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 01 -
來者何人
黑雲壓城,洛陽城孤零零地伫立在風雨飄搖的天地間;月寒如劍,在這黑暗中僅有的一點微光,也散發着攝人心魄的寒意。
此時正值東漢靈帝在位期間,土地兼并鬧得沸沸揚揚,流民起義更是浩浩蕩蕩。
皇帝的“親小人、遠賢臣”之舉,使得宦官集團的勢力如日中天,而其中最具權勢者,當首推“十常侍”之一的張讓。
張讓作為漢靈帝最信任的近臣,不僅掌握着朝廷的生殺大權,就連他府中的守備也是最高等級的,比之皇宮内院,也不遑多讓。
然而,就是在戒備如此森嚴的情況下,依舊有人闖了進來。
數道劍光交織環繞,兩縷寒芒左沖右突,此夜的張府因為刺客的突然闖入,失去了往日的威嚴莊重。
隻見數十名護衛高手,正在奮力圍攻一個手持雙戟的黑衣人。
此人身材短小、身手靈活,雖然蒙着面,卻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雙眼。
但見他雙戟揮舞,且戰且退,最終奪門而出,很快便消失在迷朦夜色之中。
月黑風高夜,殺人越貨時。
這位乘夜色而來刺殺張讓的俠士,非是别人,正是“一代奸雄”曹孟德。
- 02 -
衆說紛纭
曹操,一個被世人争論了千年,且還将持續争論下去的傳奇人物。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也看到了真誠與虛僞、忠誠與奸詐的完美糅合。
在曆史上,有很多人稱贊他的功業才能。
史學家陳壽贊他:“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大文豪陸機贊他:“建元功于九州,故舉世之所推。”
魯迅也稱贊道:“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但比起頌揚之聲,曆史上更多的聲音是罵他。
《異同雜語》罵他“亂世之奸雄”,《世說新語》罵他“好夢中殺人”,劉知己說他“堪比王莽”,李世民說他“水平有限”。
不過罵得最狠的當屬羅貫中,他借小說之言,黑得曹操體無完膚、臭名遠揚。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頭号大反派,曹操被罵了幾百年,那麼到底是他罪有應得,還是“世人偏見”呢?
- 03 -
宦官之後
公元155年,剛一出生的曹操就随父親曹嵩,過繼到當時非常有權勢的宦官曹騰家中。
對于這位毫無血緣關系的“祖父”,幼年的曹操非但沒有心生厭惡,反而對其頗為敬服。
因為曹騰這個宦官有些與衆不同,他并非作惡多端的壞人,而是一個聰明睿智且能舉薦人才的官場老油條。
在漢安帝到漢桓帝五代皇帝、長達30多年的政治變遷中,曹騰始終屹立于政壇不倒,恩寵信任絲毫不減。
在這期間,他不僅參與官員的選拔,還親手擁立了兩位帝王。
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公元146年,曹騰因擁立桓帝之功,被擢升為大長秋,封“費亭侯”。
從此漢室江山逐漸走上了不歸路,而曹氏家族卻慢慢興盛起來。
由于桓靈二帝的昏庸無道,使得朝廷的開銷日益增大。
眼看着國庫虧了空、糧倉見了底,漢靈帝一拍腦門,就想出了個好法子——賣官鬻爵。
這下子倒好,堂堂的朝廷官職居然和市場大白菜一樣,成了買賣的商品。
主意雖然爛到極緻,但漢靈帝卻沾沾自喜,因為他看到了:大把的銀子,流進自己的口袋。
就在皇帝發布賣官公告的第二天,曹操的父親曹嵩一咬牙拿出了“一億錢”,買了個三公之一的太尉回來過過瘾。
曹嵩的這次“大手筆”不僅為他自己赢得曆史上的一席之地,還間接地為曹操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因為此時的曹操不隻是宦官之後了,他還是名公之子。
- 04 -
年少輕狂
成了名公之子後的曹操,開始了他遊手好閑、遊蕩無度的纨绔子弟生活。
他不僅膽大妄為,而且還不服管教,因此經常被叔叔責罵。
為了對付這個“不識時務”的叔叔,曹操自導自演了一場苦情大戲。
有一次,曹操在家門口遠遠望見叔父走來,便立刻行動起來,隻見他故意歪嘴斜眼,臉部抽搐的十分難看。
叔父見到他這個怪樣子,連忙關心道:“孟德,你怎麼了?”
曹操裝作說話艱難的樣子,吃力地說道:“叔、叔父,我、我好像中風了。”
這下子可把叔父吓壞了,他連忙小跑起來,趕着告訴曹嵩。
此時的曹嵩正在書房裡認真思索着“如何把買官的錢賺回來”,聽了弟弟的話後,也是大吃一驚,立刻奔向大門口。
待曹嵩趕到大門口時,卻發現曹操翹着二郎腿,正在那裡悠哉悠哉地舉頭望天。
曹嵩問道:“你叔叔說你中風了,可吓壞我了,沒事吧?”
