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源的身上濕透了。汗珠密匝匝從毛孔鑽出來,扯成線地往下淌,全都漚在防護服裡。但手頭的工作,讓他暫時忽略了這黏乎乎的不适感。
“五一”期間,許星源在鴻博家園第三社區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 受訪者供圖
這裡是北京市朝陽區小紅門鄉鴻博家園第三社區。站在核酸檢測點位上,66歲的許星源賣力地維持着秩序。有時,他還拿着手機,幫醫護人員掃描居民的身份信息,在他和其他志願者的參與下,社區居民有序完成了5月1日及5月3日-5日的全員核酸檢測。
在許星源眼裡,自己所做的不算什麼。“社區有需要,我作為黨員,就得站出來。”抱持着這一心态,這位36年黨齡的老黨員率先報名成為志願者。他拒絕待在更為安全的外圍,做了一名稱職的“大白”。
“我多出點力,别人就少受點累”
4月30日下午1點,在社區黨員微信群裡收到志願者招募消息時,許星源毫不猶豫報了名。
此前幾天,朝陽區接連出現确診病例,他家所在的鴻博家園第三社區,也開始着手組織核酸篩查工作。許星源看到,十幾名社區幹部腳不沾地地忙碌着,有人解決彈窗問題,有人回應居民訴求,有人連夜布置防疫工作。
社工們大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忙起來顧不上家裡,他跟着心急,總想去搭把手。後來社區招募能熟練操作智能手機的志願者,他是第二個報名的人。
“五一”期間,許星源在鴻博家園第三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居民信息登記。 受訪者供圖
社工們擔心他年紀大,吃不消,“我66歲,屬于易感人群。社區和我商量,要不就在核酸檢測區域外圍幫着維持秩序,也不必穿防護服。”
但許星源不想放棄,“我沒有家庭負擔,體質還可以,平時喜歡鼓搗電器,所以手機使用也靈活。社區就是我們的家,疫情這兩年,社區工作者們非常不容易。我多出點兒力,别人就少受點兒累,我願意跟他們一塊面對。”
社工們被許星源打動了,允許他穿着防護服,在醫護人員旁邊掃描登記檢測試管和居民信息。為了熟悉登記程序,他不斷向年輕人請教,迅速掌握了流程。
“五一”期間,作為志願者在核酸檢測點忙碌的許星源。 受訪者供圖
但很快,許星源發現,比起坐着掃碼,社區更需要人手引導流動的人群——有時,人們會忘記兩米間隔,有人不想排隊、胡亂走動,有人牢騷抱怨……“我歲數大,比年輕人更有号召力,幹脆就我去引導。”5月1日起,許星源就站在隊伍周圍,展開雙臂,不停指揮人群向前移動,或是停下等候。
對于居民來說,這隻是個肚子微微凸起、胖乎乎的“大白”。他們不知道的是,防護服下,許星源早已被汗水打濕,裡面帶顔色的衣服也全都透出來。為了避免頻繁上廁所,他一天隻喝兩瓶水,還不到平時飲水量的一半。
作為志願者上崗的第一天,許星源不到5點就醒來,幫着社區搬運器材、擺放桌椅。等到一天工作結束,已是晚上8點。回到家後,他感覺腰酸背疼,雙腿發沉,後續幾天他實在撐不住了,隻得早早入眠。
為了“家人”
和社區打交道,許星源已經很熟悉。
2015年5月,已退休多年的他,入住鴻博家園第三社區。從那時起,他便跟着幾支社區的老年隊伍活動,他們一起唱歌、演出,弄弄音響,搞搞燈光和伴奏。平時社區組織的黨建活動,許星源也都積極參與。
許星源。 受訪者供圖
此輪疫情前,他憑着過往參加活動的經驗,又跟着社區入戶宣傳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但一些心存顧慮的居民,并不是很配合,有的甚至一把撕碎了登記表。
“這時候不能急,隻能先跟社區彙報,再進行一些情感上的溝通。”許星源的辦法就是“現身說法”,“每次入戶,我都和他們講自己的經曆,告訴他們我已經接種了三針疫苗,讓他們更有實感。”
他還摸索出了一套溝通心得。“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想法、有什麼顧忌,然後針對他提出的想法,打消他的疑慮。”
這套方法論,在他化身“大白”之後也派上了用場。一天,核酸檢測工作持續到下午1點,但點位依舊排着長隊。檢測的醫護人員需要休息,但有的居民們不樂意了。“他們排了很久,确實積累了情緒。”許星源理解,他一面趕忙與社區溝通,協調其他大夫支援,一面安撫居民,“咱們互相體諒一下,醫護人員又餓又熱,很快就會有人頂上來了。”
5月1日,許星源在鴻博家園第三社區居委會辦公室參加志願工作上崗前會議。 受訪者供圖
而眼下這些天的體驗,也讓他對社區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工作也是為了咱們大夥兒。作為居民,你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隻是你參與了,工作推動起來也就省力了。”
社區工作者們也都記住了熱心腸的“許叔”。他們極為照顧這位66歲的老黨員。
“有時候我剛頂上一會兒,他們就讓我趕緊歇着。我血壓和血脂有點兒高,臉容易發紅,社區書記就總是問我,‘你吃藥了嗎?感覺如何?’3日到5日的那輪檢測,我來得早,下午四五點鐘,他們就讓我趕快回家休息,他們來做掃尾工作。”
這些讓許星源很感動,“他們對我都很尊重,一口一個‘許叔’叫着,和家人一樣。”
為了“家人”,許星源願意多出點力。
“面對任務,不能退縮”
5月6日,許星源居住的鴻博家園第三社區二期C區被劃為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再加上出汗受涼,許星源患了熱傷風,他的志願者工作不得不暫告一段落。
他在家按時吃飯、搞搞音響,但這樣的生活也讓他心裡空落落的。他和社區申請,希望能幫忙運送物資,哪怕是搭把手、遞個小件。但社區希望他好好休息,後期缺人再聯系他。
面對疫情,許星源心裡也有些打鼓。但社區工作者“知道危險也要上”的精神鼓勵着他。他一直記得,之前一位居民出現疑似症狀,但堅持要到點位檢測,别人都不敢上前,隻有社區書記沖上去,有理有據地勸離了那位居民。
有時他也會想起一位社工姑娘,明明孩子生病在家、自己身體也弱,但還是跑前跑後,好幾天沒歇着。
“看到這些工作人員的狀态,還有什麼雜念?”許星源告訴自己,“任務就在眼前,你不能退縮。”
新京報記者 左琳
編輯 李彬彬 校對 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