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專家王大偉說自己性格拘謹,朋友很少,家裡人因此常常嘲笑他。
我不信!
王大偉并非普通人。他是名牌大學教授,國寶級著名專家,一個人到了他這麼高的地位,怎麼做都錯不了,怎麼說都是對的,金玉良言,誰還敢嘲笑他?他這樣說自己,要麼是謙虛,要麼是為了論證某個觀點,移花接木,把别人的事安在自己身上。
王教授說的這種人,不一定是他自己,但現實中,這種人确實大有人在。我就被家裡人說過:麼用啊,一個朋友也沒有。
一副嘲弄而又無奈的口吻,好像一個人沒有朋友就是一種罪過,而我從不害人這一善良特點,卻從沒被人贊美過。
如今,由于受到受到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人們為了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更加唯利是圖,很多人懂得“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重要性,因而普遍提倡、鼓勵廣交朋友,并以朋友多而感到自豪。朋友少的人自然被看成沒本事、無用的表現,因而就常受到嘲笑和冷落。
我不知道該怎麼樣給朋友下定義,我想大概就是指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吧。從表面看,朋友之間一定要走動頻繁,吃吃喝喝,請客送禮。不然就與常人無異。常聽人得意地說,我剛才跟幾個朋友一起吃飯。這也說明,不常在一起推杯換盞的人,不能稱之為朋友。
從深層而言,朋友是關鍵時能幫得上忙的人,朋友關系一定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或者以利益為目的。如果僅因愛好相同而交往密切,沒有利益交換,還不能算作朋友,如文友、驢友、酒友、麻友,就不是今天意義上的朋友。
所以你看到了,為什麼官員與開發商反而成了好朋友,而同行卻成了冤家。皆為利益使然也。
所以你更加看到了,現如今,基本上是有錢人與有錢人、有權人與有權人、有錢人與有權人之間相互交接朋友,窮人與富人、底層與權貴交接朋友的,幾乎沒有。都是利益的驅使,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根本就是不複存在的童話。
那麼,從實質意義而言,這樣交朋友好不好?值不值?
孔子曾經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把正直、誠信、見多識廣的朋友成為有益的朋友;把慣于走邪道、表面奉承而背後诽謗、花言巧語的人,稱為有害的朋友。他把朋友分為兩種類型,無非是勸人們結交益友,遠離損友。交接朋友的方式和目的出了問題,所以孔子的話,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值得銘記。
王大偉引用古人言論,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濫交朋友的危害,他說:泛交者多費,多費者則多營,多營則多求,多求則多辱,語不雲乎?以約失知者鮮矣。當三複斯言!
意思是:濫交朋友就要多花費錢财,多花費錢财就要想辦法鑽營,鑽營就要多乞求别人,乞求别人多了就會遭到侮辱。這樣的事還要多說嗎?處處檢點就少犯錯誤,對此要三思而後行。他的話歸結為一個觀點,就是,多求則多辱罵,交友須謹慎。
确也如此,朋友找你幫忙,你能力不濟,必然求人,求人看人臉色,這對自己而言就是一種羞辱。有時為了維持朋友關系,甚至喪失理智,不惜違背原則,踐踏法律。
如仝卓學籍造假事件,牽連出一大串人,這些人都是仝卓繼父官場上的朋友,最終都受到處分,有兩人還要承擔刑事責任。這就是把朋友關系淩駕于法律制度之上,得意忘形的結果。想起來真的不值!一個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為了一個順水人情,葬送自己得來不易的前程。事到如今,有人可能悔青了腸子,但是悔之晚矣。
多少稱兄道弟親密無間的朋友,最終反目成仇。此例不勝枚舉。所以交友須謹慎,甯缺毋濫。
我們普通老百姓,缺朋少友是正常現象,不必介意。你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啊。萬事萬物相輔相成,你把一個人變成朋友,同時也把朋友的敵人變成了你的敵人。尤其在單位裡,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團團夥夥,争争鬥鬥。
沒有朋友不要緊。一視同仁地待人,與所有人保持一緻的平平淡淡、真誠坦蕩的人際關系,縱使沒人幫你,也沒人害你。況且不一定,也許這種人際關系維持得更為長久,關鍵是還能發揮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