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市黨代會精神
大力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小小的路口開始試點“右轉必停”模式、家門口的斷頭路打通後不再煩心、道路建設從“一塊闆”變“三塊闆”……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通州區獲悉,城市副中心在交通系統建設的細節上下足繡花功夫,給居民帶來了大大的幸福感。
改造“小路口”帶來“大溫情”
位于通順路路口的斑馬線,近日成了副中心的“網紅景點”,而讓這條斑馬線“紅”起來的不是風光美景,而是一行醒目的大字“右轉必停”。所謂“右轉必停”,是前不久通順路和潞苑北大街兩個路口剛剛開始試點的大貨車“右轉必停”模式。在試點路口,四個方向的右轉區域均施劃了醒目的“右轉危險區域”的标志,當貨車行駛到該路口時,駕駛員可以清晰地看到“停”字樣式的交通警示标志。
“駕駛員看到警示标志後,必須将車輛停放在右轉車道停車讓行線後方,觀察車身周圍是否有非機動車、行人,确認安全後再起步行車。啟動過程中禁止急加油門,并要不斷觀察左右後視鏡,緩慢行駛通過路口。”路口執勤的交警介紹:“這個‘停’可能隻需要短暫幾秒,卻給行人留出了關鍵的安全時間。”
事實上,類似于“右轉必停”這樣的交通“微改造”,已經在副中心很多路口實施。北關路口不久前設置了“二次過街”系統,顧名思義就是在斑馬線中間位置增設信号燈,對兩部分斑馬線上的行人通行情況進行單獨控制,行人根據信号燈指示分兩次通過馬路。過馬路時,行人可以走到路中央的“安全島”,等待下一段路信号燈變綠後,再繼續通行。“安全島”兩側設置了柔性警示樁,側面刷上了黑黃警示反光漆,即使在夜裡也非常醒目。“安全島”的行人駐足區還設置了阻車石,防止不熟悉路況的車輛從這裡掉頭,從而保護行人安全。
“網紅斑馬線”的出現,不僅改善了交通安全情況,還讓所有生活在“交通大動脈”旁的市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溫情。這兩年,不少市民發現,家門口的路越來越暢通了,這背後正是“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系統在起作用。
通州區城市管理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智慧交通是“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構建出特勤控制、綠波控制、人行過街自适應等一批應用場景。2018年,在喬莊北街安裝了全市首創的智能斑馬線系統,該系統可以采集抓拍所有通過路口的車輛,将車牌與當前車速綁定,記錄未減速車輛的車牌、車速及視頻信息,作為事後執法依據。
截至目前,像這樣的人行過街自适應系統,副中心已安裝10餘處,從投入使用情況看,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員過馬路時更為謹慎,行人與車輛闖紅燈的行為大幅度減少,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測評報告顯示,智慧交通系統運行後,副中心平均車速提高15.6%,城市主幹道通行時間縮短32.5%。
打通“小梗阻”換來“大暢通”
“斷頭路終于打通了,現在回家再也不發愁了。”住在珠江拉維小鎮的蔡女士說,家門口的潞苑四街曾是一條東西向斷頭路,周圍小區、醫院、學校衆多,人流、車流量大,一度是城市交通脈絡上的“小梗阻”。今年,這條路改造後,斷頭路被打通,通行能力顯著提升,周邊通瑞嘉苑、珠江拉維小鎮等小區的居民終于不再為回家發愁。
完善的路網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市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證。區城市管理委了解到,近年來,通過規劃、建設多條次幹路、支路等城市道路,有效緩解了主幹道交通壓力,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完成包括藝苑東街、土橋中路、潞苑中路、焦王莊街、潞苑一街、潞通新路、玉橋東二路等41條城市微循環道路改造,助力市民出行。
目前,區城市管理委正在結合副中心規劃,推行“點-線-面”的建設思路,即推進斷頭路的“點”建設,軌道交通及道路幹線沿線的“線”建設,重點功能區、交通樞紐及交通熱點地區的“面”建設。将微循環道路建設工作與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疏導主幹路的擁堵相結合,使整個交通系統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
為了“小幸福”要下“大功夫”
沿濱河中路一路向南騎行,新鋪設的柏油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雙向四車道平坦寬敞,配上兩側花紅柳綠的綠植,讓騎行者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為保障自行車路權,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區,城市副中心在慢行系統建設方面着實下了大功夫。
“以前修路都是‘一塊闆’,現在修路都是‘三塊闆’。”區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一塊闆”,就是在整條馬路面上施劃虛實線,區分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而“三塊闆”,則是在路面兩側設置綠化帶,把中間的機動車道和兩側的自行車道隔離出三部分,不僅美觀,還能充分保障自行車的路權。
如今這種高标準打造出的“三塊闆”慢行系統模式,已先後在梨園中街、潞苑五街、焦王莊街等共計50餘條城市道路的慢行系統建設中全面采用,推動交通發展理念從“以車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城市副中心慢行系統裡程已達到1280公裡,綠色出行比例已達74.5%。
為了讓市民騎車、步行更加舒适,副中心不斷提升治理力度和改造精度,如東六環西側路、濱河中路施劃“視覺減速線”,用“車道變窄”提醒司機減速慢行。環球影城慢行示範區怡樂中路一個轉彎半徑的變化,實現機動車轉彎降速,降低右轉機動車對騎行者的幹擾等。慢行系統正實現從“有”到“優”的轉變。
此外,副中心還将提質老城地區58.5平方公裡慢行系統出行環境,以區域為單元開展改造工作,采取“一路一策”的方式織密織細城市道路慢行系統交通網絡。2022年,計劃打造北苑示範區及溫榆河三網融合示範區,2023年逐步覆蓋老城地區及構建北運河、溫榆河、小中河、減河等三網融合體系。(記者 武文娟 攝影 唐建)
(原标題:施劃“右轉必停”标志 設置“二次過街”系統 打造“三塊闆”慢行模式 副中心41條道路完成微循環改造)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