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露子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甘露子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于《救荒本草》;别名很多,在《救荒本草》中還記載為甘露兒、地蠶;在貴州和四川叫地牯牛;在貴州叫地鈕;在湖北叫旱螺蛳;在雲南叫羅漢菜;在河北叫益母膏;在河南叫米累累;在四川茂汶叫地母、地蕊;在《中國蔬菜栽培學》中記載為地蠶、寶塔菜、螺蛳菜等等;
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唇形科水蘇屬甘露子系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甘露子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遼甯、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江蘇等省區;野生或栽培,野生者在華北和西北各地比較多,通常生長在濕潤地方和積水地方;栽培者一般在田地裡。
3,外形特點
為多年生草本,高度30-120公分,在莖基部數節上有密集的須根和多數橫向生長的根莖,根莖白色,
在節上有鱗狀葉和須根,頂部有念珠狀或螺蛳形的肥大塊莖;
莖直立或基部傾斜生長,單生或分叉多,四棱形,有槽,在棱和節上有硬毛;莖生葉卵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圓形,長3-12公分,葉邊有規則的圓鋸齒,側脈表面不明顯,背面明顯,葉柄長1-3公分;
輪傘花序有6花,多數遠離組成長5-15公分的頂生穗狀花序;花萼狹鐘形,萼齒5個;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下唇有紫斑,冠筒筒狀,檐部二唇形,上唇長圓形,下唇3裂,雄蕊4個,7-8月開花;
小堅果卵珠形,黑褐色,9月結果。
二,甘露子的主要用途
第一,甘露子地下肥大塊莖可食用,其形狀螺旋狀奇特,質地脆嫩無纖維,秋末冬初收獲,最适宜作醬菜和泡菜,還可以加工制作成蜜餞、罐頭、甜果等,風味獨特。
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質、脂肪、鐵、鈣、磷、糖類、粗纖維、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是一種很好的食材。
第二,甘露子的全草和根莖可藥用,據資料記載其味甘、辛,性平,具有祛風清熱、活血散瘀、利濕功效;主要含有有機酸、蒽酮類、萜類、黃酮、甾體類等有效成分。藥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