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學經典論語14句

國學經典論語14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8:15:23

國學經典論語14句?小不忍則亂大謀  名句的誕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國學經典論語14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國學經典論語14句(國學經典論語名句詳解)1

國學經典論語14句

小不忍則亂大謀

  名句的誕生

  子曰:“巧言1亂2德。小不忍則亂大謀3。”

  ——衛靈公·二十六

  完全讀懂名句

  1.巧言:花言巧語。2.亂:敗亂。3.謀:計劃。

  花言巧語往往可以混淆道德判斷。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攪亂大的計劃。

  名句的故事

  孔子認為要善于辨識他人說話的出發點和用意,不要被表面上好聽的虛僞言詞所迷惑。老子曾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經》八十一章)孔子在這點與老子看法相同,他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三》)孔子帶着弟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被亂兵包圍,沒有東西可吃,弟子中許多人都餓出病來了,個性最急躁的子路首先發難,他質問孔子:“有學問又有道德的人為什麼還會遭到危難?”孔子回答他:“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一》)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就算遭遇危難也能夠固守本心,不會敗壞道德。因此,“忍耐”不僅是成功立業的必要條件,還是個人修身養性一定要做的功課呢!

  曆久彌新說名句

  俗話說:“忍字心上一把刀。”在處世哲學裡,一個忍字可以有以下幾種境界:

  一是忍受、含忍。蘇轼在《留侯論》開宗明義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段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最佳解釋。古今中外能夠成大功立大業的人一定都有過人之處,一般人容易為了“面子”問題,逞口舌之勇、一時之快,這并不是“勇”的真義。真正的勇應該是處變不驚、慎謀能斷,且能以忍受、含受的方式珍愛自己。蘇轼提到的留侯就是張良,相傳張良就是因為能忍,承受圯上老人的刁難,而得到相贈的兵書,助漢高祖打下了天下。

  二是忍苦、堅忍。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身請為臣,妻為妾”、“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在有生之年得以複仇雪恥。這就是忍苦、堅忍。

  三是忍痛割愛、果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許多時候必須快刀斬亂麻,痛下決心。三國時代,諸葛亮的愛将馬谡因為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的叮咛,硬要在山頂紮營,結果被魏将張邰所敗;使得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無兵可守,卻要面對司馬懿的大軍,結果諸葛亮用空城計騙得司馬懿不敢進攻,勉強保住了西城。諸葛亮回朝之後因此忍痛斬了愛将馬谡,這就是國劇中有名的“失空斬”。不斬馬谡,諸葛亮從此就無法号令部屬。《易經·蒙卦·象傳》說:“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蒙卦的卦象如泉水出自地下,可大可小,其作用兼具有利于人以及害人的一面,去害就利,在于人的果決行動,因勢利導,否則就會漫浸害人。因此敏于行,借由實踐鍛煉出果決的行動力是相當重要的。

  西方有格言:“容忍比自由還重要。”胡适也認為:“容忍就是自由,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在這層意義上,“忍”可以理解為自我控制,唯有小我的容忍寬容,才能成就大我更大的自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