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學的主題語?體裁分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文章體裁:記叙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關于文學的主題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體裁分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文章體裁:記叙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文章的體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記叙文、論說文、抒情文、應用文四類。現在分别說明如下:
(一) 記叙文:記叙文是記事文和叙事文的合稱。記事文又叫做記述文,是把個人看到的、聽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将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狀、色彩、狀态、情景、性質、效用、方法記述下來的文章。叙事文,又叫做叙述文,是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動作、變化,使人知道事實經過的文章。記叙文包括的範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遊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叙文的範疇。狹義的記叙文是指以記人、叙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變化和發展進行叙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遊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正因為記叙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寫人的記叙文一般是(1)一事一人 (2)多事一人 (3)兩人文章
(二) 論說文(初中常常分成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論說文包括說明文和議論文。
說明文是解釋事物、闡明事理、分析因果、說明意義,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識的文章。
初中常見的說明文的分類
事物說明文說明:解說實體事物的形狀、結構、性質、特征等的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說明:闡釋抽象的事理、本質、關系、規律等的說明文。這類說明文的特點在于通過對現象的說明,達到剖析本質的目的。
科學小品說明:用文藝的筆調介紹科學知識,既有科學性,又有文藝性。這類作品題材廣泛,短小精悍。
科普說明文說明:語言比較平實、非文藝性的介紹知識、普及科學的說明文。
解說詞說明:對事物、人物進行講解說明的一種說明文體。是配合實物、圖畫的說明。
1、闡釋性說明文
從幾個不同側面來解說事物、闡釋事理的說明文叫闡釋性說明文。有關曆史、地理、物理、化學、動物、植物、科學衛生、語言文藝等方面的知識性文字或教材、科學實驗報告、器物使用說明等都屬于這一類。這類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質,闡述事物的變化過程和規律,解釋原因,闡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物理、化學、生物、曆史、地理、語言、文藝等方面的知識性文章或教材以及考察實驗報告、器物工藝說明等都屬于這一類。
2 、述說性說明文
通過簡述概況或情節來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叫述說性說明文。電影、電視劇各戲曲的劇情簡介,小說和其他文學作品心的内容提要、連環畫或某些攝影照片的解說詞等都屬于這一類。這類說明文以夾叙夾議的方法,記錄物象變化、人物經曆,諸如自然現象記述、工藝流程介紹、人物生平簡介、書刊介紹、電影戲劇作品的内容提要、重要建築物的解說詞等均屬于這一類。
3、文藝性說明文
運用形象化的手法來介紹事物、闡述事理的說明文叫文藝性說明文。這類說明文具有較多的文學色彩。知識小品(或叫科學小品)、名勝古迹、文物的說明簡介等都屬于這一類。
一般說來,前兩類的寫法比較平實,重在對事物或事理的條分縷析的解說。後一類的寫法活動活潑,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藝筆調。
議論文是發表自己的主張,批評别人的意見,列舉理由和例證,來确立自己主張,使别人信服為目的的文章。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确,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别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采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别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于議論文的範疇。
議論文結構
1.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2.可分兩大類
a.縱式: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例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例2.“起錄轉合”式:開頭破題,引出論述問題;接着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是雙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後歸結,就是“合”。
b.橫式: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例如:
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
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内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三) 散文:散文具有記叙、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⒈記叙散文
以記叙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稱為記叙散文。
記叙散文叙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叙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須作者明确抒發。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根據該類散文内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将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叙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叙事最顯著的區别。
偏重于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别。
另外,這類散文中還有一種偏重于描寫景物的一類,這種散文描寫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風土志以外,主要是遊記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迹都屬記遊範圍。遊記散文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于物,達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凡是抒寫個人的情感,如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及微妙情緒,如憂悒、頹唐、甯靜、興奮等心靈感觸的文章,主要用以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強想象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興、拟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現,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見。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具體事物,借助象形聯想或意蘊聯想把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如楊朔的多數散文,矛盾的《白楊禮贊》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賦景物以生命,明寫景,暗寫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劉白羽的《日出》等。
散文的特征
⒈較強的紀實性
散文具有較強的紀實性質。但對紀實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較大分歧,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有三種。
一是主張絕對真實:“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們要靠旅行訪問,調查研究了積蓄豐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經過,人物的真實,場地的實景,審察清楚了,然後才提筆伸紙。散文特寫決不能仰仗虛構。它和小說、戲劇的主要區别就是在這裡。”(周立波《散文特寫選·序》,《散文特寫選(1959-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張“大實小虛”:“散文寫作,在選材上也并不是絕對地排斥任何虛構的。也就是說,在保持題材上大體真實(請注意,這裡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學科學中的‘真實性’的含義,故稱之為‘題材的紀實性質’)的前提下,某些細節的虛構,乃至某個次要人物的虛拟,不但在創作實踐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許的,而且有時甚至是很必要的。……關鍵則是要‘大實小虛’。”(韓少華《散文散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寫作論》)
三是供實用的散文,要嚴格地寫實;供欣賞的散文,允許有虛構的成分存在:“談散文創作,我們還不能不談虛構。虛構是文藝創作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它對于概括社會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題均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散文創作也不一味地排斥這種方法。具有寫實特點的散文體裁之所以不排斥虛構,是因為人們寫散文,自古以來就有供實用和供欣賞的分别。供實用的散文,隻能嚴格地寫實,不允許有任何虛構;而供欣賞的散文,在寫實上就不那麼嚴格,允許有虛構成分存在。”(冠顯《散文寫實說》)
⒉取材的廣泛性。散文的取材範圍十分廣泛,大千世界幾乎無不可寫。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給人以知識、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東西都可信手寫來,綴成優美的篇什。其次,表現在寫作散文時,可以在一個主題的統率下選取不同時間、空間的材料,十分自由。
⒊議論性散文
以發表議論為主的散文稱為議論散文。
它與抒情散文一樣注重情感的抒發,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
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爐,合政論與文藝于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都是典型的議論散文。
(四) 應用文: 應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所寫的文字、文書,都屬於應用文。經常應用的個人簡曆、調查報告、實習報告、思想彙報、工作總結、求職演講、慰問信、表揚信、感謝信、祝賀信、嘉獎書、合同樣本、商業廣告、通知、通報、産品說明書、申請書、讀書筆記、說明書、書信、日記、便條、公文、契約、柬帖、啟事、聲明、對聯等等都是.
應用文的格式:①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獨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則,就會違反構段意義單一的要求,變成多義段了。
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幹段來書寫。
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緻”、“敬禮”為例。“此緻”可以有兩種正确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着主體正文之後,不另起段,不加标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緻”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後應該加上一個驚歎号,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稱呼和祝頌語後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擡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寫日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