曹操憋着嘴,一臉委屈地說:“哪有的事啊,就是叔叔不喜歡我,這才到您面前诋毀我啊。”
狡猾的曹操成功在父親面前告了叔父一狀,從此曹嵩對其弟的告狀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而曹操則變得更加無法無天了,甚至幹起了在别人新婚之夜搶人新娘的勾當。
- 05 -
聲名鵲起
由于曹家的家境殷實,少年時期的曹操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纨绔子弟生活。但宦官家庭的出身也有着極大的弊端,那就是名聲問題。
全天下的士族子弟一言不合,便會指着你的鼻子開罵:“汝,閹人之後,本無遺德。”
曹家雖然不缺金錢和權勢,但卻缺少好名聲。
出于名聲的考慮,曹操一改往日飛鷹走狗的玩樂态度,轉而開始認真讀書學習,并積極接觸士族名流,太尉橋玄就是他人生中第一個接觸的名人。
有一次,曹操準備去拜訪橋玄。
橋玄早就聽聞曹操是個不務正業的浪蕩公子,所以一見面,他便以長者的口氣問道:“臭小子,你平時在家都學些什麼東西?”
曹操一聽,心中想道:“原來他是要考校于我,我可得好好應付。”
想到此處,曹操應聲而對:“諸子百家,皆有涉獵,但最喜《孫子兵法》。”
橋玄接着問:“隻會紙上談兵的人,老夫可見的多了,你會讀,但會用嗎?當年孫膑能讓魏惠王降階相迎,你若能讓老夫離座,就算你的本事。”
曹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轉身便往門外走去。
橋玄笑道:“孟德慢走,老夫不送!”
待得曹操走到門檻處,突然腳下一絆,跌倒在地。
橋玄大驚,連忙起身來扶,隻見曹操從地上一躍而起,摸着紅腫的額頭,笑道:“公今離座矣!”
橋玄愕然,随即與曹操相視大笑。
經此一事,橋玄看出了曹操的潛力,他不但将其視之為“命世之才”,還将其推薦給當時的大名士許劭。
那句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便是許劭對曹操的評語。
随着一衆名士的稱贊與品評,曹操從“宦官之後”搖身一變為“清流名士”,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治世之路。
- 06 -
治世能臣
年滿20歲的曹操在擁有了“名士”的标簽後,通過“舉孝廉”的考核制度,正式C位出道。
“舉孝廉”是由大儒董仲舒提出的選拔官吏的重要考核科目,其作用便是為朝廷選拔出一些既懂“孝悌之道”又“清廉”的官員。
這種制度在創立伊始為朝廷招攬了許多人才,可惜到了後來卻慢慢變了味道。
舉薦大權落到了世家大族手裡,他們以權謀私、任人唯親,以至于到東漢末年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别居”的可笑現象。
曹操的“舉孝廉”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以曹家的勢力,要當官還不是輕輕松松。
當官容易,當個好官卻難。
滿懷救國救民理想的曹操,在其任内,以不畏豪強、依法辦事的雷霆手腕,憑借“一己之力”支撐着風雨飄搖的大廈,挽救着這個腐朽的王朝。
他初入洛陽北部尉的衙門時,便叫工匠制造了幾十根五色棒(類似于後世的殺威棒),凡是犯禁者,無論身份地位,都将得到“大棒子伺候”的待遇。
曹操的這些舉動,在很多人眼裡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沒有人認為他會真的依法行事。
洛陽的權貴們自然不會把一個小小的北部尉放在眼裡,他們依舊我行我素、作奸犯科,直到曹操的大棒子砸倒了小黃門蹇碩的叔父那一刻,權貴們終于認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原來這小子玩真格的啊!
曹操的這一舉動,沉重地打擊了宦官勢力嚣張的氣焰,同時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與稱贊。
一時之間,名動京師,提起“打宦英雄曹孟德”,百姓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贊一聲:“好漢子!”
