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渣的五個文學家

最渣的五個文學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8:47:27

樂黛雲先生是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她在其新書《九十年滄桑:我的文學之路》中寫道:“生活的道路有千萬種可能,轉化為現實的,卻隻是其中之一。轉化的關鍵是選擇。”日前,她的這部最新自傳和心靈獨白,吸引了國内知名學者齊聚,他們通過線上分享會的方式,談談這部新書,談談他們眼中的老師。

最渣的五個文學家(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1

50歲開拓國内比較文學樂黛雲在書中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求學經曆,以及從北京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後遭遇一系列的坎坷曲折——當過豬倌、夥夫、趕驢人、打磚手,最後又回到教學崗位。

五十歲的樂黛雲,在一般人以為“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時候,毅然決然選擇了重新開始。此後,她重新煥發學術活力,在比較文學學科建設和理論開拓中披荊斬棘,取得了斐然成就:因為她,北京大學有了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學研究機構;中國有了自己的比較文學學會;全國各高校有了一個又一個比較文學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培養點;中國學者開始走向世界,并在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中擔任要職;而中國比較文學學科也成為整個人文研究中一條異常活躍的“鲶魚”。

最渣的五個文學家(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2

九十年曆經滄桑,卻始終堅韌如初。樂黛雲将自己一生的人生經曆,包括她的家庭,她的愛情,她與時代的沉浮,她跟命運的較量,她對學問的追求,她對一顆顆自由靈魂的懷念,都在書中用隽永的文字娓娓道來。樂黛雲說:“命、運、德、知、行,這五個字支配了我的一生。”“命”與生俱來,“運”則充滿偶然,“知”意味着對知識和智慧的探求,而“行”則意味着現實人生中的取舍與選擇。機緣曾經使她可能成為一名外交官,但她選擇了留在學校。人生的關鍵是選擇,讀這本書,可以看到樂黛雲在面對人生抉擇時的勇氣。她堅信:“生命應該燃燒起火焰,而不隻是冒煙。”

學術成就滋養幾代學人“我很慶幸選擇了北大,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選擇了文學研究作為我的終身事業。我從小就立志從事文學工作,最大的願望是把美好的中國文學帶到世界各地,讓各國人民都能欣賞到優美的中國文化,進而了解中國。”樂黛雲說。

在分享環節,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風趣地說:“據說,樂老師的學生包括了好幾代人。如果這樣劃分的話,那麼,我應該算是第一代的老學生了。樂老師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思想的自由、開放和活躍,和我們讀書時的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時代潮流是相當融合的。”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說:“當初的比較文學,或許我們隻是從樂老師那裡學到一點二手的概念、索引、方法,但是确實影響到我們的研究。”據陳平原回憶,他寫過一篇名為《關于魯迅的<故事新編>和布萊希特的史詩戲劇》的文章,當初人們覺得眼光一亮,文章受到好評,“但是大家不知道我一點德語都不懂。當初我們也敢做,因為有比較文學幫我們做了大量的譯介。”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金雙則表示,樂黛雲先生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重量級作者。《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第一版)的“比較文學”長詞條就是樂黛雲先生執筆撰寫的,她的學術成就滋養了幾代學人。

傻話和謊話一定不講“傻話和謊話一定不講。大家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謊話一定挑出來告訴我,這是我非常尊重的一個原則。”樂黛雲說道。

對此,陳平原坦言:“樂老師寫回憶錄特别擔心自戀,過分自戀是很多人寫回憶錄的通病。樂老師比較冷靜地面對自己的一生,甚至有時候會自我調侃。”

最渣的五個文學家(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3

現場,樂黛雲的學生們不約而同談到了過往。北京大學教授洪子誠分享道:“1956年我進校讀中文系的時候,樂老師有四年的教齡。但是我讀了五年書沒聽過樂老師的課,也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因為她1957年成了右派,被遣送到門頭溝勞動。”他回憶說,第一次見樂老師已到了1963年,她從門頭溝回來,在中文系資料室當資料員。但他說,真正與樂老師接觸是在五七幹校期間,“樂老師是個勞動能手,幹活真的是非常賣力氣,力氣也大,包括摔磚、蓋草棚等等,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樂黛雲與湯一介的伉俪情深更讓大家印象深刻,洪子誠回憶道:“1988年,北戴河有一個夏令營,樂先生和湯先生也去了,有一次聊天的時候,樂老師說她跟湯先生的結婚紀念日都要到西餐廳去用餐,那一次也不例外,她在北戴河的時候專門跑到秦皇島去慶祝自己的結婚紀念日,當時我非常感動,我一輩子好像也沒有這樣一種深情厚義。”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藝綻 | 記者 路豔霞

編輯 高倩

流程編輯 劉偉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