這可以充分證明,農業工作也是漢代女性的擅長工作。形象來說就是,“自主創業”,全家分紅,閑暇時間還可以搞搞副業,适合實踐性強、經驗豐富、膽大心細的漢代女性。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3

03.經商:手裡有錢的女性有底氣

在漢代,手工業和商業是密不可分的。理由很簡單,這有了生産就得有銷售嘛,手工業生産出的絲織品得通過商品交換來獲利,但秦漢時期重農抑商,男子從商會被認為“非君子所為”,這個時候這些手工業品怎麼才能變現呢?為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漢代女性決定自己上陣經商!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從商女性的典範——戰國時期巴寡婦清可謂女富豪界的鼻祖,女強人界的楷模!巴清可是對漢代女性下定經商決心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一些漢代女販靠售賣一些糖、鞋子、絲織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為生,這些商品本錢小,很多都是家庭自産,雖然不能一本萬利,但也能有所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

另一些女販的工作就比較高級了,比如開旅舍和飯店知名才女卓文君就曾開過酒肆,當垆賣酒,這種商業活動成本高,獲利更高,以此謀生的女子非常多。

從事商業,在漢代女性的“就業”占比還是較高的。這種工作建議口才好、數學成績好、有經濟頭腦的女性從事。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4

04.歌舞伎:能歌善舞的女性走到哪兒都吃香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這兩句都出自漢樂府民歌,出現這樣優質的樂府作品足以說明漢代對音樂的重視。

在漢代,對歌伎的水平要求是很高的,想成為歌伎首先要經曆過長期的、專業的訓練,一旦被上流人物選中且歌舞技藝十分精湛的話,便被會終身購買或是長期雇傭

王公貴族府内都配有歌伎,如史書中曾記載的陶王劉悝家内有24名伎女;宮廷宴會上需要歌伎娛樂助興,民間聚會也要有“鄭舞趙讴”,這充分說明歌伎的社會需求量很大,崗位很多,競争力也很強。

這類工作對顔值和才藝要求很高,适合有毅力、有天賦的女性從事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5

二、為何漢代女性能參加社會生産活動

01.生活所迫,女性也必須外出賺錢

上班?别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窮!漢代雖出現過“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但封建社會的下層民衆一向過的不富裕。如果君主賢明,輕徭薄賦,底層人民尚能維持收支平衡;一旦君主是個昏庸無道或好大喜功的主兒,下層人民的生活就變得甚是水深火熱了。

這是封建社會的曆史特點,對普通百姓來說,這種貧富差距過大、生存壓力大的情況,無論出現多少個盛世對他們都無濟于事。單單靠男人“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對鐘鳴鼎食之家來說這是正常生活方式,但在那個時代,對普通民衆來說這是完全行不通的。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6

02.禮教的束縛還不算嚴重,社會對女性的偏見還不大

衆所周知,宋明理學後,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榨與摧殘達到頂峰,因此在這之前,禮教對女性的束縛并不算太嚴重,再加上當時出現了像西漢高祖呂後和孝文帝窦後這樣強勢且傑出的女性人物,人們對女性的偏見并不大,所以女性尚可“抛頭露面”,可以參與社會生産。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7

03.有一些社會活動隻是女性才比較适合的

就像前文提到的紡織、刺繡,這樣的工作适合心思細膩、耐心又文藝的女性來做,大部分男性是無法從事這樣的工作的。正所謂,有需求也就會刺激供給,這類行業的出現是女性參加社會生産活動的重要原因。

正是以上幾種原因綜合作用下,再加之經濟的發展給女性在手工業、農業和商業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使漢代女性的“就業面”很寬廣,“就業率”也較高。

古代耕織圖變化的原因(打破傳統男耕女織)8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漢代女性可以從事的工作種類十分豐富,針對不同性格和“專業特色”的女性有不同類型的工作。如果有機會穿越到漢代,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