正所謂:打宦一時爽,事後心發涼。曹操的一時豪氣雖然赢得了民心,但事後想起不由得冷汗直冒,因為他得罪的可不是什麼小人物,而是整個宦官集團。
沒過多久,報複便來了。
在豪強貴族的反撲下,曹操的仕途終以罷官告終。
雖然接連遭受邪惡勢力打擊,但曹操并沒有喪失他的入仕初心,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依舊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為清除宦官、剿滅黃巾出一份力。
可是朝廷的腐朽再一次地打擊了曹操欲圖拯救大廈将傾的決心,心灰意冷的他辭去了“濟南相”的官位而選擇“稱疾歸鄉”。
這兩次的兜兜轉轉,雖然終以棄官結束,但他卻向整個天下證明了自己的忠義之名。
- 07 -
忠義奮發
公元189年,當懷着歸隐之志的曹操走到陳留的時候,從京都洛陽傳來了一個驚天消息:董卓亂政,殘暴無道,漢室江山,風雨飄搖。
曹操早就看出了董卓不是個好東西,但他沒想到此人居然如此膽大妄為,不僅濫殺無辜,還意圖颠覆漢家天下。
此時的曹操毅然放棄了歸隐的打算,他就在陳留這個地方“散家财、合義兵”,成立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軍隊,也第一個豎起了“讨董大旗”。
公元190年,在曹操的倡議鼓舞下,各方勢力紛紛舉起“讨伐董卓”的旗幟,一時之間在全國範圍内形成了一股“讨賊鋤奸”的浪潮。
就這樣,一個以袁紹為首,以袁術、孫堅、曹操等人為骨幹的諸侯聯盟形成了。
山東豪傑雲集響應,諸侯兵鋒直指洛陽,殘暴嗜殺的董卓終于害怕了。
他為了躲避諸侯的兵鋒,決定将洛陽城中所有人都遷徙到故都長安去。
“步騎驅蹙,更相蹈籍,饑餓寇略,積屍盈路。”
當諸侯大軍趕到洛陽城的時候,眼前隻剩下了“二百裡内,無複孑遺”的蒼涼景象,洛陽城已然成了一座死城!
當年項羽的一把大火,燒得阿房宮三月不息;如今董卓的一把大火,使這千年古都化為灰燼。
曹操站在破敗不堪的宮殿前,望着白骨遍地的凄涼之景,不由淚沾衣襟,憤而提筆,寫下了這痛心疾首的《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詩中以沐猴喻何進,以賊臣喻董卓,表達了曹操對此二人的痛恨。
面對着董卓的滔天罪行,曹操主張立刻追擊、鏟除國賊。
可惜十餘路諸侯中,除了曹操、孫堅外,大家都是“私多于公”,他們想的是趁着國家動亂之際來分“一杯羹”,而非安邦定國。
于是本該乘勝追擊的諸侯大軍,竟以互相内鬥攻伐而瓦解,強者意圖窺神器,小者欲圖搶地盤,至于皇帝和國家,在他們眼中反而變得無足輕重了。
恨鐵不成鋼的曹操在極度失望下,說了一句“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後,便憤然離開了。
- 08 -
力挽狂瀾
看着諸侯大軍的自我瓦解,坐鎮長安的董卓可樂壞了。
在遷都長安後,他把漢獻帝安置在未央宮中,自己則在長安城東修築了一座堡壘,取名“萬歲塢”。
萬歲塢的城牆又厚又高,足可與長安城城牆相媲美。
他将大量糧食、珠寶藏在塢中,揚言道:“成功,我就可以稱霸天下;失敗,我也足夠在這裡安全過一輩子。”
董卓的算盤雖然打得響,卻未曾料到他的心腹呂布會反水。
幾十萬諸侯大軍沒能殺掉的董卓,卻死在了親信呂布的手上,這實在是個諷刺。
董卓雖死,但其殘餘勢力依舊不弱,長安城内也是風起雲湧、不得安甯,而其中最為苦命的當屬當時的天子——漢獻帝。
無論誰執政,他都是一個傀儡,而且是一個連衣食住行都無法保證的傀儡。
對他而言,皇帝的尊嚴早已賤如糞土,權臣的逼迫更令他感到朝不保夕。
正當漢獻帝過着水深火熱、生不如死的生活時,一隻援手卻向他緩緩伸來。
他如同一個失足落水的人,緊緊抓住了這離他最近的救命稻草,這根稻草就是曹操。
此時的袁紹正忙着和公孫瓒争奪地盤,劉表在荊襄羽扇綸巾、談天說地吹大牛,呂布與袁術亦是打得不亦樂乎。
而曹操卻與衆不同,他做了一件改變天下走向的大事:諸君癡迷于搶地盤,而我曹操卻偏要搶名聲、搶皇帝、搶忠義之名。
在内外衆人的協助下,曹操從虎狼口中,成功把漢獻帝接了出來。
他把漢獻帝接到了許縣(河南許昌),并将這裡定為漢王朝的最後一個都城。
從無家可歸的流浪天子,到錦衣玉食的大漢皇帝,漢獻帝終于找回了做皇帝的尊嚴。
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昌後,便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一面大興土木,為皇帝建造嶄新的宮殿,一面整理朝綱、謙卑有禮,使皇帝恢複了往日的威嚴。甚至連衣食住行等小事,他都親自過問,細緻周到。
漢獻帝剛到許昌的時候,曹操便上了一份叫做《上雜物疏》的奏折,說明了他向皇帝提供的生活用品,都是當年先帝所賜自己祖上的禦用之物,自己不敢妄用,隻能供奉起來以示皇恩浩蕩,如今正好把這些物品還給皇帝。
曹操的這一手玩得十分漂亮,僅是通過一番說辭,就讓廉價的日常用品變成了無價之寶,也讓漢獻帝感動得涕泗橫流。
為了感激曹操的勤王之功,漢獻帝發布了他繼位以來第一道符合自己意志的诏書:封曹操為大将軍(全國軍隊總司令,地位在三公之上)。
曹操的地位因擁立天子而直線上升,但有的人卻不樂意了,甚至傳達出深深的不滿情緒。
- 09 -
一統北方
當天子的诏書到達河北時,冀州牧袁紹氣得拍案而起,狠狠說道:“曹操難道還想踩到我的頭上去嗎,别忘了,沒有我的救助,他早己被人殺掉喂狗了,如今居然敢拿着雞毛當令箭來命令我!”
