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國秋糧已收獲3.96億畝

全國秋糧已收獲3.96億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09:36:26

全國秋糧已收獲3.96億畝?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玉米、大豆和中稻等作物普遍進入灌漿成熟期,全國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較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全國秋糧已收獲3.96億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全國秋糧已收獲3.96億畝(在希望的田野上農業農村部)1

全國秋糧已收獲3.96億畝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玉米、大豆和中稻等作物普遍進入灌漿成熟期,全國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較好。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8月25日以來,南方地區高溫消退,出現多輪降雨,加上各地積極抗旱澆水,旱情有所緩解,利于秋糧作物災後恢複和産量形成。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信息處處長 朱娟:今年全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全國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較好,特别是占秋糧産量一半以上的玉米長勢總體好于上年,奪取豐收有基礎、有希望。

旱情影響有限 全國玉米長勢普遍較好

玉米是最主要的秋糧作物,産量占秋糧的一半以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地區旱情對玉米影響有限,目前,全國玉米長勢普遍較好。

東北地區玉米産量約占全國的45%,春播以來積溫足、降水多、墒情好,災害明顯輕于去年和常年,特别是常年易發多發的旱災今年幾乎沒有,除局部因澇長勢偏差外,大部玉米長勢好于上年和常年,增産趨勢明顯。

黃淮海地區玉米産量約占全國的29%,今年大部地區墒情适宜,沒有發生類似去年的嚴重洪澇災害,玉米有望實現恢複性增産。

西北地區玉米産量約占全國的13%,今年受旱明顯輕于上年和常年,預計也是增産趨勢。

南方地區玉米産量約占全國的13%,高溫幹旱導緻局部玉米受災,受災面積1100多萬畝,僅占南方玉米面積的一成左右、占全國玉米面積的1.7%,損失總體有限。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信息處處長 朱娟:今年,全國玉米面積總體穩定,目前大部地區正在灌漿,距大面積收獲還有二十多天,長勢普遍較好。

高效節水灌溉 力促節本增效産能提升

今年,中央進一步提高标準和質量,加快推進以農田水利為主的高标準農田建設,并配套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田。效果如何?

眼下,新疆的玉米已進入生長後期。記者在和田縣英阿瓦提鄉的高标準農田項目區看到,平坦的柏油路兩邊連片的玉米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新疆和田縣農業農村局農田項目科 趙全年:抗風沙能力、抗旱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玉米小麥兩季)每畝增産大概是40公斤左右。

新疆和田地處塔裡木盆地邊緣,常年幹旱少雨。當地農業幹部告訴記者,糧食産量之所以增加,主要得益于高标準農田建設,特别是高效節水灌溉。記者在玉米地裡看到,滴灌管網沿着玉米根系鋪設,實現了水肥精準輸送。

新疆和田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 陳國昌:我們過去采用傳統的大田漫灌模式,每畝地用水量達到了700立方米左右,通過高标準農田項目采用的高效節水灌溉模式,畝均節水量達到100立方米左右。

記者了解到,今年,和田高标準農田有三分之一實現了高效節水灌溉。而在全國,今年,将新建1億畝高标準農田,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1500萬畝。

遏制耕地“非農化” 糧食面積增加

為提升糧食産能,中央在加強農田建設的同時,還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

目前,黃淮海主産區玉米正陸續進入灌漿成熟期。在山東周村,眼前這片800多畝玉米地,去年種的還是楊樹,如今已陸續恢複糧食生産。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某農産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劉建華:今年玉米畝産預計大約在700斤左右,随着地力上來,畝産還會增加。還有300畝(樹)秋後全部種上糧食。

記者了解到,今年,周村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對前期種植林木的基本農田,有序恢複糧食種植。由于剛剛改種糧食地力跟不上,在農技人員指導下,合作社改種适宜的糧食品種,并施用有機肥,來恢複地力增加産量。

今年,中央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首次提出與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嚴格考核、終身追責,确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農業農村部:分類施策 确保秋糧穩産豐收

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一個月左右時間,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将分類施策,持續抓好南方抗旱和秋糧後期田管,指導受旱地區加強水源調度,落實澆灌保苗、噴施葉面肥和抗旱保水劑、災後改補種等措施。

指導東北地區重點防早霜和北上台風,黃淮海和西北地區重點抓好“一噴多促”、玉米适當晚收,南方地區重點落實水稻增施粒肥、防病蟲、防寒露風、擴種晚秋糧食作物等,努力實現重災區少減産、輕災區保穩産、非災區多增産。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