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對南京意味着什麼?全國各地走得多了,就經常遇到個尴尬:自我介紹的時候,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鎮江?“南京的旁邊”算是一個直觀的形容詞——總會有人不知道鎮江,但不會有人不知道南京在哪兒吧?鎮江人總是有些無奈的鎮江是江蘇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在周圍幾座大城市的包圍下,常常變成“小透明”,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鎮江對南京意味着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全國各地走得多了,就經常遇到個尴尬:自我介紹的時候,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鎮江?“南京的旁邊”算是一個直觀的形容詞——總會有人不知道鎮江,但不會有人不知道南京在哪兒吧?鎮江人總是有些無奈的。鎮江是江蘇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在周圍幾座大城市的包圍下,常常變成“小透明”。
從地理位置上看,南京和鎮江大面積接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為地處長江和京杭運河的交界處,鎮江自唐代以來就是漕運重鎮。北方來的文人商賈登了岸,下一站必定是秦淮河畔。而如今,屬于南京的溧水、高淳、江甯都曾是鎮江的一部分,而現在行政上隸屬鎮江的句容,曆史上又長期屬于南京。
不管行政區劃怎麼變,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與一個地方的親疏遠近無非看兩點:飯能不能吃到一塊,話能不能說到一起。在這兩點上,鎮江和南京可以說毫無隔閡。我們的菜同屬淮揚菜系,都鐘愛鴨血粉絲湯、湯包、赤豆糊。但很少有人知道,鴨血粉絲湯據傳最早是鎮江落第秀才梅茗所創,還曾經被《申報》主編蔣芷湘題詩稱贊過。我們的方言基本都屬江淮官話。盡管發音還是有很大差别,但俚語有很多共通之處。我有信心和一個南京人用方言交流,但跟揚州人或是常州人可就不一定了。
沒去南京之前,南京給我的印象是古典文藝範兒。記得爸媽結婚不久在玄武湖邊留過一張合影,兩個年輕人咧嘴笑着坐在湖邊,身後是依依的柳樹和氤氲的湖面,照片旁邊還有我爸臨時寫下的一首情詩,浪漫極了。
直到上了小學第一次到南京玩,我才領略到南京的另一面。記得當時坐在出租車裡,窗外是一座座高樓,街頭是湧動的人潮,簡直眼花缭亂。
此後媽媽每次去南京出差,我便喜歡像跟屁蟲一般跟着,走街串巷、泡書店、吃小吃。我慢慢才意識到,南京不是典型的江南。同樣是南方名城,蘇州是婉約派,南京是豪放派。南京像是一個質樸的大哥,從不擺架子,細枝末節處不算精緻,卻足夠包容親切。
記得念高三時,大家沒事喜歡讨論将來要報考哪裡。成績好些的人都不大願意去南京,連南京大學也不大看得上,都滿心想着要去北京上海。我猜大家倒也不是覺得南京不好,就是覺得太熟悉、沒啥新鮮感。
但南京終究是大城市,要比鎮江發達得多,有很多好學校和大企業。特别是高鐵開通後,兩地車程隻有20分鐘,一天幾十趟班次,越來越多的鎮江年輕人都過上了“早上去南京上班、晚上回鎮江睡覺”的“雙城生活”。去年底,南京第一條跨市域的城際軌道交通線路——甯句城際正式開工,計劃于2023年6月通車試運營,标志着甯鎮兩地合作正在進入全新階段。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鎮江人想去外地發展,南京幾乎一直都是首選,因為離家近、機會多。我的爺爺就是在南京念的中專,外公年輕時在東北、西北工作十幾年,後來拼命申請調回南京才心安。
以前不大理解外公,一個鎮江人為何如此迷戀南京?現在有點懂了,走得越遠,越覺得南京也是家。
再說說我眼中的南京人吧。小時候總聽大人們說“南京大蘿蔔”,搞不懂什麼意思,後來得知那是指南京人身上有種質樸、憨直的氣質,少了些南方人的細膩,多了些北方人的豪爽。特别是上了年紀的老南京,大都是熱心腸,碰到陌生人也喜歡瞎侃。
要說具體例子,不得不提我的“南京奶奶”,一個可愛的南京女人。
南京奶奶比我的親奶奶小幾歲,大眼睛,波浪卷,下巴上有一顆漂亮的痣,印象中她一直很時髦。小時候她每年來鎮江看望奶奶,我以為是遠方親戚,後來才知道她其實跟我們家沒有血緣關系。
聽爸爸說,她是當年知青下放插隊到了鎮江鄉下,年僅十六歲。奶奶見她一個人可憐便救濟了她,在閣樓上把她安頓下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就從鄰居家借來雞蛋煮給她吃。後來知青返城,她就回了南京,幾年後又尋回村裡找奶奶,從此再也沒斷了聯系。
十年前,奶奶身患重病,被轉到南京鼓樓醫院動手術,南京奶奶全程陪伴左右,像親妹妹一樣給奶奶洗腳擦身,隻可惜未能挽救回來。幾年後,爺爺也再次去南京動手術,術後一直住在南京奶奶不算寬敞的小屋子裡。南京奶奶讓丈夫照顧,自己睡陽台。
今年春節,爺爺八十歲壽宴上,南京奶奶也專程從南京趕來。晚輩們準備了很多節目,接連上台表演。接近尾聲時,南京奶奶也坐不住了,要來話筒,用一口地道南京話高歌一曲《遇見你是我的緣》,氣氛好不熱鬧。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