袁紹一向以“四世三公”的家世自高自大,如今聽說曹操居然做了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軍,他豈能不怒,要不是顧忌着輿論走向,恐怕已經集合大軍打到許昌來了。
為了安撫袁紹,曹操無私地把大将軍之位讓了出來,并謙卑地寫信求和。
“手握天子”的曹操并沒有急于開疆拓土,反而盡可能安撫袁紹,以換取休養生息、伺機而動的時間。
随着中原群雄的不斷覆滅,袁曹兩大勢力終于到了一決雌雄的時刻。
公元199年,袁曹正式決裂,兩大陣營集兵于官渡前線,同時展開了拉攏盟友的策略。而雙方第一個拉攏的對象,則是盤踞在穰城的張繡。
張繡與曹操曾有殺子之仇,而當張繡舉衆來降時,曹操不計前嫌、熱情相迎。不僅封其做了揚武将軍,還和他結成了兒女親家。
曹操的坦誠與度量,獲得了天下人的稱贊,無論是荊州的王粲還是關中的鐘繇,都認為曹操必勝!
公元200年8月,曹操屯軍黎陽,并派遣于禁屯兵河上。同年9月分兵守官渡,“官渡之戰”,一觸即發!
抓住時機的曹操,錯過時機的袁紹,觀望時機的劉表,中原格局的走向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了結果:袁紹一敗塗地,曹操一統北方!
當曹操帶領着大軍進入袁紹老巢邺城時,他終于按奈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動,一行熱淚從眼角滲出,這是喜悅之淚,也是自豪之淚。它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滿地荊棘、哀鴻遍野的中原戰亂,終于在我的手上完結了。
明代作家鐘惺曾作《邺中歌》以歎曹操平定河北之功業:
邺則邺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雖然曹操做了很多有損口碑的事,但卻沒有人能夠否定他的忠義之名與英雄之器。
- 10 -
初心未泯
北方的再次一統,使曹操看到了天下歸一的希望。
公元208年,已是漢丞相的曹操盡起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荊州。
臨行前,他寫下了傳唱千古的《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垂垂老矣卻壯志不減當年的曹操,帶着那馳騁千裡的豪情與一統天下的美好藍圖,南下荊州了。
在他眼中,似乎已經看到了天下一統,百姓和樂的美好景象。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孫劉聯盟,疾疫突起,東風忽來,火焰騰飛,也許是上天故意和他開了個玩笑,在這“折戟沉沙”的赤壁,曹操那一統天下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從此以後,曹操的勢力再也未能向南推進一步,“赤壁之戰”不僅改變了天下走向,也改變了曹操的人生态度。
在此之前的他:匡朝庭、救天子、扶漢室、定天下;
在此之後的他: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進公稱王,屠戮漢臣。
但即便如此,曹操的心中仍保有漢臣的一絲情懷,面對着司馬懿甚至孫權的勸進,他堅守住了身為漢臣的最後一絲底線——願為周文王,至死不稱帝。
從一腔孤勇的熱血青年,到世人眼中的亂世豪傑。
或許曹操的一生忠奸難辨,但他一生所求,亦不過“天下太平”四字。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知我罪我,一任諸君。
就這樣,曹操帶着這其中一言難盡的滋味,留給世人一個東臨碣石的背影,留待後人去喜去厭,去誇去罵。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穿過浩瀚的曆史波濤,洗滌複雜的功過是非:
也許曹操隻是一個揮舞着雙戟、去刺殺奸臣的江湖俠客;
也許曹操隻是一個手不釋卷、時常教導兒子好好學習的平凡父親,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曹孟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