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真正的精緻是從容雅緻

真正的精緻是從容雅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1:04:35

真正的精緻是從容雅緻(有一種世故叫天真)1

《誰不愛被當成聖人對待》,[英] 瑪麗-凱·維爾梅斯著,盛韻譯,上海文藝出版社即出

一份好的刊物,體現在它的講究。《紐約客》就特别愛宣揚自己的講究:事實核對如何盡職盡責——哪怕文章中出現紐約地标帝國大廈,校對也要朝窗外看一眼确認帝國大廈還在。《紐約客》的封面和招牌漫畫都是藝術品,連為漫畫配的圖說也要專門搞競賽選拔。《倫敦書評》的講究是另一種風格。它的封面大多是水彩畫,時而淡雅時而奪目,幾乎每張都可以印成明信片。它用的字體是荷蘭人設計的Quadraat,在一衆新羅馬字體印刷的報刊中辨識度極高。當然,它最講究的是文字風格,從不诘屈聱牙,不帶學院腔,也沒有那種插入語、叢句叢生,讓人看半天還找不着主謂賓的老派英語,它的腔調,是艾倫·貝内特、安德魯·歐黑根、朱利安·巴恩斯、希拉裡·曼特爾、佩裡·安德森等當代英語寫作大家的合體:有料,紮勁。

安德魯·歐黑根這樣盛贊《倫敦書評》的主編瑪麗-凱·維爾梅斯:“她為英國散文做出的貢獻,超過過去一百五十年中的任何人……這要是在法國,他們每天早上都會往她家送榮譽軍團勳章。”

為英語散文做出如此貢獻的維爾梅斯,卻并不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她出生在美國芝加哥,因為父親工作的關系(曾經是比利時跨國公司Sofina的總裁),她的童年和少女時代一直在美國和歐洲的城市中搬來搬去。她住過紐約、布魯塞爾、日内瓦等地,14歲去英國上寄宿學校,之後就留在了英國。她喜歡倫敦的理由很奇特,因為小時候在布魯塞爾老是被大人盯着不能淘氣有了心理陰影,她有次在倫敦市中心看到一個穿着體面的瘋女人在馬路上大喊大叫,而國際大都市人到底不一樣,淡定路過,無人圍觀,她當即決定:這是個能安居的好地方。喜歡瘋女人的淵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她母親家搞心理分析的親戚——馬克斯·艾廷根是弗洛伊德的徒弟和密友(維爾梅斯寫了一大本書《艾廷根家族》,馬克斯是主角之一)。戴安娜王妃是她的最愛:漂亮又瘋狂。

在牛津上大學時,日後成為英國國寶作家的艾倫·貝内特是她的男閨蜜。貝内特是屠夫家的孩子,能上牛津是托了福利國家的福,申請到了獎學金。在學生時代的貝内特眼中,維爾梅斯神秘有魅力,她會說俄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但顯然還沒有達到她父母的流利程度,他倆說話的時候一個句子裡就能換幾種語言。“他們是我見過的最見多識廣的夫妻,活像從1930年代電影裡走出來的人兒……我還記得有一年期末考試,瑪麗-凱在蘭道夫酒店住了一個星期複習考試……除了在南希·米特福德或伊夫林·沃的小說裡,我從來沒碰到過舉止這麼國際範兒的人。”

