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發展認識與看法?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近日,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最新數據,2022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4%,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車險發展認識與看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近日,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最新數據,2022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4%。
從行業交流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财險行業迎來整體回暖。一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4263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2%左右。同期,國内實現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990億元,同比增速達到9%左右。作為财險業最大險種,車險的複蘇是推動行業整體回暖的重要因素,其中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進一步帶動新能源車險需求釋放。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成立以來,作為中國車險市場數據分析産品和服務提供商,律商聯訊風險信息(以下簡稱“律商風險”)與中國市場99%的車險公司有着長期合作,其對于中國車險市場改革以及新能源車險發展有哪些自身觀察?就這些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對律商風險董事總經理呂曉輝進行了采訪。
險企要轉變觀念找準自身定位和市場
《中國經營報》:你覺得服務中國市場這麼多年以來,車險市場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什麼?
呂曉輝:中國車險市場其實這幾年變化非常大,我認為主要有三大變化,第一個是汽車消費的變化,汽車保有量的增速在快速下降,汽車保費的增速也随之下降。車險行業正在由一個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在這個存量市場中,不同車輛類型的銷量變化不太一樣。比如占汽車銷量主流的乘用燃油車的銷量,其增速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乘用的新能源車,在這幾年異軍突起,近幾年達到30%~40%增速。
第二個變化是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從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的商車費改,到現在車險綜合改革,在這個進程裡,整個車險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尤其在2021年12月的時候,車險綜合改革進行了第二步,也就是引入了新能源車專屬保險。這次車險綜改,對行業影響很大,尤其監管提出的降價、增保提質的目的基本達到了,平均保費降了21%,到今年3月的時候,車險行業已經讓利了2500億元給消費者,這是在降價的維度。在增保的維度,交強險、傷殘險這兩種責任險的保障限額變得更高,車損險的保障範圍變得更寬,商業險的投保率從之前的80%提升到現在的88%,這對整個車險行業為人民服務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個進步。
第三個大的變化是保險科技的長足進步,助力車險行業浴火重生。例如,在物聯網或者特别是在車聯網領域上面,可以讓保險公司更加直接地去測量、觀察消費者的駕駛行為,能夠對消費者的行車風險有個更加直接的判斷。
《中國經營報》:大、中、小型車險公司對這一輪車險綜合改革的反應,有哪些差别?
呂曉輝:第一,從營銷維度上,由于車險綜改對代理渠道費用的擠壓,導緻代理渠道正在嚴重縮水,代理渠道産能近乎斬半。各個保險公司無論大小,為了能夠更好地拓展自身業務,都在營造自己的直銷渠道,從而降低渠道成本,提升消費者體驗。無論是員工代理直銷、還是網電移直銷,都有很大的建設成本,這時候大公司和小公司打法開始不一樣。例如直銷渠道方面,很多大公司本身有直銷渠道,現在隻需要加大投入,将之前渠道的産能提升。但是對中小公司而言,以前主要依賴于獨立代理,現在獨立代理的産能減半,因此有的公司開始建設自己的電銷渠道或者手機端渠道,也有的公司在試圖探索個人代理渠道。
第二,在承保維度上,在車險綜改之後,由于保費下降近20%,自主定價系數仍然很充分,若每家保險公司再繼續地闆價,就會在承保端虧損。這時候風險篩選和風險定價就成了一個必然趨勢。所以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需要找到那些賠付率低且能夠賺錢的業務。不過,目前,一些小公司仍會撿大公司賠付率較高的業務,這種情況,對小公司經營很不利。
第三,在理賠端,大、小公司都在積極通過自動化來降低理賠的固定成本,然後通過加大反欺詐反滲透的力度,來擠壓理賠中的水分,但小公司實際執行起來難度較大。
第四,在産品端,從新能源車險開始,監管正在逐步放寬産品創新力度,小公司在産品創新上面有了一定的機會。對于這些新的風險,大公司和小公司一樣,沒有太多的數據積累,所以都是從零開始。大公司由于它的體量大,要做一個改變,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走比較複雜的流程,而小公司相對比較靈活,決策快,可以先率先跑起來。我認為,小公司積極參與産品創新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現在很多小公司的心态是:新産品太複雜太難,需要很多的研發投入,不如讓大公司先摸清楚門路,然後跟着走就行了,持這樣心态的小公司,很難能和大公司搶到優質客戶。
《中國經營報》:目前中小險企車險業務開展較為艱難,貴公司如何看待這個情況?
