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詩書悲歡,寫暖心文字,歡迎關注春深讀書哦!
“如火如荼”這一成語常被人用,也常有人用錯。春深君就不止一次聽到,莘莘學子演講時說“如火如茶”,一“橫”之差,不僅字音不同,涵義也是相差甚遠。
當然,這裡的“莘莘學子”多是小學生,念個白字也沒什麼,如果我們在寫文章、作報告時用錯詞、讀錯音,可要鬧笑話了。
那麼,荼和茶有什麼區别?除了讀音,含義有什麼不同呢?
“如火如荼”與吳王的野心“荼”這個字是古代就有的字,有兩個讀音,shū和tú。
讀shū時,意思是“玉闆”,也通“舒”字,現在不常用,更多的用法是讀“tú”這個音的時候。
“荼”tú,本義是一種苦菜,《詩經·邶風·谷風》這首描寫怨婦苦思的詩歌裡,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荠”之句,意思是“誰說荼菜味道苦澀難以下咽?我吃來卻像荠菜一樣又甜又香。”
“荼”也指茅草、蘆葦一類植物開的小白花,《鄭風·出其東門》裡說“出其闉阇,有女如荼。”,這裡的荼指的是白色的茅花,茅花盛開時,遠遠看去一片白,如煙如霧,有種朦胧的美感,這首詩歌裡用荼來形容美麗的女子衆多。
而我們常用的詞語“如火如荼”,“荼”指茅草的小白花,而“火”是紅色的,出自《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講的是吳王夫差出征晉國時的小故事。
吳王夫差接連戰勝了幾個小諸侯國,準備一舉進攻晉國、稱霸中原時,被越王勾踐帶軍隊切斷了吳王的道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吳王決心出奇制勝,讓士兵分成三個方陣,左邊方陣着紅色戰袍,中間的方陣穿白色盔甲,右邊的士兵一身黑衣。
遠遠望去,紅色方陣“望之如火”,白色戰隊“望之如荼”,聲勢浩大氣壯山河,不僅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且流傳下來“如火如荼”這一成語典故。古人用“荼火”來代指紅白相間的戎裝,形容行軍打仗的軍容整肅壯觀,後來用“如火如荼”這個詞語來形容聲勢浩大。
接着說荼的近親“茶”,它指的是采集後經多道工序加工的沖飲提神樹葉,也指用茶葉泡制而成的飲料。也就是我們常喝的茶葉,可見兩個字是有明顯區别的。
古代隻有荼字,沒有茶字既然荼字是指苦菜、茅草花,茶是我們常喝的茶,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它們可以通用呢?
原來,茶字是荼字的分化字。
相傳,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發現了茶葉這種好東西,并加以制作飲用,但那時的茶不為品嘗也不為解渴,而是作為藥用。《神農本草》中記載,神農氏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見那時的人們并不常飲茶,而将之作為一種藥草。
因此那時沒有“茶”這個字,由于“荼”有苦菜的涵義,而茶“味苦”,所以一直用“荼”的引申義來表示。這是荼和茶兩個字離得最近的時期。
直到唐代,被尊為“茶聖”的茶學家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将“荼”字減去一橫,讀音為“chá”,定為現代的“茶”字。
陸羽不僅創造了“茶”字,也改變了人們的認識,将茶這種植物,從味道苦澀類似藥的“荼”,推到廣大百姓的面前,“茶”才成為了廣受大衆喜愛的常用飲品。
不得不感歎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很多漢字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就如“荼”和“茶”,原本同宗,雖然分了家仍有不少“牽絆”,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分清它們弟兄倆。
END.
閱詩書悲歡,寫暖心文字。歡迎關注我的賬号:春深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