很長一段時間,維爾梅斯和貝内特住在一條馬路上,貝内特幾乎每天去閨蜜家蹭飯,還特别會修各種電器。維爾梅斯的男朋友他都很熟,連老公也是他介紹的。有天他從皇家宮廷劇院回來,對維爾梅斯說:“我給你找了個老公。”當時貝内特參演話劇《鸠占鵲巢》,斯蒂芬·弗雷斯是助理導演。弗雷斯和維爾梅斯第一次約會,是1966年世界杯的開場球賽,英格蘭對烏拉圭。(那年可是英格蘭唯一一次捧得世界杯冠軍呐!)維爾梅斯比弗雷斯大三歲,當時在費伯出版社當編輯,愛穿六十年代标志性的迷你裙,嬌小美麗。兩人婚後生了兩個兒子薩姆和威爾。薩姆患有先天性罕見病,需要密切看護,于是家中多了一個精靈古怪的保姆妮娜。當年所有醫生都說薩姆活不過五歲,現在薩姆已經快五十歲了,多虧家人朋友多年來的悉心照料。這位保姆妮娜在文藝家庭耳濡目染多年後,自修了文學學位,也成了一位編輯和作者,近年她将在維爾梅斯家當保姆時每周給姐姐寫的信結集出版,竟然成了暢銷書,還被尼克·霍恩比改成了同名迷你劇在BBC播放。《愛你,妮娜》出版後,貝内特還有點兒小小的不開心,他對妮娜說:你和瑪麗-凱把好詞好句都給霸占了。妮娜說:我也想在信裡把你寫得更風趣些,可是一來當年我啥也不懂,二來我姐也不愛看這些,而且你在我眼裡就是個中年大叔呀!不過妮娜心裡也明白,如果她的家信裡沒有提貝内特、喬納森·米勒、克萊爾·托瑪琳這些文化名流鄰居,怎麼會有人願意出版呢,更别提暢銷了。愛八卦的島民,不就想看看大作家、大導演、名編輯在私底下是什麼樣子嘛。

随便挑一段妮娜的家信:

前幾天我在給薩姆和威爾做迷你漢堡,這時候斯蒂芬·弗雷斯來了(看上去像個流浪漢)。他拿起一個生肉漢堡就吃掉了。我其實驚呆了但是表現得很淡定。後來告訴瑪麗-凱,她說他就是這副鬼樣子(吃生牛肉)。

好玩的是薩姆叫斯蒂芬“3591815”,這是他的電話号碼。

我:你怎麼用電話号碼叫你爸?

薩姆:這很正常。

我:一點不正常——你怎麼不用我的電話号碼叫我呀。

薩姆:你的号碼就是我的号碼呀,笨蛋。

這時候弗雷斯和維爾梅斯已經離婚了,倆孩子都跟媽。他們分手後依然是朋友,弗雷斯有時候給《倫敦書評》寫稿,他的現任畫家妻子安妮給《倫敦書評》畫過封面。貝内特說維爾梅斯對朋友特别忠誠,她的很多好友是讀書時代起就要好的。劍橋古典學大公知瑪麗·比爾德在“9/11”發生後不久發的評論被斷章取義,遭到義憤群衆的群起圍攻,隻有維爾梅斯公開支持她。R. W. 約翰遜因為在文章裡引用了錯誤的信息招來一場官司并且打輸了,《倫敦書評》支付了所有費用,維爾梅斯跟他隻字未提此事。

維爾梅斯編了近四十年《倫敦書評》,花費的心血比任何人都多。辦公室裡的人都知道,看她的臉色就知道這期文章好不好,如果她氣呼呼,八成是稿子不滿意,她和副主編會花式形容不靈光的作者和文章:“同花順差口氣”“結塊”“催吐”“一編完就土崩瓦解”……如果她容光煥發,那肯定是看到了特别好的稿子,這時候她會給作者發“帶吻電報”。《倫敦書評》的編輯流程很奇特,全辦公室共用一個工作郵箱,每個人都可以給作者寫信或回信,每篇稿子都是大家輪流看一遍,每個人都可以校對并提修改意見。

維爾梅斯自己寫的文字不算多,但很能體現刊物的趣味和腔調。她的文集《誰不愛被當成聖人對待》即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錄了她對《倫敦書評》幾位核心人物的回憶文章,她的書評(愛寫一些驚世駭俗的女人),她的日記,以及幾位作者寫與她的交往。翻譯這些文章特别愉快,以至于我完全沒有犯習慣性的拖延症。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頗有點張愛玲的那種世故與天真的無縫對接,她總能看到人事關系的微妙之處,又時常有讓人過目不忘的金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