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17 00:35:49

審核專家:王國義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後

豆腐,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味覺寶藏。早在漢代時,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豆腐的制備方法,通過在豆漿中加入石膏,從而得到“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豆腐及其制品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它不僅美味,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老豆腐嫩豆腐)1

豆腐 來源丨pixabay

但對于豆腐這麼習以為常的食物,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你可知道豆腐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從黃豆到豆腐,又是通過什麼方法才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模樣呢?

豆腐的制作過程

衆所周知,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就是黃豆,其制作過程也大緻可分為“泡豆-磨漿-濾漿-煮漿-點腦-壓制成型”等幾個步驟。

在豆腐的制作過程中,作為原料的黃豆需在浸泡一段時間後,等到豆子泡漲到2—3倍大時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磨成豆漿。而後過濾掉豆漿的雜質(即豆渣),加熱将豆漿煮熟,撇去浮沫,使它變得順滑純淨,這樣可以提升豆腐的口感。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老豆腐嫩豆腐)2

黃豆,豆漿,豆腐 來源 | pexels

準備好熱豆漿後,下一步就是點腦。

點腦,即點鹵形成豆腐腦的過程。而讓液體豆漿變成固體豆腐的關鍵,就是點鹵。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經過點鹵的豆漿會發生慢慢沉澱,逐漸形成半固體的豆腐腦。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老豆腐嫩豆腐)3

制作豆腐 來源 | 中新網

凝固後的豆腐腦滑嫩易碎,強度較小,無法成型。為了得到硬度更大的豆腐,就需要進行最後一步——壓制成型。壓制,就是擠壓掉豆腐腦中的水分,在壓制之前,還需要把豆腐腦全部打碎,破壞原本蛋白質的排列結構,釋放出更多的水分。水分的多少可以影響豆腐的口感,想要得到老豆腐就多壓點水分,想要嫩豆腐就少壓掉點水分。

豆腐裡的科學

液體的豆漿是怎麼變成固體的豆腐的呢?這其中關竅就藏在那看似變戲法似的“點鹵”上。點鹵,就是在熟豆漿中倒入鹵水,從而達到沉澱凝聚的效果。

鹵水,又叫鹽鹵,是由海水制鹽或鹽湖水制鹽後的剩餘部分,其中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鈉等成分。這些成分都屬于電解質,溶解在水中後會形成許多自由移動的正負離子,可以起到凝結劑的作用。

豆漿中富含蛋白質,而蛋白質分子較大,不易溶于水,這就讓煮熟的豆漿成為了一種蛋白質分子高速運動的膠體溶液。

有機結構根據對水的反應,可以分為排斥水分子的典型有機結構——“疏水基團”和親和水分子的非典型有機結構——“親水基團”。蛋白質也是如此,它既有以碳氫結構為主的典型有機結構,又有由羧基失氫離子為主的非典型有機結構。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老豆腐嫩豆腐)4

豆腐 來源丨pixabay

疏水基團互相靠攏,親水基團更願意與水分子接觸,由此,豆漿中就形成了許許多多個由蛋白質構成的疏水基團在裡,親水基團在外的結構。而親水基團又會緊緊抓住水分子,形成一套水膜,這樣的蛋白構成就是“膠粒”,它們很小,又因為水膜的阻擋和外圍的基團帶電性一緻,故互相排斥,蛋白質之間也因此無法發生凝聚。

而當在這種膠液中添加凝聚劑時,凝聚劑在水中形成的電解質就會打破原本的局面。電解質中的離子會中和膠粒表面帶電荷的離子,從而使蛋白質發生凝聚。當凝聚的顆粒足夠大時,就會出現沉澱現象。之前分散的蛋白質在鹵水的作用下互相凝聚,形成豆腐腦,再通過擠壓掉多餘的水分,提高蛋白質之間的密度,最終就能夠得到軟硬度适中的豆腐了。

“點鹵”不一定要用鹵水

而鹵水也并不是唯一的凝聚劑,其他的凝聚劑如石膏、酯酸、檸檬酸等,都可以起到相同的凝聚效果。

不同的凝聚劑會影響豆腐的口感和營養價值,但在制作原理上是大同小異的。鹵水豆腐口感綿韌,豆香味足,含水量少,俗稱“老豆腐”“北豆腐”。而石膏豆腐則細嫩光滑,含水量多,俗稱“嫩豆腐”、“南豆腐”。

家常豆腐用嫩豆腐還是老豆腐(老豆腐嫩豆腐)5

内酯豆腐 來源丨某購物網站

除此,市面上還有這麼一種盒裝豆腐,滑滑嫩嫩,潔白細膩。這種豆腐的凝聚劑與傳統不同,它采用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葡萄糖酸内酯,而這也是科技用于食品加工的一個例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