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症,即食物過敏反應,是我們免疫系統對某一特定食物産生的一種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我們的免疫系統有可能會對某種食物産生一種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當人吃了這些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就會與之相結合釋放出許多化學物質,引起身體某一組織、某一器官甚至全身的強烈反應,包括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或組織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引起休克和死亡。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都是在吃了或者接觸食品後出現的不良表現,因而有時可能會把他們混為一談。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同屬食物不良反應,但食物過敏與免疫球蛋白E(IgE)相關,而食物不耐受通常與機體缺少這種食物的消化酶有關。
食物過敏症狀發作有時很快,稱為速發型食物過敏,比如急性荨麻疹等;有時比較慢,稱為遲發型食物過敏,比如慢性濕疹等。食物不耐受症狀以消化道多見,常見的有乳糖不耐受,表現為進食較多含有乳糖食物的時候有腹脹、腹瀉或嘔吐的表現。有些人飲酒之後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也是食物不耐受的表現。
食物不耐受的嚴重程度通常與食物攝入量直接相關,吃得越多可能症狀越嚴重,吃得少可能不會有反應,停止攝入後則症狀可能會很快消失。而食物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可預測,與攝入劑量沒有直接關系,很少的劑量也能引發嚴重不良反應。
食物過敏通常需要結合不同的實驗,比如排除膳食試驗、皮膚試驗以及食物特異性 IgE 檢測等。
詳細的病史可以幫助評估食物過敏,包括進食情況,吃了哪些食物出現疑似過敏的症狀,症狀如何,發作次數,家族過敏史,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情況等。
詳細的飲食日記也可以為病史提供更有效的證據,對吃過的食物種類、數量以及當天所出現的過敏症狀、嚴重程度進行記錄,一段時間之後,通過分析重複出現的食物和過敏症狀之間的聯系分析過敏原。
除了對臨床症狀進行分析,也會結合過敏原檢測來做判斷。常見過敏原檢測方法包括皮膚試驗和食物特異性IgE檢測。
皮膚試驗可以在短時間内篩查出多種引起過敏的食物,但結果會受到皮膚本身敏感程度、試液質量等的影響;食物特異性IgE檢測則通過檢測患者體内每種食物對應的抗體濃度來判斷是否對該食物過敏。
食物激發試驗是目前診斷食物過敏的最可靠的方法,其中,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激發試驗被稱為診斷的“金标準”,因為醫患雙方都不知道測試的食物是什麼,可以排除雙方的主觀判斷和預期。
該試驗通過将可疑緻敏食物或安慰劑以不能引起症狀的劑量加入普通食物中,逐漸增量至常量并給患者接觸,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如果測試的食物在試驗過程中或試驗結束後2小時内,患者出現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過敏症狀,而安慰劑無任何症狀,則可判斷患者對該食物過敏。
嚴格禁食是食物過敏目前主要推薦的治療方法。
禁食明确的或者可疑的過敏食物,比如,對牛奶過敏,日常除了禁食牛奶,也要禁食含牛奶的其他食物。
如抗過敏(二代組胺類)藥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對于食物過敏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需要立即肌肉注射腎上腺素,為搶救用藥。對于有嚴重食物過敏反應病史的患者,建議随身攜帶“腎上腺素筆”。
OIT通過少量逐步攝入過敏的食物,從極低劑量開始口服,逐步增加劑量至該食物的日常攝入量,一段時間後使患者對原本過敏的食物發生免疫耐受,從而在患者再次攝入食物後便不會産生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通常适合于比較嚴重的食物過敏,以避免意外暴露所産生的嚴重過敏反應。
但目前OIT在我國并沒有成熟的治療藥物,國外也僅有花生可以進行OIT。
總編審|孫寶清
審核|夏凱、張冬瑩、鐘智威
審校|甘輝、鄭佩燕、羅文婷
編輯|劉文婷、林立晴
漫畫|鄧偉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