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如來佛召集衆弟子,吃喝、講法完畢,跟大家說出了自己的一個偉大計劃。
衆弟子聽後方才明白,佛祖想要把西天佛法傳至東土,希望能找一個取經人。此時,觀音菩薩自告奮勇,坦言願意往東土一遊。
最近重讀《西遊記》,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情節。
其中,觀音的這段經曆,電視劇裡沒有呈現。殊不知,這是唐僧取經的伏筆,也是沿途必經的重要幾站。觀音東遊此行,降服了二妖怪,搭救一龍,收了一猴,最後到達長安城。
攜五寶,觀音請纓尋找取經人按照如來的意思,四大部洲隻有南贍部洲不好,那裡的人都貪婪、多争多殺,需要度化。本來呢,如來是想要把三藏真經送給東土,可是又怕主動送上門的沒好貨,所以需要讓他們派人自己來取。
領會了領導的意圖,觀音菩薩主動請纓。
如來佛讓觀音一路查看好地形,記住遠近距離。同時拿出了五樣寶貝:錦襕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金、緊、禁”三個箍,用來送給取經人和馴服徒弟。
觀音菩薩收好寶貝,帶上徒弟木叉,從靈山出發了。臨走前,玉真觀金頂大仙給觀音送行。席間,金頂大仙問取經人幾時能到,菩薩說:
“未定,約莫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說完,師徒二人急着出發了。
東遊路上的四個罪人東行路上,觀音菩薩和木叉按照如來的吩咐,在半雲半霧中徐行。邊走邊觀察地形,尋訪妖魔。
正走間,忽然看到弱水三千,此地乃流沙河。師徒二人查看之際,一個妖怪跳出水面,惡狠狠地向菩薩沖來。
木叉見狀,急忙攔住。兩人一對話,方知道雙方底細。原來此妖為上天卷簾大将,因為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懲罰,打了八百,貶下界來。
經過一番說教,觀音為此妖指出一條明路,隻要給取經人做個徒弟,即可免去懲罰,将來還能官複原職。妖怪欣然答應,于是,觀音賜法名沙悟淨,讓其專心等候取經人。
師徒繼續東行,沒多久,兩人來到一座高山。但見惡氣遮漫,一個妖怪沖了出來,直奔菩薩。
木叉又急忙出頭,攔住妖怪詢問。
原來,此妖乃天庭天蓬元帥,因為吃酒帶醉調戲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錘,貶下界來,錯投豬胎。觀音覺得此怪可以利用,便勸他做取經人徒弟,賜法名豬悟能。
此後的路上,觀音又遇見了服罪的小白龍和孫悟空,讓他倆分作取經人的坐騎和徒弟。之後此行再無其他遭遇,最終師徒二人順利達到長安。
我們來看下觀音收服的這四個罪人,他們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
1、都是戴罪之身。沙悟淨和豬悟能已經交代了罪行,小白龍是因為燒了明珠,被父親大義滅親,被玉帝吊在空中打了三百,還要誅殺。而孫悟空本就是服罪之人。
2、觀音給取經人的三個預備徒弟都取了法名,通過這種形式,也表明三人身份的改變,從此入了佛門(孫悟空本有了法名,自不必多說)。而小白龍呢,因為隻是作為取經人的坐騎,需要變作白馬,身份上不算徒弟,沒有法名。
不同點:
還是在小白龍身上找不同點。觀音直接大包大攬,承諾隻要服務取經人,沙悟淨和豬悟能的罪過就可以免除,孫悟空也同樣如此。而到了小白龍這裡,她卻去找了玉帝,得到準許後才領走了小白龍。
為什麼小白龍的事兒觀音不能做主,而其他三個可以呢,這個我們日後解讀。
觀音師徒二人東遊到長安,為取經人趟平了道路,但他們的任務還遠沒有結束。他倆在長安化作兩個遊僧,隐遁起來,專心尋找取經人選。
他與木吒離了此處,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雲,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癫遊憎,入長安城裡,竟不覺天晚。
具體情形如何,他倆都做了什麼?請看後面的解讀:觀音與木叉師徒的演員生活
我是@大器晚成的摩羯喜歡文學曆史,歡迎關注評論,一起交流學習進步![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