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和5月22日,雲南的漾濞與青海瑪多縣分别發生了6.4級與7.4級的強震,一般達到七級就是大地震了,瑪多地震也成為了汶川地震後我國發生的最大等級的地震,所幸這次地震的震源較深,并且發生在牧區,人煙稀少,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地震中95%以上的傷亡都與房屋倒塌有關,在我國也有相應的建築抗震等級,像緊挨青藏高原的成都、重慶地區,住宅的理論抗震等級為6-8級,而華北平原的高層住宅一般能抵抗6級左右的地震,而瑪多縣的房屋多為政府改造後的平房,抗震能力較強,所以基本上沒出現什麼倒塌。
實際上,從今年的四月份開始,全球範圍内發生的6級以上地震已經達到了17次,頻率如此之高,震級如此之大讓許多人開始疑惑:地球最近如此暴躁,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根據研究,之前雲南與青海發生的大地震主要與印度闆塊的活躍有關,據觀察這段時間印度洋闆塊的活動有明顯的增強态勢,因此使得西部的地震活動明顯增多。
回顧曆史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發生的汶川地震也是在5月,2010年發生的玉樹地震則是在4月,那麼四五月分頻發強震背後有什麼科學原因呢?
這或許與天上的星星有關,有研究表明,當地球、月球與太陽形成一條直線時,地球的引力會被放大,而四五月份正是多星連線的高發期,在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内部發生位移從而引發地震。所以四五月份會時常有強震發生。
其實從21世紀以來,地球就已經進入了活躍期,2004到2011年間就發生了三次巨大地震,相比今年地震的活動水平并不算高。從1900年到2019年這一百多年間,我國的地震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附近,作為最年輕的高原,印度洋闆塊與亞歐闆塊的碰撞仍未停歇,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加強安全防護意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