呂曉輝:事實上,中小公司可以在細分市場上樹立自己的局部優勢。我們觀察到無論歐洲,還是美國的一些成熟市場裡,很多小型保險公司經營情況很好。美國共有300多家财産險公司做車險,絕大部分主打細分市場。比如從客戶的維度細分,有性别維度、年齡維度、職業維度、興趣愛好維度。從風險質量維度的細分,一些保險公司專長就是承保劣質風險,而在承保這些劣質風險的保險公司與普通的保險公司擁有不同的技能,比如理賠端費用控制的技能很強。
從地域維度細分,中國有很多的地方性财險公司,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把當地的業務經營好,而不是一再擴張到其他的省份去設分支機構。舉個例子,台風“山竹”造成的水災,如果這些地方性保險公司,專挑那些地勢高的社區來承保,同時掌握當地停車車庫形态,專門承保車停在地上車庫裡的消費者,那麼承保損失可能會小很多。從使用性質維度的細分,比如當前網約車賠付風險高,保險公司能否與網約車平台合作,利用這些平台上駕駛行為數據,利用車聯網駕駛行為模型,解決網約車車主的投保難題。從風險、地域、使用性質等各個細分維度出發,在這些多維度的矩陣網絡中,每個保險公司總能找到适合自身能力的細分市場來經營。當然,想要從一個希望複制大型保險公司大而全的經營理念,變成專注于小而美的理念,确實是一個本質理念的轉變。
新能源車帶來新增長點
《中國經營報》:目前新能源車險成為了目前财險市場新的增長點。有業内人士認為,要想做好新能源車險業務,最終需要通過共建生态來完成。你是否贊同?
呂曉輝:我個人觀點與共建生态恰恰相反。保險是非常專業的事情,社會效率的最大化是基于“專業人做專業事”。對新能源車來說,造車造得好是車廠的事,而對于新能源車的事故風險的理解,還是讓保險這個專業行業來做,效率可能會更高。一個車廠去吃透保險行業邏輯,它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遠高于一個保險公司去吃透新能源車新風險,所以,這是件不劃算的事情。我認為保險行業像之前搭建燃油車後市場生态,按照同樣的手法去搭建新能源車的維修、換電等生态是合理的,也充分利用了車險行業多年承保燃油車的成熟的經驗。因此我并不看好共建生态,我認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效率更高。
《中國經營報》:近段時間,圍繞新能源車險保費上漲的消息不斷。同時,新能源車險賠付率也較高,導緻當下行業内存在一定焦慮情緒。新能源車險市場保費高增長與高賠付率應該如何看待?有哪些有效的解決途徑?
呂曉輝:市場上某些高性能新能源車,會吸引一些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消費者去買車,這些車主本身在謹慎度、熟悉度、專注度方面就會相比其他的車主有所欠缺,從而出險的風險比較高。高性能車的風險高,但和車價挂鈎的保費卻是較低,這就形成了風險和保費之間的“倒挂”。而在車險綜改之後,新能源車險專屬産品推出,随之而來新版基礎費率的推出解決“倒挂”問題,讓某些高性能新能源車的保費回歸了其應有的價位,這對之前習慣了低保費的車主來說,會暫時不适應,但這是一個行業在改正之前的錯誤定價後,合理發生的情況。
高性能新能源車的車主,如果希望獲得更低的保費,最好的建議就是開車時更加注意安全,讓自己的NCD系數和賠付降下來,那麼保費随之也會下降。如果通過稍微高一點的保費,撬動車主的安全意識,能夠降低道路上的行車風險,對于社會來說就是件好事。所以,通過風險細分來進行保險定價,這對于社會交通安全而言很合理。我們很認可保險行業,特别是車險行業市場化改革通過保費價格來撬動安全駕駛,來改善道路的行車安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中國經營報》:跨行業的數據流轉、自動駕駛技術的演變等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行業如何應對當下新能源車數據以及風險千人千面等難題?
呂曉輝:正如上面所述,每個人的風險都是不一樣,基于風險的千人千面保險定價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數據應用和定價方式的革新是個機遇,而不是挑戰,保險行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無論是把行業外數據引到行業内,基于保險行業外數據和行業内數據的風險定價,還是對一些保險的新産品,基于車聯網、新能源車的保險産品,這些都有助于保險行業更好地去評估投保人的風險,從而能夠有助于通過千人千面的風險定價來達到降低社會道路安全風險的目的。
不過,目前自動駕駛仍然不成熟,雖然在一些固定路線、封閉區域裡已經開始應用,但自動駕駛的乘用車在公共道路上應用仍然是高風險的事情。自動駕駛想要達到和人工駕駛一樣在複雜的道路狀況下進行混合行駛,還有很多年要走,并非10年、20年的事情。對律商風險來說,為中國車險行業做的從人、從車風險評分解決方案、新能源車險解決方案、全渠道車險承保解決方案和車聯網保險解決方案,能夠助力我們的車險公司客戶更好地服務他們的消費者客戶,才是我們價值理念的實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