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評價《複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最具批判力量的小說,在這部作品中藝術的批判力達到了頂峰,形成了“撕毀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現實主義”。
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曾經是一個誠實而具有自我犧牲的青年,随着環境的改變成了一個荒淫放蕩、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在通過一次次心靈深處的悔改,最終從内心的深淵掙脫出來。
品讀書中經典語錄,相信透過文字的力量,靈魂會一次次被更新。
1、要永遠寬恕一切人,要無數次地寬恕别人,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無罪的,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寬恕,因此也就沒有一個人有權力去懲罰或者糾正别人。
2、隻要承認這個世界上有比愛心更重要的東西,哪怕隻是承認一個小時,哪怕隻是在某一個特殊場合承認一下,那麼任何一種損人利己的罪行都是幹得出來的,而且幹得心安理得。
3、盡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盡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裡,不讓花草樹木生長,盡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盡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裡,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4、人好比河流,所有河裡的水都一樣,到處的水都一樣,可是每一條河裡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狹窄,有的地方寬闊;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個人都具有各種各樣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時候表現出這樣一種本性,有的時候表現出那樣一種本性,有時變得面目全非,其實還是原來那個人。
5、花草樹木也好,鳥雀昆蟲也好,兒童也好,全都歡歡喜喜,生氣蓬勃。唯獨人,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6、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為造福衆生所創造的人間的美,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統治别人的種種手段。
7、那時他是一個誠實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青年,随時準備為一切美好的事業獻身,如今成了一個荒淫放蕩、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喜愛的隻是自己的享受。
8、那時候他認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現在則認為強壯而精力充沛、獸性的才是他自己。
9、如果愛一個人,那就愛整個的他,實事求是地照他本來的面目去愛他,而不是脫離實際希望他這樣那樣的。
10、隻有肚子餓的時候,吃東西才有益無害,同樣,隻有當你有愛心的時候,去同人打交道才會有益無害。
11、他身上發生的這一系列可怕的變化,原因僅僅是他不再相信自己,轉而去相信别人。
12、至于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别人的原因,那是因為如果相信自己,生活就會變得過于困難:相信自己,意味着處理各種問題都不能考慮追求輕松快樂的肉體的自我。
13、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相信别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贊揚。
14、為了不緻喪失自己的生活意義,她本能地将自己限定在與她持有同樣生活觀點的人的圈子裡。
15、人好比河流,所有河裡的水都一樣,到處的水都一樣,可是每一條河裡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狹窄,有的地方寬闊;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
16、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在最近這段時期對人們所發生的憎惡,特别是今天對公爵,對索菲雅,對米西,對柯爾涅依所發生的憎惡,其實就是對他自己的憎惡。
17、說來奇怪,這種承認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時卻又使人快樂而心安。
18、他所謂的靈魂的掃除,指的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态:往往經過很長一段時期的間隔以後,忽然,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時甚至停頓了,就着手把堆積在他靈魂裡而成為這種停頓的原因的垃圾統統清除出去。
19、從那時候起到今天,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期沒有打掃過他的靈魂,所以他從來也沒有像這樣肮髒過,他的良心所要求的東西和他所過的生活之間也從來沒有象這樣不協調過。他看到這個差距,不由得心驚肉跳。
20、人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順從别人的想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重大區别之一。
21、如果沒有這個信仰,那麼他們不但很難,甚至可能完全不能将自己的全部力量用來折磨人們,就像他們現在在心安理得地做的那樣。
22、有一種極其常見、極其普遍的宿命論點,認為每個人都有一成不變的本性,認為人有善良的,有兇惡的,有聰明的,有愚蠢的,有熱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實,人往往不是這樣的。
23、隻要我們及時地看到眼中的梁木,我們就會變得善良。
24、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罪惡,後來,他在《聖經》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
25、我們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種荒謬的信念,以為我們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這顯然是荒謬的。要知道,既然我們被派到世界上來,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可是我們斷定我們活着隻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顯然,我們不會有好下場,就像那不執行園主意志的園戶那樣。主人的意志就表現在那些戒律裡。隻要人們執行那些戒律,人間就會建立起天堂,人們就能獲得至高無上的幸福。
作者:柳暗花明777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