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雨心
神秘的青藏高原上,一望無垠的草地被青蔥的綠色所覆蓋。在崇山峻嶺之間,隻見在這廣袤的大地上,成群的野牦牛正彙成一股龐大的力量,展示着自然的生機與壯闊。鏡頭一轉,一頭名為“昆侖”的野牦牛出現在畫面之中,從山脊上注視着山腳下的家牦牛群……
《衆神之地》劇照
說到近日話題度最高的紀錄片,那在收官之際還保持了9.3豆瓣高分的《衆神之地》,絕對能夠跻身其中。鏡頭之下,行走于高原之上的雪山使者野牦牛,皮膚呈現出粉紅色的海上精靈白海豚,以及森林之王東北虎和出沒在雨林中的巨無霸亞洲象,這四種被稱為旗艦物種的動物,它們如何與自然共生,又如何與人類共處的故事,都在片中得到了呈現展示。
《衆神之地》劇照
每一幀都美如壁紙的畫面、動物們憨态可掬的面貌、動物在與人的相處中形成奇妙共存關系的故事……翻看《衆神之地》的評論區,就能看到該片為何獲得如此高分的原因。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該片作為國内首部“全華班”(團隊裡面所有攝影師都是中國人)拍攝的自然人文紀錄片,其也承載了人們對于國産自然紀錄片的期待。
一直以來,無論在過去還是當下,提起口碑爆棚的自然類紀錄片,人們首先想到的,不外乎BBC的“星球”系列、“王朝”系列等。在該領域中,BBC的存在可以說長期處于“不敗之地”,自然類紀錄片也成為了其的“金字招牌”。無論從拍攝的技術手段、攝影人員專業素質、對于自然世界的解讀和展示,BBC走在了行業的前端。就拿近年來的“星球”系列和“王朝”系列來說,前者從無垠的浩瀚海洋到微觀的植物世界,探尋這顆地球上不為人所知的自然角落;後者向人們介紹充滿權力鬥争、家族背叛的動物世界,每一部作品都被網友稱之為“神作”。
相比之下,在國内的紀錄片市場中,自然類紀錄片一直處于“非中心地帶”。自然類紀錄片制作難度大、拍攝周期長,對主創團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縱觀近年來口碑和流量雙豐收的紀錄片作品,大多集中在美食題材或是傳統文化領域。所以,當“四年磨一劍”的《衆神之地》出現在觀衆面前時,帶給人們的驚喜可想而知。“國内也能拍攝出如此精美的自然類紀錄片”“絲毫不亞于BBC”“中國大地非常适合制作這類型的紀錄片”等評論,經常充斥在紀錄片的彈幕之中。
《衆神之地》劇照
而在美輪美奂的畫面之外,該片更為觀衆觸動的,是在那些極緻的自然土地上,人與動物所發生的奇妙故事。譬如,在首集《荒野上的輪回》中,一隻“落單”的小野牦牛被保護站的人員救下,當它用頭頂開廚房的門簾,一臉無辜地望向正在煮沸的牛奶時,清澈的眼神可愛又治愈。再到中華白海豚的故事中,由于漁業的發展造成海洋中食物的短缺,白海豚隻能冒險接近人類的魚類養殖地卻被擱淺在海灘上時,救援人員撫摸着白海豚身上的泥土,鼓勵它遊回大海時……
相較于BBC紀錄片中大量的專業知識輸出,對于生物的冷靜解讀和分析,《衆神之地》中的故事似乎更能觸及到觀衆的心靈,也更能體悟到人與自然的糾纏與影響。
《衆神之地》劇照
雖然在國産紀錄片市場中,自然類紀錄片不算是熱門種類,但對于國内的紀錄片人來說,也一直沒有放棄對于人類和自然關系的探讨。在《衆神之地》亮相前,2020年播出的《蔚藍之境》,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還有《我們的動物鄰居》,嘗試采用更故事化的手法,呈現動物們各自求生的傳奇故事……可以說,國産紀錄片從未停下探尋自然的腳步。
萬物皆有靈,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之上的生靈,都與天地同生,與人類共存,用特殊的方式幫助人與自然對話。《衆神之地》的走紅,也為當下的紀錄片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那就是在這顆星球之中,還有更廣闊的空間等待紀錄片人的走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