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電子産品的興起,傳統日曆就這樣黯然“退隐”了嗎?其實不然。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采訪發現,随着文創産業發展和人們審美追求的提高,出現了“碎片化”閱讀的文博日曆、手搖輪組的機械盲盒日曆、3D立體紙雕日曆……日曆的“顔值”和功能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新聞鍊接
3D紙雕手撕日曆。網購平台截圖
現象
文創日曆紮堆上市,争拼内涵與顔值
2010年,由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故宮日曆》,一時掀起了“日曆書”的新風。在《故宮日曆》之後,國内各大博物館開始推出自己的日曆書。今年文博界“網紅”——三星堆遺址博物館,也推出了他們的首部日曆。廣西本土設計師黃清穗也參與了三星堆遺址博物館推出的日曆書設計。
三星堆博物館出品的三星堆日曆。受訪者供圖
廣西本土方面,也早有出版社和設計師對文創日曆進行了探索。以廣西民族出版社為例,從2019年開始,他們以廣西民族服飾、紋樣、民俗攝影等内容為主,和不同的作者合作,連續幾年推出不同主題的“美美與共”系列文創日曆書,吸引了不少讀者。
變化
小衆創意日曆出現,設計新穎精緻吸睛
以《故宮日曆》為代表的文創日曆,雖然占據了目前日曆市場的半壁江山,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小衆的設計師,也在通過電商平台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創意日曆。手搖機械盲盒日曆、用紙雕建築記錄時間的手撕日曆、以流浪貓攝影作品為主題的“貓片日曆”……各種腦洞大開卻又不失審美情趣的創意日曆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
電商平台上,一些商家推出機械手搖盲盒日曆産品。網購平台截圖
南甯市民黃女士每年都會在網上尋找特色的創意日曆,來作為開啟新年的第一件極具儀式感的事情。上個月,她在網上看中一名獨立設計師繪制的虎年年畫日曆,一共有12張海報,每個月都可以更換一張嶄新海報貼在牆上,當作家居環境的裝飾點綴。然而産品銷售太過火爆,導緻商家備貨不足。黃女士足足等了一個多月,才在新年來臨之際收到這份日曆。
不少年輕人喜歡網上訂購原創設計的制的2022月曆卡。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劉豫攝
她告訴記者,這些具備了“小而美”心思的日曆,對她來說“看日子”的實際意義不大,平時做日程計劃主要還是依賴手機。但創意日曆美化了生活,哪怕隻是一個小小裝飾,也會讓人的心情随之變好。
打卡自律日曆也受一些年輕人喜愛。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劉豫攝
像黃女士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說,互聯網時代成功打通了分衆傳播的通道,不同種類的創意日曆,契合了不同群體人們的興趣愛好。文化、藝術、科普、健康……内容豐富、種類繁多的日曆,總有一款能夠打動你。
市場
私人定制漸火熱,滿足人們個性需求
除了文創日曆和創意日曆,定制日曆也有一定的市場。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選用自己或家人照片,如生活照、藝術寫真照、婚紗照、旅遊風景照等并寫上自創祝福語,自己親自設計的DIY台曆如今在年輕消費人群中頗有市場。這些定制日曆的種類繁多,圖案豐富,價格從幾元至幾十元不等。随着新年臨近,網上此類業務訂購最為火熱。
廣西民族大學大三學生小梁也在網上定制了一本2022年的台曆,她特意讓商家将台曆設計成筆記本便簽風格,這樣用日曆查看日期的同時還能做備忘錄,供自己自律打卡。她覺得這樣的定制日曆很有意義,哪怕用完了,日後再回翻,看到記錄就會想起自己某天發生的事情,也是一種難忘的回憶。
思考
日曆成為文化符号,要創新也要能共情
南甯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潘怿晗認為,記錄時間是日曆重要的功能,但不是單一的。從過去的老皇曆到如今各式各樣的文創日曆,随着時代的發展,日曆的形式在變化,功能也在不斷升級。如今的日曆,不隻是看“日子”,更滿足了大衆的興趣與審美需求。尤其在當下的智能手機時代,人們的閱讀行為和方式有所改變,流行的文創日曆無需再像以前那樣系統的呈現,拆分成“每日一看”“每日一學”,反而能滿足大家“碎片化”的學習需求。
網上的創意日曆。網購平台截圖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哪怕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文創日曆,如果一直沒有創新,很快也會遇到瓶頸。”潘怿晗表示,日曆發展到今天,已不僅僅是記錄時間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符号。日曆在進行創新設計時,要注重功能化與人性化。有的日曆設計得花枝招展,但卻喪失了其實用性,這樣的日曆華而不實,隻會被市場淘汰。
黃清穗已連續多年推出自己設計的品牌創意日曆。他認為,日曆是否受歡迎,要看文化符号是不是被大衆所接受,美學風格是不是可推陳出新。隻有根據大衆需求,在做好文化普及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堅持市場思維,日曆才能不斷升級走得更遠。“而要做好文化普及,也需有創新思維,并與大衆共情”。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