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元帥的《遊七星岩》詩勾勒出七星岩的秀麗景色。
七星岩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景區總面積達8.23平方公裡,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狀如天上北鬥七星而得名。
遠古時代,七星岩一帶原是古河道,西江河水出三榕峽後分為兩支,一支稱西峽,經七星岩下洩,一支稱東峽,穿羚羊嶺往下遊。由于長期受西峽流水沖刷及風雨侵蝕,北嶺山下七座裸露的石灰岩岩峰,形成了蒼翠的奇岩和千姿百态的溶洞及深邃奇特的地下長河。據《粵東筆記》記載:古稱肇慶兩水夾洲,當西江水漲時,諸岩皆可舟遊,宛如武夷九曲,蓋西江之水,一從城南羚羊峽,一從星岩前後出瀝水,今此水淤塞,半為田半為瀝湖。
七星岩分别是阆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又稱禾婆岩),七座石灰岩山峰如北鬥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湖面上。景區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為主體景觀,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主要有水月岩雲、星岩春曉、天柱摘星、星岩煙雨、玉屏疊翠、千年詩廊、水中林趣、卧佛含丹、仙鶴呈祥等景點。而景區内的摩崖石刻更是嶺南地區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另外還有20多公裡長的林蔭湖堤,如綠帶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裡湖分割成五大湖區卻又相互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岩摩岩石刻群又被稱為千年詩廊,是蜚聲中外的文化遺迹之一。唐開元年間的李邕就在石室洞口留下全國著名的《端州石室記》。此後唐朝李紳,宋朝包拯、周敦頤、郭祥正、黃公度,明朝俞大猷、吳國倫、郭都賢、陳璘,清朝黎簡、馮敏昌等都在洞内外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或題名。其中李邕《端州石室記》、馮敏昌的《七星岩五首》、黎簡的《南服隕石》被稱為七星岩石刻詩詞的三絕。
除此之外,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領、廣東總兵俞大猷寫的“胡然北鬥宿,化石落人間。天不生奇石,誰擎萬古天?”抒發豪情壯志,至今仍令後人感受到強烈的勵志情懷。以及南宋黃公度的“天上何時落鬥星,化為巨石羅翠屏。洞折三叉盤空曲,壁立萬仞穿青冥。”;明朝鄭芝龍的:“偶緣開府抵嵩台,奇石清泉灑綠台。群玉山頭迎佛相,恍疑身已在蓬萊。乳岩突兀五丁開,直把星辰摘下來。金粟莊嚴真色相,肯慚能賦大夫才。”等人題寫的詩詞。
明代萬曆年間,肇慶知府王泮點題七星岩二十景,并寫有贊詩,其中:
天柱流虹
東南天柱削嶙峋,五彩流虹飲澗津。
忽訝飛梁接星漢,行行欲探玉樓春。
阆岩夕照
阆風吹散暮雲收,古桂蒼蒼積翠流。
返照入江翻碧浪,岩扉欲共水光浮。
蓬壺仙經
蓬壺仙經倚雲霄,石勢天然鳥鵲橋。
三十六峰應可接,教人錯恨路迢迢。
星亭擁翠
何年星隕石為山,留得星亭在世間。
萬頃松濤翻翠入,一泓流出水潺潺。
杯峰浮玉
水杯浮海欲之東,風勒回流柱水中。
一碧湖光峰一點,水晶盆吐玉芙蓉。
虹橋雪浪
百尺飛虹激怒濤,東風翻作雪花高。
試詢枚叔觀何似,應是瑤山駕六鳌。
天閣晴岚
寶閣淩虛天半開,四山如畫巧難裁。
晴風乍卷岚光散,笑倚危闌逼鬥台。
臨壑荷香
芳亭臨壑受風和,冉冉芙蕖映綠波。
一隊紅裙采蓮去,錦香叢裡度嬌歌。
而清光緒二品官陳建侯用雄渾隸書揮寫的 “五嶽歸來不看山,料應未上七星岩,勸君放眼尋将去,更有蓬萊在世間”的妙句脍灸人口。
在當代詩刻中,朱老總和葉帥的《遊七星岩》“七星降人間,仙姿實可攀。久居高要地,仍是發沖冠。開心才見膽,破腹任人鑽。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及“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的詩詞,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豁達的胸懷和對祖國秀美江山的熱愛,至今廣為流傳。而1966年2月陳毅元帥觀覽後賦五古詩一首: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裝。
瀝湖環四面,千頃姿汪洋。
阆風亭欲飛,玉屏如鐵牆。
石室歎鑽天,景福秘地藏。
壁上題詞句,千年成詩廊。
對山擎天柱,任人說玄黃。
彩樓挂其間,飄渺而微茫。
蟾蜍立水邊,仙掌在其旁。
朝暮兩相依,恰似姊妹行。
禾坡有奇趣,離群守一方。
高踞而南面,氣宇最軒昂。
我來遊岩遍,怡悅蕩心房。
攀岩試腰腳,垂釣話濠梁。
且喜腰腳健,少壯贊我強。
謂我尚未老,可以上戰場。
其中的“壁上題詞句,千年成詩廊”的“千年詩廊”四字,就成了七星岩石刻的代名詞,也為七星岩石刻豐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人文景觀賦予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譽。
七星落凡,一鼎擎天,造化厚贈彌足珍重。林老泉幽,船歌鶴舞,經年營建更須頌揚。湖山競秀,文風流遠,鑒讀古今情,感悟星岩峻。願世代傳續,創建更加美麗的七星岩景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